• 38阅读
  • 0回复

生产大跃进 文化插翅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0
第9版()
专栏:

生产大跃进 文化插翅飞
安徽省巢县司集人民公社代表 唐健军
我们安徽省巢县司集人民公社社员,最喜欢编民歌、唱民歌。别处的人,都叫我们那儿是诗歌之乡。有人曾用这样一首民歌来鼓励我们:
诗画满墙歌连片,人人进学把书念,
一马冲破文化关,作家诗人田头见。
其实那里有什么作家诗人,我们那儿都是泥腿子,庄稼汉。只不过在毛泽东时代,劳动人民抓住了印把子,既不受人压迫,也不被人剥削,心情舒坦,自然地要唱一唱。还在高级合作社的时候,联合生产大队的已经六十八岁的疏寿祥,唱过一首民歌:
我像张果老站云头,白胡苍苍来唱歌,
有人问我为什么,日子越过越快活。这首民歌,把司集公社爱唱民歌的秘密讲出来了。
但是,唱得更多更响亮,并且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新的生活,那还是大跃进以来的事。
1958年,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出了万丈光芒,把每个人的心都照亮了。个个鼓干劲,人人争上游,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就在这时候,党号召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提倡收集新民歌,我们全体社员真是欢欣鼓舞,到处“望风采柳”、“即兴唱歌”,出现了一个千人编、万人唱的民歌创作运动。大量的农民歌手在各方面涌现出来,有的全家参加唱歌。坊集大队社员万邦才,全家老少十一口个个欢喜唱歌。儿子是队里俱乐部主任,万邦才参加了黄忠合唱队,老伴夏发英参加了奶奶歌舞队,媳妇参加了三八合唱队,孙儿孙女参加了儿童歌舞队,有时全家还单独组成合唱队,登台演出。总之,在司集公社,青年人唱,老年人唱,男的唱,女的唱,在家里唱,下田干活也唱,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在一起就大合唱,几个人在一起就小合唱,两个人在一起就对唱,一个人就独唱。编民歌,唱民歌,大家简直成了“歌迷”。社员许良英在插秧时唱道:
栽秧田里没歌声,栽的慢来又累人,
亮亮嗓子把歌唱,转眼田里一片青。对我们公社的社员来说,唱民歌就有这样大的用处,它可以代替休息,在干活时唱唱民歌,可以添劲。
把民歌与大字报结合起来,去批评那些思想落后,生产懒惰的人,真是威风凛凛。我们那里有个女人好吃懒做,外号叫她“懒蚂蝗”,左邻右舍劝她帮她,总是不改。后来她被一首贴在她家堂前的民歌吓醒了,也教育过来了。这首民歌是这样写的:
我队有个懒蚂蝗,大天四亮不起床,
早上怕露水,中午怕太阳,
人人生产打突击,她在家里抱儿郎,
你要动员她干活,她翘起鼻子不答腔,
东劝西说开了口,眼睛一翻又装佯:
“我家小宝要照应,要有好歹谁承当”,
明明宝宝有人带,撒谎偷懒太荒唐,
如果坚持不改正,民歌马上唱四方。
民歌能随编随唱,可以随时唱出公社的现实生活,唱出社员对党对领袖的敬爱。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伟大胜利,使大家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我们社员最爱唱自己编的这样一首民歌:
长江水,不断流,唱起山歌口难收,
千句万句并一句,一句唱到心里头:
幸福全亏毛主席,愿他多福又多寿。
大家自编自唱,做什么就唱什么,唱出那些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在抗旱斗争中,社员们劈开了山岭,把巢湖的水引过山岗,这在公社化以前,想也不曾想过,但是现在却凭着自己的双手劈山引水了,这就教育了广大社员认识到人定胜天的道理。社员们用了成千成万动人的抗旱诗歌,表现了自己的斗志和决心。例如:
社员都是英雄汉,敢想敢说又敢干,
湖水搬上黄山顶,地球也得随我转。刚刚摘掉文盲帽子的高文华,唱出了一首被人说成是革命浪漫主义的抗旱民歌,他唱道:
天上银河万里长,牛郎织女各一方,
如今车干天河水,男耕女织永成双。
浪漫主义这个名词,庄稼汉对它并不熟悉,但是我们那儿的民歌手在编唱民歌时,总是爱夸张,爱用比喻,爱把静止的事物,说成有生命的东西,并且总要把自己的理想写到新民歌里面去。例如要农业丰收,条件是很多的,积肥是重要的一条。道理极为明显,事情也很普通。但是我们的歌手,却把积肥事儿唱得活灵活现
一首积肥民歌唱道:
村村肥泥堆连堆,堆个懒龙通上天,
遇到社员一声吼,吓的懒龙滚下田,
懒龙摇身猛一变,变做庄稼戳破天,
秋收粮食堆成山,懒龙堆子又还原。
公社化以后,妇女群众特别高兴。公社办起了食堂、幼儿园,妇女摆脱了家务劳动的牵扯,她们在下工以后,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歌唱活动了。五岳生产大队孙业珍,天生成一副好嗓子,喜欢跳舞唱歌。公社化以前,有一次为了欢迎远方参观的客人,乡里举行联欢晚会,有她一个演出节目,但是被繁重的家务缠得走不脱,等饭烧好,服侍孩子睡好,晚会已经结束。她受到大家的责备,说她耽误了演出,使她受到很大委屈。公社成立以后,她一家都在食堂吃饭,两个孩子送进托儿所,从此摆脱了家务劳动,她既是生产能手,也是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1959年到北京参加过八省市歌舞观摩演出,她情不自禁地编了下面这首民歌:
妇女如今大翻身,三餐茶饭不用问,
生产战线显能手,秧歌唱到北京城。
年青的妇女唱,年老的妇女也在唱,七十八岁汪长英老奶奶唱道:
莫笑我牙齿不关风,偏要唱个东方红,
千句并作一句唱,感谢领袖毛泽东。
我引用了社员创作的这样多民歌,不过是说明我们那儿的人好唱歌。其实我们公社的歌唱运动与别的地方比较还是不够的,就以我们安徽枞阳县来说,他们那里,就编过唱过不少好民歌,他们创作的那首民歌,如“稻堆脚儿堆的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对着太阳吸袋烟。”就是我们那里最喜爱唱的,所以我们除自己创作外,也喜欢唱外省外县的好民歌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知道,喜欢唱歌,不过是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和全国劳动人民一样,我们的爱好也是多方面的。党鼓励我们说,劳动者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当上文化的主人,就必然要从各方面去掌握文化知识,从各方面去创造我们劳动人民自己的文化。除了唱歌以外,我们公社有业余文工团一个,大型剧院一座,生产队里有业余文工队三十五个。全社还有七个中心俱乐部,一个电影放映队,三十五个幻灯放映站。公社还有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各一个。各生产大队也都有图书室、科技讲演室、技术研究组。小学教育已经普及,青壮年文盲已经扫除,目前有四所农业中学,一所普通中学。去年下半年,公社还成立了文联,文联下面有二百六十七个创作组。公社办有石印油印报刊两种,有线广播站一个,有五十个宣传队,有六十七个读报组,其他如田间土广播、生产鼓动牌、跃进宣传坊、黑板报到处都有。体育活动也较活跃,有三十五个篮球队,有的大队还有女子篮球队。在保健方面有医院一所,妇产院七所。这些文化组织,和围绕这些组织所展开的各种文化活动,使整个公社开始形成了文化大普及的局面。人们把这种局面说成是“生产大跃进,文化插翅飞”。大跃进以来,全社创作了一百零三万首民歌,画了二千八百多幅大型壁画,写了二百七十多个剧本、曲艺、小说,十一支民间音乐合奏曲,创作了十一个舞蹈,一百四十三支舞曲和歌曲,挖掘整理了三百八十六首有曲谱的民歌,在全国和省内报刊上发表的民歌和民间乐曲就有六百五十七首。省电影制片厂还把社员的生产和文化活动拍成了“司集新春”影片。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在1958年秋天,中央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在我们公社开过一次全国社会主义歌唱运动现场会议,使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指示,学到了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对我们那里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大大地鼓励,也是一个大大地推动。
我们的文化活动坚决地贯彻了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1959年6月间,在社里棉花发生虫害的时候,各个大队的文化组织把治虫的方法用诗画的形式,制成治虫技术牌,插到田头,社员看画唱歌,学到了防治方法,把八千多亩受害的棉花在三天内全部治好了。
去年秋耕秋种时,各生产队都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当时农活多,劳力紧,大家都要争先完成任务,农活太紧的队得不到应有的支援,业余文工团就编排了一个提倡共产主义大协作的戏,到各队巡回演出。胡集、上龚生产队看完了这出戏以后马上相互组织支援。胡集生产队用麦种、耕牛支援上龚生产队,上龚队也马上派出四个整劳力帮助胡集队抢割晚稻。
在大搞工具改革运动中,公社展览馆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江道法看到自己仿制的棉花条播机在展览馆展出以后,积极性更高,干劲更足,在十多天中又接连试制了运肥滑车、插秧指行器等七种新农具,社员们看了,也都动手创造新式工具,技术革命马上在公社推广开来。展览馆展出的关于公社的远景规划,更给每个社员极大的鼓舞,坊集一个队,原来生产较差,社员看过远景规划后,生产劲头更足,出勤率达到满堂红。他们看到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欢欣鼓舞地唱道:
“耕地驾铁牛,眨眼就到头,一片稻
播地,顷刻乌油油,老牛点头笑,说我已
落后,申请到公社,转业当奶牛。”
1959年,五岳大队富农分子阴谋瓦解食堂,破坏人民公社。在党支部的指示下,俱乐部立即编写“食堂好”一个戏,进行演出,群众看了以后,受到深刻的教育,西娄村社员娄良法编了一首诗,当场揭穿富农分子王青花的阴谋,他愤怒地唱道:
富农分子王青花,瞎眼睛、瘪嘴巴,
外表是个笑面虎,肝里暗藏剑一把,
煽动群众散食堂,破坏公社心毒辣,
如今拿出照妖镜,看你坏蛋那里藏。
由于社员的冲天干劲,由于文化工作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我们努力实现生产上的持续跃进。1958年获得全社大丰收,光荣地出席了1958年底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获得了国务院的奖励。1959年又战胜了夏秋之间的特大干旱,赢得比1958年更大的丰收。单位面积产量与1958年相比,粮食增长47.7%,棉花增长59.6%。农林牧副渔和社办工业,也都获得全面大发展。社员平均收入增长52.6%。得到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奖给的“生产优胜”红旗。
由于生产大跃进,文化大跃进,大家更是劲上加劲,喜气洋洋,人人心情舒畅。工作上事事政治挂帅,宣传当先;生产上生龙活虎,干劲冲天,一有任务,广播筒一叫,要生产,立即上阵出工;要开会,大家齐到会场。平常,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都是社员最爱到的场所。在村头、路口、田头、塝头,都有土广播、跃进坊、跃进门、鼓动牌,所有这些都成为广大社员的良师益友,人人从那上面学到政治时事,学到科学技术知识。大字报更是生动活泼,威力无比。1958年9月,有一位同志参加我们那里的一次现场会以后,曾经留下这样一首诗:
一进司集气象新, 思想解放振人心,
播下文化革命种, 跃进花开万年春。
壁画满墙诗兴高, 遍地歌声红旗飘,
画得禾苗绿又壮, 唱得山幌地又摇。
跃进门坊跃进貌, 处处吹起跃进号,
跃进乡里跃进人, 跃进之中比英豪。
这是对我们工作过高的称赞。如果说,我们在文化大普及方面有成绩,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胜利,是上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社员鼓干劲的结果。我们知道,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距离文化革命的要求还很远。我们要继续努力,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永远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高举三面红旗,为继续实现生产大跃进,实现文化大革命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