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思想、教学、生产、科学研究齐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1
第9版()
专栏:

思想、教学、生产、科学研究齐丰收
江苏省江阴县西石桥农业中学代表 吴子沐
两年多来,江苏省江阴县西石桥农业中学在党的领导、广大群众的关心、爱护之下,经过了创办、发展、巩固提高,再发展、再巩固提高的过程,已经成为一所具有九个班,五百三十六个学生的一定规模的学校。农业中学的巩固提高是战胜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胜利,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胜利,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在两年多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农业中学搞生产自给有着重大的意义。实现生产
自给,可以减轻国家、公社和学生家庭的开支。实现生产自给,可以为农业中学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它还可以为公社积累资金,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自从省委提出了农业中学力争实现生产自给的号召,我们从去年4月份起,采取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大搞生产自给。现在我校农、工业副业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一)在以副业(手工业)和高产经济作物为主,实行农副业并举的方针下,全面地安排了工、农、林、牧、副、渔的生产,巩固了正常的教学和劳动秩序。我校现有的生产基地,有耕地四百亩,其中大田作物九十二亩,占耕地面积25%左右,果园二百五十亩,蔬菜、饲料田五十八亩,共计占75%左右。饲养猪、羊等家畜二百多头,鸡、鸭、兔等家禽两千多只,鱼五万尾。手工业有机械修配厂、仪表轴承厂、玻璃仪器厂、化工厂和瓦木工厂等几个小型工厂。此外,还有季节性和调剂阴雨天生产的砖坯、草鞋、草帘、蒲包、草包等五个后备工场,做到四季有工作,晴雨有安排。参加工业生产的学生是平时学工、大忙搞农,参加农业生产的学生是晴天种田,雨天进厂。这样做到了合理地使用劳力,灵活地支配时间,改变了生产上突击过多的现象,巩固了正常的教学和劳动秩序,做到教学、生产相互促进。
(二)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已经由土到洋,由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车工、锻工、焊工等各种工艺,掌握制造和修理简单的机械零件和电气上的一些装备的技能。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学习和掌握某些有关机械、电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培养技术后备力量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三)初步扩大了工业生产基地,增添了部分现代生产设备,大大增加了学校的经济收入。在去年12月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以后,我们根据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克服种种困难,在短短的四个多月中,先后建立了机械修配厂、化工厂、玻璃仪器厂等小型工厂。加上农田上种植了经济作物,实行精耕细作,这就带来了产量的提高,使收入有了很大增长。通过算细账,定措施,全校师生树立了雄心壮志,力争实现全年产值五十万元的指标。
(四)随着生产收益的不断增加,供给范围和集体福利正逐步扩大。从今年1月份起,我们在自给经费支出中,调整了教师工资。学生不分新、旧生,一律享受书籍、簿本和伙食等的免费待遇。同时改善了安全保护设备和卫生医疗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搞好农业中学生产自给,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定要很好地学习毛主席的不断革命的思想,坚决听党的话,依靠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抓着各个时期的有利形势,积极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将生产自给不断推向前进。1958年冬天,在人民公社化以后,学校由分散走向集中,学生从校外劳动为主走向校内劳动为主,我们抓着了这个有利时机,除进行农业劳动外,就以打草鞋换稻草的办法,搞到一些稻草,编成草包,出售给供销社。另外替砖窑厂制砖坯,得到一些收入,给教学上添置墨水、纸张、粉笔。1959年春天,省委提出了农业中学生产自给的方针,指出了农业中学搞好生产劳动,争取自给的重要意义后,师生们把生产自给作为奋斗目标,大破“唯条件论”以后,就在编草包打砖坯的基础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办起了草鞋、草包、蒲包、农具、木工等几个手工工场。同时,公社党委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增拨土地四百亩,派老农到校作技术指导,生产自给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去年6月间,省委书记陈光同志第二次来我校视察,根据农业中学特点,从有利于自给,有利于教学,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指出了农业中学生产布局适宜于以副业(手工业)和高产经济作物为主,实行农副业并举。我们即大抓副业生产,扩大和改进原有工场,将手编草包改为铁木机织草包,扩大了仪表轴承厂,新添了五金工厂,在农业生产上调整了生产布局,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执行了这个方针,学校的生产自给大有起色,到10月份即实现了全部自给。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发出了反右倾、鼓干劲的号召,提出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任务。在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上,省委号召全省农业中学“教学赶普中,生产当先锋,师生思想红又红”。我们大鼓干劲,在县和公社党委的帮助下,装备了动力,在五金工厂的基础上采取边生产、边扩建的办法,建立起机械修配厂,增加了玻璃仪器厂、化工厂等。在农业生产上,加工管理、精心培植,做到了生产园田化,使生产自给取得了新的进展。
为了建厂,我们在思想上也曾遇到阻碍,设备上和资金上都曾遇到不少的困难。起初有的同志顾虑摊子大、项目多、无人指导,怕搞不了。管农业生产的同志,认为“种田已经够累了,哪有精力再搞工业”,又说设备、资金、技术如何解决等等。我们即从形势教育入手,说明农业中学搞生产不只是追求经济价值,而且在培养技术人才、培养又红又专的新型知识分子上有着深远的意义。着重辩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农业中学本身进入新阶段和它担负的新任务的意义。这样,做到了认清形势、解放思想。生产资金从哪里来?我们首先抓住原有工厂的生产,提高产量,节约原料,降低成本,扩大资金积累。一方面紧缩开支,对有些设备资金,则分期归还。有些生产项目,采取预收定金。我们本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有钱即存的精神,千方百计地为扩建、新建工厂逐步打下了基础。技术力量如何办?我们在县委和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实行厂校挂钩。用“请进来教”和“派出去学”的办法来解决。对于原料和产品的购销问题,根据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尽量争取纳入公社和县的生产计划,有重点的与县、社工厂和企业挂钩,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我校的生产自给的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在劳动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在收益分配上,我们坚决改变了“评工论分、按劳分配”的做法,采取了集体劳动、共同享受,以满足学校集体需要为主来进行分配的原则,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已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每个人所关心的已经不是个人的工分多少,而是全校五百多个同学的集体利益。学生黄梅珍在劳动中烫伤了脚,住在医院中,她还要叫同学扶她到学校来看看,她说:“学校天天在变样,几天不到学校中看看,心里好像有着一件什么事似的,放不下心来。”同学们心中想:读书不要钱,吃、住都在学校,如果不好好劳动,等于剥削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因而在劳动上,他们运粪种菜,积肥垩田,割稻脱粒等,样样能做,人人争先。关心集体,热爱生活和手脑并用的新人的品质,在他们身上闪露着光芒。

农业中学是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不仅要生产好,并且要教学好。搞好教学,才能使青年一代接受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公社培养
合乎规格的人才。开始,也有人认为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不到东西,教学质量提不高,但是,我们坚决地贯彻半工半读制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妥善地安排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的时间,建立起具有农业中学特点的教学秩序。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学习、劳动、生活都集体化了的学校,并且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加之,十四个教师都是青年学生出身,都有红在农中专在农中的强烈愿望,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新的同志式的师生关系;学生中贫雇农子弟较多(贫中农占94%),学习自觉性也较高;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我们紧紧掌握“系统提高,结合实际”的原则,各年级均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农业知识。随着年级的不同,在文化课方面我们增设了物理化学,在语文课方面还不断补充报纸刊物上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随着劳动内容的不同,农业知识课方面补充了动物饲养、育肥、培养良种、兽医(一年级)、果树栽培、车工、钳工、刨工(二年级)和农业气象、农业机械(三年级)以及土农药、肥料等专业知识。特别是大办工厂,大搞技术革新,大搞科学研究,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当然,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也是经过一番学习和斗争的。由于我们学校教师都是青年学生出身,对教学都是生疏的,但是我们采取“派出去”(送教师去普中听文化课,派师生去学农业气象)、“请进来”(请普中教师来示范教学,请科学研究机关和农场的技术员来校上课)、同普中挂钩(每周与普中进行两次教研活动)和领导教师学生深入实际等办法,来丰富教师的感性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如曹汉国老师原来未学过农业知识,但是他经过苦学苦钻,就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肥料的性质和效用”时,他领导学生边学边讨论,并提出制造包括氮磷钾三种元素的综合性肥料,正好,在教学前几天他们在河工上发现有泥炭,其中有氮,又分析草木灰里有钾,灶土里有钾和氮,贝壳里有磷,因而就用七、八种不花钱的原料制成了三元素的土化肥。经过三麦施肥试验,施了土化肥的田里的麦子比其他田里的高二三寸,而且慢慢地长得黑油油的,凡是经过这块田的人都惊奇地说:“这块田今年怎么长得这么出色?”这就是我们教师通过生产实践改进和提高教学的一个实例。数学教师也尽量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数学教师杨茂华上过测量土方的数学课并率领学生进行实践,学生都反映:“这下把书本知识学活了,不但学了知识,还会实际测量,大大巩固了学习成果”。在语文教学方面,语文老师也创造了提高语文教学的经验,二十二岁青年教师俞承良开始上语文课,由于不会教,曾从课堂逃下来,现在他通过边学边教,学会了“抓思想(掌握教材的思想性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抓新材料”(除了课文内容外,并经常注意补充新的教材,如“向秀丽”、“且看今日河山再造”等)、“抓结合实际”(领导学生写作生产和社会活动等题材的文章)、“抓改革教学方法”四个环节,因而使学生语文水平迅速提高。总之,我们在教学上已开始摸索出提高质量的四个环节,即:一要抓思想,二要抓提高教师,三要抓结合实际,四要抓提高程度,因而两年来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特别是本学期来,初三数学和语文经过几次阶段测验,总平均成绩已经上升到八十分以上,基本上消灭了不及格的现象,初步赶上了同期举办的普通中学的教学水平。由于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加之劳动内容比较全面、广泛、学生的知识领域更加广泛丰富,学生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学到了生产技能,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饲养管理上,有四十五个学生掌握了猪的育肥和防治猪的一般疾病的管理知识,因而猪的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在农业生产上已有近半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三麦水稻的栽培技术,有一百八十二人掌握了十五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工业生产上,有三十人初步掌握了车工、钳工、铸工等操作技术,有十七人学会制造玻璃仪器,有二十八人学会了瓦木工,其中十二人已经赶上老师傅的水平。科学研究结合生产和教学,有了更好的发展。学校成立了一所四站,在科学研究所下面设新式农具推广站、病虫害防治站、畜牧兽医站和气象站。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政治挂帅,搞好劳动生产,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和提高农业中学的两个互相联系的重要关键,因而使农业中学在培养公社所需要的人才和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生产技能方面,已经愈来愈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今年已是创办农业中学的第三年了,我们学校今年有毕业生七十六人,即将被公社分配到各条战线上去。据公社初步打算,输送升入高一年级学校的三十人,安排到公社气象站、兽医站、科研所有八人,担任大队会计、业余学校教员、农业技术员的有三十八人。现在我们正在按照省委指示精神,加强第一届毕业生的指导工作,保证培养出第一届为国家和公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听党的话,按照党的指示办事,是一切工作胜利的保证。我们西石桥农业中学的不断成长壮大,正是按照党的指示办事的结果。今后在党的领导下,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和全国农业中学一样,同普通中学、业余中学并肩前进,多快好省地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国家和公社所需要的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的有一定文化的新型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加速劳动人民知识化,为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伟大目标,贡献出一切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