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路越走越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5
第2版()
专栏:社论

路越走越宽
6月11日,本报发表了上海、青岛等地纺织企业广泛利用野杂纤维织布,以及浙江、陕西、福建等地搜集和加工野生纤维的消息,今天,又发表了全国各地纺织工业部门广泛试用野杂纤维纺纱织布的消息。读了这些消息,令人十分高兴。它启示我们:在纺织工业原料的来源上,我们的道路宽得很。
过去,我国纺织工业的原料,几乎全取自棉、毛、麻、丝等家生纤维,其中主要的又是依靠棉花,而对野杂纤维,人们却利用得很少,偶而利用的,也只是用来混合纺织麻袋而已。因此,久而久之,人们一提到增加纺织原料,总是在家生纤维,特别是棉花上面打主意。棉花的好处很多,人们把它叫做“白色的金子”,现在是,将来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几年来,我国棉花产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扩大棉花的生产,以保证纺织工业对棉花日益增长的需要。但是,棉花并不是纺织工业的唯一原料。而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仅仅依靠棉花以及其他家生纤维来纺纱织布,也是不能迅速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衣著需要的。我们必须开辟新的纺织原料的来源,野杂纤维就是一个重要的新来源。我国地大物博,可供利用的野杂纤维到处都有。据现在初步了解,可供纺织用的野生植物有一百多种,其中如棉秆皮、胡麻、罗布麻、螫麻等品种的产量很大。在大力增产棉、麻、毛、丝的同时,把一切可以利用的野杂纤维都利用起来,对加速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利用野杂纤维已经成为各地纺织企业技术革命的重要课题之一。各地用野杂纤维不仅生产了大量的麻袋,而且生产了大量的包装用布和其他用布。旅大金州纺织厂用野杂纤维生产的人字呢、卡其、华达呢、跃进呢等,以及陕西省各棉纺厂用棉秆皮、龙须草、构树皮和废棉下脚生产的白布、花布、色布等,都受到消费者的赞扬。当然,我国大量利用野杂纤维的工作还刚刚开始,我们的经验还不很多。但是,随着人们对野杂纤维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我们利用野杂纤维的办法也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大力支持一切利用和加工野生纤维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大利用野杂纤维的工作规模。纺织工业的职工,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提高本领。现在,在技术上还没有过野杂纤维的脱胶、纺纱、织布关的,要努力钻研,争取早日渡过这一难关;还要努力总结、巩固和提高用野杂纤维的技术经验。在制造麻袋方面,我们要尽量做到全部使用野杂纤维。在纺纱织布方面,我们要逐步扩大野杂纤维在混纺中的比例,并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总之,在利用野杂纤维方面,能细(纺)就细,不能细则粗,能穿则穿,不能穿则用。我们既要有凌云的壮志,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从粗到细,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提高,再接再厉,长久地不懈地坚持努力下去。我们不但要把一切可以利用的野杂纤维都利用起来,而且还要利用得非常好。
野杂纤维资源的分布,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其中许多都在深山野岭里。为了继续扩大野杂纤维的利用范围,就需要组织力量进行采集和初步加工(如剥皮、脱胶等等)。各地人民公社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越性,合理安排劳动力,组织群众上山采集,大搞“小夏收”、“小秋收”运动。人民公社还要根据资源条件,有计划地经营野生植物,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的原料来源,同时要广泛地兴办野杂纤维的初步加工工业,把采集的野杂纤维初步加工以后再送到纺织企业里去。县和有条件的人民公社,还可以兴办小型麻袋厂,积极利用当地资源生产麻袋。这样,既可以保证纺织企业经常得到野杂纤维,又能增加人民公社的积累,增加社员的收入,于国家、于公社、于个人都是有利的。当然,在进行采集和初步加工的时候,纺织工业部门、商业部门,都应当主动地和人民公社挂钩,并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
利用野杂纤维的道路,越走越宽,前程远大。只要纺织工业部门、商业部门和人民公社共同努力,继续鼓足干劲,踏踏实实地干下去,野杂纤维在我国纺织工业继续跃进中一定会放出瑰丽的异彩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