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纺织工业广泛试用野杂纤维纺纱织布 北京、上海、河北、山东等九省市织成六千多万尺布,试制成功四百多个新品种 各地积极准备开展采集和收购野杂纤维的“小夏收”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5
第2版()
专栏:

纺织工业广泛试用野杂纤维纺纱织布
北京、上海、河北、山东等九省市织成六千多万尺布,试制成功四百多个新品种
各地积极准备开展采集和收购野杂纤维的“小夏收”运动
新华社14日讯 全国各地纺织工业部门广泛试用野杂纤维纺纱织布,已取得显著成绩。据北京、上海、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四川、江苏及河南九个省市的初步统计,近两个月来利用各种野杂纤维与原棉混纺制成的布匹就有六千多万市尺,试制成功四百多个新品种。
各地棉纺厂利用野杂纤维的种类十分广泛。有棉秆皮、柳树皮、桦香树皮、红树皮、桑树皮、老树皮、蚕豆秆、红野麻、胡麻、羌麻、螫麻、龙须草、蒲草、车肚花等六十多种。这些野杂纤维与原棉、废棉、破布以及纺织厂的下脚棉、破籽棉、回丝等混纺后织成的有工业生产用布、公共用布与一部分衣着用布。在工业生产用布方面,主要有包装布、粗布与粗帆布,可以用来代替棉布包装棉花、纱布、针织品、淀粉等货物。公共用布有平纹布、劳动布、细帆布、斜纹布、帽子衬布、提花布等等,用它可以做各种工厂里工人穿的工作服、围裙、垫肩、护脚、提斗、手套以及车座、书包、蚊帐、窗帘、台布、沙发套等,质地坚实,耐磨,成本、价格又低廉。衣着用布有漂亮的麻细布、条子绒布、花色布、毛兰布、华达呢、纤维呢、人字大衣呢等。
这些代用布的大批生产,可为国家节省大量棉花,给纺织工业增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包头纤维厂已利用野麻、蒲草生产了四万二千米机器包装布及劳动用品布,供应了包钢的需要。山东省建立了九个野杂纤维厂、二十四个脱胶车间,已经混合纺纱二千八百多件,织成代用布二百一十九万米,麻袋十七万余条。这些代用布受到使用单位的欢迎。
为了适应纺织野生纤维的需要,各地许多纺织厂职工积极进行技术革新,集中力量猛攻野杂纤维的“技术关”。纺织野生纤维的难关有两个,一个是剥皮弹松纤维,另一个是脱胶。目前各地已创造了一些攻克这两道难关的经验。如湖南省保靖县综合加工厂工人制成了一种半土半洋、用电力带动的疏松机,两个人操作一小时,就能疏松纤维三百多斤,比手工操作提高效率一百多倍,全县三百九十八个野生植物加工厂由于推广了这种先进工具,生产直线上升。青岛市许多棉纺厂利用废旧材料制造了剥皮机、脱水机、打纤维机等设备,使生产很快提高。目前,全市十二个野生纤维脱胶车间与一个脱胶厂拥有九十多个蒸锅及剥皮机、打纤维机等机器,每天可以处理七百五十担野生纤维。由于技术关逐步解决,各地利用野生纤维的混纺比例与纺出的细度也逐步提高。每百斤原棉掺用野杂纤维已由开始时的20%。逐渐增加到30%—75%左右,纱的细度也由初期的十支左右,提高到二十一支,甚至三十六支了。
各地党委对试用野杂纤维纺纱织布的工作都十分重视。绝大多数地区召开了专门会议对野杂纤维的利用进行研究与布置,并建立了野生纤维利用办公室。目前正是野生纤维盛产季节,各地党委一边大抓试制工作,一边抓紧时机大抓原料采集与收购,准备开展一个像去年“小秋收”运动一样的“小夏收”运动。现在有些地区已积极行动起来。辽宁省在省委书记亲自指挥下,有十五个县的群众已上山下乡,寻找资源。仅盖平县两天内即发动群众三万二千人,采集野生纤维二千三百担。湖北省已组织干部、工人一千余人,分赴恩施、襄阳、荆州等地采集、调运原料。北京、上海、辽宁、河北等地区,还从纺织工厂抽调了大批力量深入郊区与附近县、社进行初步加工的技术指导,组织纺织厂与公社挂钩,直接把原料运进工厂。(附图片)
青岛国棉六厂并粗车间正在混纺胶滕皮和棉纤维合成的纱
新华社记者 陈之平摄
天津东亚毛麻纺织厂职工用全熟棉秆皮纺织“无麻”麻袋已试验成功。这是麻袋车间的工人在检查麻袋质量  陈锡珍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