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凤凰”为人人 人人爱“凤凰”——麻城凤凰窝钢铁厂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6
第2版()
专栏:湖北通讯

“凤凰”为人人 人人爱“凤凰”
——麻城凤凰窝钢铁厂记事
本报记者 冯健 徐奔
湖北麻城县人民,把凤凰窝钢铁厂称作自己的“命根子”。他们自豪地编了一支歌颂扬自己的钢铁厂:鸡窝出凤凰,钢铁长翅膀。产品花样多,线材长又长;要啥就有啥,经济又便当。“凤凰”为人人,人人爱“凤凰”。
任何一个外地来客,对这里的所见所闻,都深感广开眼界,都像麻城人一样满心喜悦。
在这个大别山南麓的县里,人们看到:
万顷金色的麦田里,徐徐行进的收割机上,有“凤凰”生产的钢材。
拦腰截断了几百条大小河流的水库大坝工地上,用凤凰窝钢材制成的胶轮板车,轻快地飞奔着。
新建纺纱厂锯齿形的厂房,是用凤凰窝的钢材作筋骨。
人民公社的工厂里,小马达在快乐地唱歌。它是用凤凰窝生产的矽钢片制成的。
农具厂里,凤凰窝的电焊条,闪烁着青色的火花。
溪流上水声淙淙,水磨在日夜不停地转动。它的钢轴也是凤凰窝生产的。
还有,那木渡船上的洋钉,公社新建卫生院的门窗插销、门锁,理发员的剃刀,姑娘们的发卡,千家万户的蚊帐帐钩……几乎处处能看到凤凰窝钢铁厂钢铁制品的踪迹。
在农业上扎根开花
麻城人民结束了自己少铁无钢的历史,只不过是一年多以来的事。大跃进的农村,大跃进的农业生产,多么迫切地需要钢呵!麻城凤凰窝钢铁厂的生产,就是处处为农业生产服务。它已经在农业上扎根开花。
1958年的春天,第一个大跃进年代的春天,麻城县为了实现农业生产大跃进,全县曾经派出上百名干部,走遍全国各大城市采购钢铁。但是,全国需要钢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国家调给他们的钢材,只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三分之一。麻城是湖北省有名的棉花丰产县,就在这一年,全县十三万亩棉田要全面推广用“营养钵”育苗的棉花丰产经验。但是,没有薄钢板和元钢,怎么制造“制钵器”呢?人们动员起来了。他们搜集废旧汽油桶,拿出自己的手电筒,撬开它,……最后还是没有造出足够的“制钵器”来。
也就是这一年的春天,麻城县委计划添置一万部新式步犁,迎接春耕。县机械厂的职工精神奋发地接受了步犁制造任务,他们甚至提早在1957年的冬天,就把一万部步犁的犁架赶制出来了。但是,制造工作被迫停顿了下来,——没有灰口铁铸犁头;一万部犁需要几万颗螺丝,也没有。眼看着春耕季节迫近了。厂里连忙派副厂长董国保匆匆赶赴二百多里路以外的武汉去想办法。董国保在武汉到处奔走,费了半个多月工夫,弄到手的生铁、螺丝,却只够装七千五百部犁。
凤凰窝钢铁厂的诞生和成长、壮大,给麻城农村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展示出一幅新的图景。1959年4月,棉花播种季节到了。用“营养钵”培育棉苗的丰产计划,又向人们伸手要钢。然而这时候,有了凤凰窝钢铁厂,有小轧钢机可以出钢材了。轧钢工人们一连苦干了五天五夜,轧出一批薄钢板和元钢,造了八千多个“制钵器”,抢在季节前面完成了棉花播种任务。
5月末,正是麻城农村割麦、插秧两头忙的季节。大别山麓金黄的麦浪滚滚,丰收在望。云雀追逐着麦浪欢叫嬉戏,布谷鸟晨昏催人插秧。然而,早在这大忙季节到来之前,麻城的农具机械厂,已经用凤凰窝钢铁厂的钢材,为农村准备好了六百多部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七十多万件夏收工具和小型耕作工具严阵以待了。
麻城县委第一书记赵金良,对来麻城参观的人说过:“因为我们自己能够生产钢材,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生产,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我们再也不用两眼朝上,只会伸手要了。”这就是七十万麻城人对凤凰窝的这个钢铁“小洋群”衷心的赞誉。
在治水的斗争中
举水河从大别山谷曲曲折折地流出来,被二十多米高的拦河坝拦腰斩断,汇成了一片碧绿碧绿的人工湖。
这是浮桥河水库工地。
英雄的麻城人民,为了战胜干旱,高速度实现水利化,去冬今春出动了十几万人,修建了六百多座大大小小的水库,蓄水量比1958年全县总蓄水量还多两倍。浮桥河水库的这座拦河坝,六十多万方土,两万多人只花九十天时间就完成了。
在这场和时间赛跑的治水斗争中,人们将记住凤凰窝钢铁厂的功迹。
当水库工地上大搞车子化提高土方工作效率的时候,钢铁厂的工人们在半个月内生产了大批钢丝、滚珠、钢圈、车杠,装配了一万数千部胶轮板车和数以万计的洋镐、钢钎、磅锤,武装了水利建设大军。我们在浮桥河水库工地看到,这些穿行如梭的胶轮板车,一车拉好几百斤,轻快如飞。采石场上,凿岩工人们劈开了半壁山。在洋镐、钢钎凿岩声中,岩粉飞溅,火星迸发。水电站工地上,钢筋工正在加工凤凰窝的细钢筋。他们笑对来客说,这个水电站,“七一”就要照亮这里的山村了。
在城关人民公社,社员们谈到这样一个故事:去年11月,雨雪霏霏。公社同时修建的毛家冲、麒麟山、虎形地三座小水库,正在紧张地施工。那时候,天冷路滑,人工效率很低。有一个技术员计算了一下,仅是毛家冲水库的十几万方土,就得一百一十多天,到1960年元旦也很难完成。麒麟山水库工地也有人嘀咕:“今年怕完不成全部工程了,留一半明年再做吧。”
正是这个时候,县委领导各水库工地展开了工具改革运动,凤凰窝钢铁厂的钢板、铁丝、元钢运到公社来了。社员们多么兴高采烈呵。他们在毛家冲水库工地,连日突击制造了五部滑车和二百多部胶轮板车。于是,铁木轨道运输和车子运输,代替了人工,挖运指标箭也似的上升了。
毛家冲、麒麟山和虎形地三个水库竣工放水,使城关人民公社90%几的水田,能够自流灌溉了。当清澈的流水沿着新开的小渠,哗哗不停地灌进一片青葱的早稻田时,社员们往往会想起他们心爱的钢铁厂,想起“‘凤凰’为人人,人人爱‘凤凰’”那句歌谣。
县、社工业的“靠山”
在麻城,人们随时能觉察到,凤凰窝的钢铁,渗透在县、社工业的整个肌体里。它滋润着县、社工业迅速成长,像大别山区竹林里,春雨后破土而出的新笋一般。
1958年冬天,大炼钢铁的火光映红了大别山的峰峦。那时候,麻城县只有十来个小工厂。今天,全县十二个公社已经有了近二百个小工厂。这些小工厂有:农具机械厂,电站、氮肥厂,砖瓦厂,木材厂,纺纱厂,造纸厂,米面加工厂……许多寂静的乡村,响起了马达的轰鸣。
发展最快的要算农具机械厂了。凤凰窝钢铁厂的钢铁、矽钢片,被制成七十七台机床,六十台电动机和大批小型机械工具,装备了公社的农具机械厂。现在,县城有两个农具机械厂,公社有十八个农具机械厂,管理区有六十八个农具机械厂,再加上生产队的修配组,全县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农具机械修造网。这些工厂一年来总共修造了一百二十多万件大小农具。
像“中一”公社的农具机械工厂,社员们只用两个来月就盖起来了。这个工厂门外就是翠绿的稻田,今年“五一”开始生产,不到一个月,就把头一批饲料粉碎机、轧面机和锋利的沙镰送给了周围农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