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王林鹤创造的起点出发攀登新的高峰 谢文大胆改革高压电桥 原来三人抬现在一手提材料一顶十二人工一顶八用途一顶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7
第2版()
专栏:

从王林鹤创造的起点出发攀登新的高峰
谢文大胆改革高压电桥
原来三人抬现在一手提材料一顶十二人工一顶八用途一顶几
本报上海16日电 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工人王林鹤(现已提拔为工程师)试制成功的尖端产品一万伏高压电桥,最近由同厂青年工人谢文进行了一次设计大改革:体积从原来写字台那么大缩为抽屉那么小,原来三个人抬,现在可以用手提,因而同样一份材料可以顶十二份用,一个人工可以顶八个人工,产品的用途也可以一顶几。
近半年来,上海各厂工人展开了学王林鹤、赶王林鹤的运动。群众运动越向前发展,工人的思想也越解放,王林鹤试制成功不久的极为精密的高压电桥,也在精益求精思想的指导下,被看作改革的对象。
高压电桥投入生产几个月来,各地的订单、订货电报大量涌到,而沪光厂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要。许多工人又高兴又焦急,共青团员谢文很想在王林鹤的成果上再作一些革新,使产量能够跃上去;但是一台高压电桥有两千多个零件,用料多,用人工也多,只作一些小改革,仍然解决不了这个矛盾。有一次,某单位的一位采购员向沪光厂提了一个意见:“这种电桥体积大,使用不方便,能造一种手提式的就好了。”这句话启发了谢文,找到了提高产品的根本办法:彻底改革高压电桥的设计。
谢文翻了好多技术资料,一点也没有头绪。这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王林鹤试验了三百七十一次才搞成功一万伏高压电桥,我的知识还肤浅得很,能改吗?要能改,王林鹤不早就改了吗?”这个念头刚过去,他又想起了团支部多次举行的“王林鹤先进思想”讨论会。他想:王林鹤敢于攻尖端攀高峰,已给我们闯出路来,我为什么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呢?
党支部书记了解了谢文的这个想法,给以全力的支持,鼓励他不但要学、赶王林鹤,还要争取超过王林鹤。团小组也专门开了一个会,并且邀请老师傅陈德芳参加,共同商讨高压电桥的改革。会上大家热情地提了不少意见。这一切都使谢文大大增强了信心,突破了“思想关”。
接着来的是“技术关”。但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技术关”也迅速地被突破了。一开始,谢文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林鹤。王林鹤十分兴奋,像自己搞革新一样全力支持他。电子管放大器是电桥的主要部分,谢文想用半导体来代替它,但是不懂半导体原理。正在焦急的时候,王林鹤为他送来了技术资料。又有一次,谢文正为买不到一种材料而着急的时候,王林鹤告诉他:“材料已经买好,你去拿吧!”技术科的组长周可正,还向谢文提出了“一种仪表多种用途”的重要建议,开拓了谢文的设计思想。厂里的许多工人和绘图员都参加了这项产品改革工作,帮助绘图和加工零件,装配组的青年工人还组织了一个突击队,进行装配。
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谢文发挥了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新的一万伏高压电桥终于诞生了,本月份便可以小批生产。(附图片)
谢文和他改制的高压电桥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