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大推广还必须大巩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7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大推广还必须大巩固
对待一切新技术的推广,特别是重大革新项目的推广,必须坚定不移地一抓到底,决不能把一时推广成功,看作万事大吉,再不去抓巩固工作。否则,新技术的推广还会受到挫折,甚至走回头路,使已经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前功尽弃。
任何新生事物,从产生之日起到成长壮大,都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一定要推广一批,巩固一批,提高一批;再推广一批,再巩固一批,再提高一批。只有如此循环上升,才能使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才能促进生产不断的向前发展。同时还必须认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果的巩固过程,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适应的过程,就是上层建筑各个部分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过程。因此,凡是与当前技术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如技术操作、计划定额、劳动组织、规章制度等,都要作及时的改进和调整,从各个方面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条件。
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新技术也是这样。许多新技术一开始就显示出它比旧技术要优越得多,效率要高得多。但往往由于人们还没有掌握新机器的性能,还没有摸清它的规律,操作不熟练,不习惯,甚至不会使用,用起来不如旧工具那样得心应手,效果便不能够立刻显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是以消极退缩的态度逃避困难呢,还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解决困难呢?是走回头路呢,还是继续前进呢?这对于每一个革新者和每个企业的领导干部、职工群众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西山矿务局西铭煤矿七里沟井的工人说得好,掌握攉煤器跟骑自行车一样,它和步行走路比较起来,当然轻便得多,快得多,但开始学,免不了要跌跤,如果怕跌跤而不积极地去学,那只好永远步行走路。因此,他们咬紧牙关,下定决心,苦学苦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使自己的思想、习惯、工作方法完全适应了使用新工具的需要;由不会操作到会操作,由不熟练到熟练。熟练了,习惯了,就由不大愿意使用变为抢着使用,最后成为离不开的工具。熟能生巧,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工具的巨大威力也愈来愈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保证了生产计划月月提前完成,在全矿遥遥领先。
七里沟职工能够坚定不移地推广新工具,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井口新工人多,出勤率低,不使用攉煤器,生产效率就不能大幅度地增长,生产计划就有完不成的危险。这件事生动地表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劳动组织、生产定额,必须相应地加以改进和调整。毛主席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许多厂矿企业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这条真理。任务大、底子薄的企业,技术革新就劲头大,搞得快;反之,就要差些、慢些。一项新的技术出现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而劳力还是那么多,定额还是那么低,群众对待新工具,就可能产生用不用都可以的态度;因为,不使用也可以同样完成生产计划,同样达到生产定额。特别是人们对新技术还不熟练、不习惯,没有掌握了它的规律的时候,更容易如此。及时调整劳动组织,把节约的劳动力坚决调出原单位,就可以促进新工具的推广使用,防止窝工浪费;并且,可以补充新的生产单位,增加社会生产力,一举两得。
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所谓巩固,并不是说对新技术不加改动,而使它永远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相反,要以不断革命的精神,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应该认识到,巩固推广新技术的过程就是新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各行各业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如何把这些新技术迅速地加以推广,一条不丢的统统巩固起来,广泛地运用到生产中去,对实现6月大超产,迎接7月大飞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自“山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