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红色炊事员方喜珍 她把一颗红心献给了公共食堂,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7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红色炊事员方喜珍
她把一颗红心献给了公共食堂,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中共湘潭地委人民公社通讯编辑室
一提起炊事员方喜珍,湖南岳阳铁山公社杨林大队杨林第二食堂的社员,没有一个不称赞的。大家的说法是:有我们喜姑娘在食堂里,吃喝二字没得操心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方喜珍心红手巧,吃苦耐劳,热爱食堂,得到了社员们的欢心。两年来她接二连三地被评选为模范炊事员,出席过县、专区召开的群英大会和全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今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忘我的人
杨林第二食堂是在1958年7月办起来的。第一天起,方喜珍就来到了食堂。她身在食堂,心在食堂,以食堂为家,几年如一日。这个食堂共三十五户人家,一百三十多人吃饭,还要管一百多个小学生和过往行人吃的茶水。三个炊事员,其中一个是老头,一个是体弱的妇女,他们只能帮助烧火、烧茶、打扫清洁卫生。重工夫细活全离不了方喜珍。遇到什么困难事,她总是挺身而出。她每天起早贪黑,不辞劳苦,从蒸饭、炒菜、运柴、挑米到打豆腐、做坛子菜、开餐送饭、收残检点,什么事情都干。去年腊月,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菜园里还有大批的菜蔬没有砍回来,方喜珍怕冻坏了菜,便赤脚穿了草鞋,顶着风雪,出门砍菜。她的行动感动了社员,带动了袁金子、林圭香、雷采平等社员都来帮忙,一共砍回了三十多担菜。今年春天,为了储足柴米准备插秧,有时在开了午饭以后,她安顿好其他炊事员蒸晚饭,自己便到五里路远的加工厂去运米。这个食堂附近没有柴山,要到十里路以外的地方去运烧柴。晚饭后她把事情安排好,也积极参加运柴。今年3、4月份,她就参加了运柴挑米十三次。
她是整个生产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每日天刚蒙蒙亮就来到了食堂,为社员烧洗脸水,清洁碗筷炊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做完三餐茶饭,天黑了,社员收工休息,她和其他炊事员还要蒸熟第二天的早饭,安置好第二天的菜,有时还要作酱菜、作豆腐、磨米粉,别的炊事员回去了,她总是一个人在食堂里清好场才回去休息。遇到开会和农忙季节,她一夜惊醒几次,深怕睡过了时间。两年来,这个生产队从来没有因为吃饭晚而耽误生产。
平日她为社员生活忙,逢年过节她更忙。今年过春节放假三天,社员都探亲访友,看戏,搞文娱活动,她却忙了三天三晚没有出厨房门。农忙时社员生产忙,料理好社员生活的后勤部也跟着一起忙。插秧双抢时,照顾社员吃好吃饱休息好,饭菜茶水都送到田间。巧做千家饭
方喜珍同志不但不辞劳苦,苦干、实干,而且也干得巧、干得好。她开动脑筋想办法,既精打细算,又使社员吃得好、吃得饱。去年冬天,按照忙时多吃、闲时少吃的原则,用米磨成粉和菜做成菜糊,每天晚餐,每人一钵饭,一钵菜糊,每人每天能节约粮食一两五钱。社员都说这个办法很好,味道好,吃得饱,节约粮食。吃了一个多月,全食堂节约粮食二百多斤。同时还采用双蒸饭,多吃蔬菜等办法,使社员吃饱吃好。在烹调上,她更是费尽心思,尽量使菜做得味道好、花样多。萝卜、白菜、青菜、莴笋几种很平常的普通菜,经过她的巧手制作,用叶、柄、茎、菜心等不同的原料,或煎或炒或煮或红烧,经过切丝、切片、切丁等不同的刀法,辅之以卤汁、酱油、豆酱等不同的调味品,每种菜都可以做成七、八种、十几种味道不同、形状各异、营养丰富的好菜。她经手制作的坛子菜,品种更多。去年冬季就做了二百多坛,三十四种坛子菜,到现在还储有干菜、腌菜等二千三百多斤。经常是陈的没有吃完,新的又储存起来了,使社员们一年四季能吃到喷香爽口的坛子菜。
炊事工作有很多繁重的劳动,为了提高工效,减轻体力劳动,更好地为社员生活服务,她积极地参加了炊具改革。食堂里实现了用水土自来化,纱罩盖菜自动化,切菜用切菜机,送饭送菜用滑车,淘米、量米、量水用三用机。开始切菜机齿轮不匀,转动快慢不一,送菜切菜不均匀,方喜珍和生活组长雷耀武、作业组长方圭尧一起改进了齿轮,使机器更加适用。淘米机开始做成也不大好用,经过三次改进,使机器灵活轻巧,操作方便,量水、量米准确,比手工操作提高工效三倍。
一人能满百人意
古话说:“一人难满百人意”,一个食堂一百多人吃饭,各人有各人的胃口,各人有各人的脾气,要做到人人满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方喜珍处处关心人,态度和蔼,细心周到,打破了这个常规,做到了人人满意。两年来她没有向社员发过一次脾气,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尽可能地满足社员的各种需要。做活的社员,不论什么时候收工回来,总能吃到热饭热菜,而且吃的菜蔬也比一般人更加丰盛。她摸透了每个人的脾气,那些人喜欢吃得咸,那些人喜欢吃得淡,青年、壮年人吃菜要炒得生,老年人就喜欢吃得软一点,烂一点的。她就按照这些要求,蒸饭时放不同的水量,炒菜时分几锅炒,吃咸的多放一些盐,吃得烂的多加一把火,使大家吃了都合口味。缺奶的小孩要量米回去搞糊糊。天晴了,社员想打一、两个人的米回去煮一餐,好有米汤浆被子衣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米量好让他们拿回去。食堂里一百多人吃饭,每一餐饭,那个没来吃,是病了,还是有事没来,她都要查问清楚。那个妇女怀了孕、那个社员胃口不好,就让他们吃一些有酸味、有辣味的坛子菜。社员有病了,老年人落雨不方便到食堂里来,他就把饭菜送到家里去。社员张连喜去年生孩子。有两个多月,方喜珍每天给她送饭送菜送茶送热水。哺乳的妇女吃酸菜缩奶,就把她们编成一席,为她们加些营养好、发奶汁的茼蒿、豆腐、菠菜。女社员李碧君的小孩缺奶,办了两三次黄花?蒸麦子给她吃。社员办喜事她热心帮忙;社员来了客人,她热情地招待。单身老人说:一辈子享不到儿女的福,如今享上了食堂的福,享了喜姑娘的福。
一颗红心
方喜珍是一个忠于集体事业、无限关心别人、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的人。社员说她是“连人带家”搬到了食堂,事事大公无私,只怕社员吃不好,连自己的爱人小孩都丢在一边。她日日夜夜在食堂,家里三个小孩,一个送到幼儿园,两个送进托儿所,白天很少在家里落脚,最小的才半岁,吃奶也是送到食堂里来。去年夏天怀了第三个小孩,天气炎热,吃不下饭,她不顾党支部和作业组长的劝阻,照常坚持工作,生小孩刚刚满月又回到了食堂。过春节时有个社员少分了肉,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份让了出来。方喜珍对社员样样照顾周到,但是她从不放松对坏人坏事作斗争。她发现有人偷食堂的鸡,拿食堂的蔬菜,就和社员一道严格地批评教育了偷盗公共财产的人。那些社员吃那一类定量的饭,那些人打了米回去,她都记得一清二楚。社员反映说:“喜姑娘在这里莫乱过一桩事,那个想在她手里乱一点都乱不成。”她是这样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集体利益的。
方喜珍是一个红色炊事员,她把一颗红心献给了公共食堂,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