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天山南北送瘟神 人病靠医不靠天 新疆农村公社普建医疗保健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7
第4版()
专栏:

天山南北送瘟神 人病靠医不靠天
新疆农村公社普建医疗保健网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办起医院、妇产院,全区四百五十一个人民公社,已经建立的公社医院、管理区卫生所、生产队保健站和各级妇产院达一千多所,拥有病床三千多张。一个以公社为单位的农村医疗保健网已在天山南北各地形成。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疆农村无医药,生病靠老天”的落后面貌根本改观。
新疆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是人口只有六百多万,交通不便,农村非常分散。在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的长期压榨,农村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医疗机构,疾病蔓延,死亡率很高。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保障各族人民的健康,在所有县份和部分区设立了医院和卫生所。但是,由于居住太分散,农民看一次病往往要走几十里,甚至一、二百里,很不方便。公社化以后,各人民公社根据生产需要和群众的迫切要求,1959年初就开展大办农村卫生医疗事业,普遍建立小型医院,管理区普遍设置卫生所,许多生产队建起不脱产的保健站,妇产院也纷纷举办起来。
各人民公社在兴办农村医疗事业中,都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公社组织规模大和人力物力雄厚的优越性,发动群众自筹自办,顺利克服了资金、设备不足和医务人员缺乏等困难。吐鲁番、乌苏等县几十个公社和管理区的医院都利用旧房舍作院址,病床、桌椅也是用旧木料、旧床板改制成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些公社医院,都是由干部和群众义务劳动兴建的。一般建立一所小医院只用十数元至数十元。最缺乏的医务人员也是靠自力更生办法培养的,除自治区卫生部门调派少数中级医务人员到公社医院担任医生职务外,绝大部分公社的医务人员都是由各县的医院帮助公社培训的。仅阿克苏、喀什、麦盖提等十三个县市就为人民公社训练了一千多名医务人员。麦盖提县医院今年为公社集训的八十多名初级医士和助产士,都是各公社为建立医疗机构选送的社员,他们经过短期训练后,又在县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成为农村医务工作骨干。
农村人民公社新建的保健网,在自治区卫生部门的支援下,广泛展开了防病灭病工作。经过多种防治,农村中不少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地方病,有的已被消灭,有的减轻了危害。莎车县经过普查和治疗,性病已基本消灭,头癞和甲状腺肿(大脖子)大部分也已逐步痊愈。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多年流行的疟疾,已基本消灭。由于农村医疗机构都设置在基层生产单位中,紧密配合了生产。吐鲁番各卫生单位根据农时安排医疗工作,如秋收和兴修水利时,便在田间和工地设临时医疗站,医务人员和社员边劳动边治病,作到了哪里有劳动,医药就跟到哪里,保证了农忙时期的劳动出勤率。于田、乌苏等地生产队保健站普遍建立起来后,更便利了生产,不管在田间和家里,社员生病随时都可得到医治,病人不出门就把病治好。各地妇产院的建立,使农村妇女用新法接生的已由去年的1.5%增加到94%,产妇大部都住院生产,大大降低了婴儿死亡率。          (谈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