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在基层、班组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7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在基层、班组的日子里
中共湖南常宁县委书记 李克良
班组是厂矿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群众运动的基础,它直接联系群众,直接组织和指挥生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一切措施的贯彻,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都要依靠班组来实现。因此,领导经常深入班组,发现问题,抓住关键,及时解决,指导全面,就能推动生产不断跃进。
从去年5月起,我就经常驻在松柏铁厂,一年来,除了在省委、地委和县委开会的时间以外,90%的时间都是在松柏铁厂,经常到车间班组里了解生产情况,和工人一道研究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我初来厂里的时候,除了负责干部以外,和许多人都不熟悉,因此,了解的情况只是一个大概,不能及时的了解到生产中最根本的实际问题。于是我下定决心进一步深入到班组去,在生产、生活中和工人们打成一片,经常和工人在一起看生产谈生产,因此和工人慢慢地熟悉起来。工人们见了我以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拘束了,一见面就有说有笑,使我了解到很多情况,到厂不满一个月的时间,就摸清了炉子产量不高,质量差、寿命不长的原因。4号炉的炉长谭寿泽,还主动地领我去检查修炉的质量,发现有很多耐火砖砌得不合规格,于是就组织干部和工人进行炉炉检查。工人们都说:“原来炉子寿命不长,原因就在这里”,经过用耐火泥加固炉缸,把炉子修得非常牢固扎实,炉子再也不短命了。
深入基层,班组去以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搞“试验田”,并且要长期地、经常地、坚持不懈地搞下去。这样就能给干部和群众做出“样子”来,更好地总结经验,树立旗帜,给群众不断地指出前进的方向。我在厂内确定以4号共青炉为重点,把4号炉作为试验炉。当时炉子的产量不高,利用系数不高,我就召集包炉干部和工人商量,为什么产量不高。结果找出了原因,提高了炉子的利用系数。
今年3月有些人产生了保守思想,认为:“利用系数再也没有办法提高了。”为了用事实教育干部和群众,我又到4号炉炉前炉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观察,发现炉顶经常有冒火的现象,便立即在炉边召集全炉的干部和工人商量。炉前班长陈谟林说:“现在的风量很大,每批料入炉的矿石太少,所以炉顶冒火”。我进一步探问:是不是可以多下矿石呢?大家说:“技术人员不同意,怕下多了矿石会死炉,如果不死炉,料速放慢了,就和少矿石是一样的。于是我又进一步诱导大家讨论,多下矿石,会不会死炉的问题。包炉的副厂长赵福明同志说:“以前采用轻批快料,主要是风量少了,现在风量加大,可以加重负荷,采用大料批”。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绝大多数工人都同意这个意见。我便鼓励大家大胆试验,结果增加了矿石,炉顶也不冒火了。全炉干部和工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胆子越来越大,利用系数接连不断的突破。
经常深入基层、班组是为了发现问题,突破关键,取得经验,指导全面。从去年5月起,我虽然在松柏铁厂,但是对于其他厂矿的工作,不但没有放松,由于有了重点经验作指导,领导更加强了。我把县委工业交通工作办公室也搬到松柏铁厂办公,将重点单位成为现场指挥部,全县性的工业会议,电话会议,都在松柏铁厂召开。我经常把自己在班组里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经过,介绍给大家,并强调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班组。这样一个到车间去、到班组去、到炉边去、到井下壋头去的运动,便形成了高潮。现在全县县级工业机关及县直属厂矿的干部已大都深入到车间、班组,一共搞了六个“试验炉”,十二个“试验井”,六十四个“试验壋头”,一百一十二个重点班组,大大鼓舞了群众的革新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