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参加生产 普查土壤 拜老农为师 北京农业大学编出土壤学新教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8
第4版()
专栏:

参加生产 普查土壤 拜老农为师
北京农业大学编出土壤学新教材
据新华社17日讯 北京农业大学土壤教研组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建设和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进行了土壤学的教学改革,编出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土壤学新教材。
新的土壤学课程,在研究对象、基本观点和内容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土壤学把土壤仅仅看成是一种自然体,很少研究人对土壤的巨大影响;新的土壤学课程明确提出,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用的土壤,即农业八字宪法中的“土”,说明人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而且可以定向控制土壤的发展。教材内容过去主要讲外国土壤,现在根据所搜集和整理的全国各地区土壤普查资料,改以讲授中国土壤为主。
教学方法上也作了相应改革。现在学生上土壤学课程,一开始是参加生产劳动和土壤普查,从自己的生产实践和农民的经验中树立对土壤的正确认识,然后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把这一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整个土壤学教学又同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结合起来,增加了现场教学的比重,加强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土壤学教研组中有不少人原来认为土壤学只管认识土壤,不管利用和改良土壤,认为农民耕种的农业土壤把自然土壤破坏了,不好找规律,因而要到绝无人迹的深山野地去研究土壤。大跃进以后,土壤教研组的教师带领学生们下放参加农业劳动,并且进行土壤普查,认识有很大改变。他们亲身看到,农民不仅对土壤结构、性质的观察非常敏锐,对各种不同土壤的生产性能也具有极高的鉴别能力。北京郊区密云县靠山一带有一种小黄土,粘性大、不透水,难耕作,只能种些耐旱作物。过去教师们认为,土壤性质的改变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事。要把这种小黄土变成土性轻松透水,种啥长啥的大黄土,除非潮白河改道,否则几乎没有可能;但是农民用掺沙、施肥、深翻等一系列措施,在两年内就把小黄土变成了大黄土,产量由每亩几十斤提高到六百斤以上。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出来的翻天复地改造世界的英雄气概,他们从长期生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对土壤的认识,利用和改良土壤的丰富经验,使师生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土壤普查运动,也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路线课。他们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同群众在一起,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四千四百万亩耕地和二亿亩山地的土壤普查任务,协助各级领导部门和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编写了土壤志,绘制了土壤图、因地种植图、深耕改土图等。这些工作成果,已成全面规划的重要资料。(附图片)
为了帮助工厂实现自动化,华南工学院机工系四年级学生正和广东拖拉机厂工人一起研究装配自动钻孔机。 梁卓发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