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上海在新的生产高潮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19
第2版()
专栏:上海通讯

上海在新的生产高潮中
本报驻上海记者
上海的6月,工业战线上的大生产运动,到处热气腾腾。今春以来万紫千红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为生产大幅度跃进开拓了一条康庄大道。一进入6月,上海工业战线上就出现了一派大好景象,黄浦江两岸数千家工厂捷报频传,成千上万的工人实现了“一人顶几人”,许许多多的工厂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一半……
往年秋后,生产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已经提前到来。
夺高产 干部上前线
从吴淞口进来,几个钢铁厂的上空烟雾滚滚。在熊熊的炉火前,在沸腾的铁水旁,上海十万钢铁工人正在进行着一场夺钢大战。连日来,大批干部来到了战斗的前沿阵地,和工人一起战斗。
1日,下午六点钟,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党总支的办公室里,干部们正在开会。忽然一个消息传来:二号化铁炉采用了新技术以后,铁水化得很快,运料工人快要跟不上了。在这决定一天钢产量的紧要关口,总支书记当场宣布会议暂时停止,参加会议的人们全部去料场运料。
一支突击运料的队伍,几分钟内就组成了。带队的就是车间总支书记。一到料场,干部们有的抢着装铁块,有的推着料车向车间飞奔而去。在烈焰红光中,只见人们奔走如梭。这时时间已经十点多了,有些运料工人晚饭还没有吃,他们看到干部们工作服被汗水浸得湿透,还在运料,大家也不肯休息,都说:“先把化铁炉喂饱,夺得高产以后,再喂我们的肚子。”化铁炉上,出铁时间从五十分钟缩短到四十五分钟,一股股铁水奔腾地注入了铁水包。铁水多了,炼钢炉前更紧张起来了。几个炉长沉着地指挥着装料、鼓风、摇炉。一炉炉钢的吹炼时间从三十分钟缩短到二十八分、二十六分、二十四分……十二点钟一到,广播台马上给全车间送来了令人鼓舞的喜讯:这一天,钢产量突破了千吨大关!
现在,只要哪里有困难,干部们就会在哪里出现。他们不仅和工人一起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劳动中找到了许多薄弱环节和克服它们的对策。前几天,第二转炉车间铁水老是跟不上转炉,总支书记郭有善接连好几天在这里和工人一起研究措施。他们发现一号化铁炉上有问题。一号炉是车间里出名的老爷炉,同样一只炉子,铁水老是要比别的炉子少出一半左右,拖转炉的后腿它拖得最利害。这一天,郭有善在老爷炉旁边和工人们开了一次又一次会议,采取了一连串措施。第二天,这个炉子每小时熔化率就从原来十吨左右提高到十九吨半,脱掉了“老爷炉”的帽子,换上了“红旗炉”的称号。
干部们和工人们流在一起的汗水,换得了更多的钢水。6月上旬,全市钢的产量比5月同期提高了15%以上。
保钢帅 千里送粮草
呜、呜、呜、……,一列列火车长鸣着驰进上海吴淞车站,送来了各地支援上海各个钢厂的
“粮草”——生铁、煤炭、石灰石……这个专门为上海钢铁生产服务的火车站,进入6月以后显得分外忙碌。
吴淞车站一间办公室的门口,前几天挂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吴淞一条龙协作办公室”。火车站、交通运输局、冶金局的工作人员,天天在这里一起安排着钢铁“粮草”的运输工作。火车站上调配好卸车的人力,交通运输局的车队及时派来了大卡车,货物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运,冶金局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他们紧密协作,让各地支援上海的生铁、煤炭、石灰石,不在车站上多耽搁一分钟,尽快地运送到高炉、转炉旁边。
在车站的十一条装卸作业线上,这边长龙似的火车刚刚驶进车站,拿着红、绿旗的调车员石宝生立刻爬上火车,指挥机车解下车辆。另一边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卸生铁的战斗,快速卸车的新纪录不断出现。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家属青年组的女工们,创造了半小时卸一车六十吨生铁的新纪录,比规定时间缩短了二十分钟。在线路旁边的汽车运输工人们,开动在技术革命中自制的土吊车,吊起一网兜、一网兜的生铁,装进卡车。卡车满载生铁,离开车站,直奔钢铁厂。
在另一条装卸作业线上,有几层楼高的起重四十六吨的大型起重机吊杆,像巨人的手臂,轻巧地吊起上海工厂生产的十几吨、几十吨重的变压器、破碎机、化肥设备……,放进已经卸空的火车车厢,准备运往各地支援工农业生产。
上海水陆交通运输线上的工人们,都和吴淞车站的工人们一样,把运输钢铁“粮草”的任务放在第一位。从6月1日到8日,通过水陆两路运到上海的生铁比上月同期增加了56.6%,为上海钢铁生产新高潮准备了足够的“粮草”。
抓原料 废物变珍宝
全国各地千里迢迢把原料运来支持上海,上海的工人也千方百计地要每一吨原料,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产品。设在上海西郊新工业区的泰山化工厂,便是许多这样的工厂中的一个。
在泰山厂里,到处可以看到工人向废料下脚要原料要产品的战斗场面。阿斯匹灵车间的北边,一个高大的化学反应锅里,一批用下脚糖精做的一种叫酸酐的新产品反应结束了。工人站在高高的操作台上,用一根长长的橡皮管,把锅里的液体通到了下面的冷却器里,只见阵阵热气四下飞散,不多时,液体便结晶成粉末。工人们再把它加了二次工,最后制成了一种有重要用途的化工原料——指示剂。它的价值又比酸酐提高了十七倍。在车间的那一头,又是一番情景。几个工人刚把一个有一人高的反应锅抬了进来,水汀管道还没有完全接好,又有二个工人把几桶原料,用胶轮车拉了进来。这些原料原来也是阿斯匹灵的副产品。它们在这里加工精制后,做成了一种化学试剂,价值比阿斯匹灵还高。合霉素中间体原料车间的化验室里,前几天也传出了一个喜讯。这个车间在生产合霉素中间体原料过程中,有一种副产品,用处不大。几个工人和技术员有一次听人说用它可以制造一种叫吲哚的高级香料,高兴得马上动手。手头一时没有试验设备,他们把一条长凳竖了起来,钉在试验台上,中间填进十几块砖头,凑上一些橡皮管、玻璃管、石棉,搭成了一个土设备。第一批吲哚做出来了,一打听,这种香料竟要一千多元钱一公斤。他们这几天正在把这套土办法扩大到车间里去大量生产。
同样一吨原料,在泰山厂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今年头五个月,他们从废料下脚中取得的产品,加起来共有四百多万元,到5月底就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7%。一跨入6月,他们打破了“月初抓主要产品、月底抓综合利用”的常规,采取主副产品月初一起上马的办法,利用主产品设备的生产空隙时间,来综合利用废料下脚。全厂现在努力在6月份一个月内,通过综合利用增加五百多万元的产品,这个数字等于今年1月份全部主副产品的总产值。
产品大开刀 一台顶几台
在大战6月的日子里,上海的工人并不满足前几个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已取得的成绩,仍在不断革新技术。改革产品设计,这是更能达到多快好省效果的一项重要途径。许多仪表厂、机械厂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大革老产品的命。把老产品大动手术以后,有的一个要顶几个,有的甚至要顶上十几个。
现在上海,谁提起产品革命,提起一顶几,人们便会想到于志达这个普通工人。前不久,他跳出了原来老产品的圈子,把老产品开刀动手术,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六用高温校验仪,和老产品相比较,人工一顶三,材料一顶四,产品一顶六。这件事情很快就轰动了整个上海。共青团上海市委向全市青年工人发出了“学赶于志达、人人都争一顶几”的号召后,6月以来,全市掀起了一个“一顶几”的热潮。成千上万的工人都在考虑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做到一顶几?”
别的厂不说,单说于志达所在的科培仪器厂,就闹得够热火的了。不论是男工、女工,还是老工人、青年人,每做一件事,他们都在千方百计地考虑怎样学习于志达,赶上于志达。
和于志达同一个车间,同一个团小组,而且是同在1957年进厂的电池小组工人龚锡根,有一天在小组会上说:“于志达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这个小伙子真是说得到做得到。这时候,他正在生产一种标准电池,他在这个产品上也大动起脑筋来了。经过二天的奋战,结果也创造成功了一种新式的微型标准电池,材料做到了一个顶八个。
在全厂最后一道工序的校验小组里,一批批即将出厂的测温电位差计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正在用一种精密的仪器进行校验。支部书记对记者说,你们要是早些时候来,还可以看到这种产品的原形。现在这种测温电位差计,已经经过了三次改革,重量从原来的十二公斤减轻到只有一公斤,零件过去要八十六种,现在只有二十二种了。
科培厂人人力争一顶几的运动,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全厂一共生产八种产品,到现在,全都被开过刀,少的开过两次,多的开过了六次。动过手术的产品,都是袖珍式的,超小型的。质量有的完全和过去一样,有的甚至比过去还好。做这些产品,省人工,材料少,加工快,生产当然好。科培厂今年以来,月月提前完成计划,到6月8日止,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9%。和去年同期相比,整个厂做到了一个厂顶三个厂,一个人顶三个人。
战六月 迎接新高潮
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生产跃进又使人们产生了更高的愿望。几百个已经提前完成上半年计划和完成全年计划一半的工厂,正在一边大战六月,一边秣马厉兵,迎接下半年更大的生产高潮的到来。在上海电机厂里,就可以感染到这种紧张热烈的气氛。
要在下半年再打一个漂亮仗,眼前就要动手。技术设计科里,虽然听不到车间里那些隆隆的机器声音,看到的只是一百多个设计人员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设计工作。一卷卷、一堆堆的图纸告诉人们:下半年的战斗早已在这里打响了。这里的设计人员已经把第三季度制造汽轮发电机所需要的图纸、工艺资料全部设计完成。各个车间里,工人们也在订措施、想办法来解决下半年生产进一步提高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原来生产小型电机的直流电机车间里,最近出现了一台又高又大、全厂唯一的二百五十吨大压床。生产小型电机何必要用这样大的压床呢?工人们告诉我们:从下半年开始,这里也要生产大型电机了。这台压床便是工人们为了解决加工能力不足,亲自动手做出来的新设备……
看到这些,使人深深感到: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夏天,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这个夏天预示着:更热烈、更动人、更大丰收的场面还在后头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