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怎样巩固、推广,提高革新成果? 万国橡胶厂回答:深入细致 踏踏实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23
第2版()
专栏:

怎样巩固、推广,提高革新成果?
万国橡胶厂回答:深入细致 踏踏实实
本报上海22日电 上海万国橡胶厂党总支在推广“无铁芯制胶管”这一重大技术革新经验中,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坚决依靠群众,充分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问题,在“要不要走回头路”的紧要关头,坚定地支持了正确的意见,使已经试验成功的新技术迅速用于生产,取得了思想、生产、革新三丰收。
压缩空气代铁芯省力省事又安全
“无铁芯制胶管”是橡胶工业中的一项重大革新。过去万国橡胶厂的生产程序是用一根铁芯穿进胶管里面,外面再缠胶布和胶皮,然后加热“硫化”后出成品。用这样的方法生产,工人要把上百斤重的铁芯扛来扛去,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经常会发生工伤事故;生产过程要经过三十五道工序。今年3月底,这个厂的工人经过三天苦战,试验成功了一项新技术,即用压缩空气代替铁芯。这样就使原来的三十五道工序减少为十道,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消灭了工伤事故;从根本上改变了胶管生产的技术面貌。
准备工作不充分投入生产受阻碍
4月初,当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时候,“无铁芯制胶管”就正式投入生产,结果引起了一场风波。原来用老办法生产胶管,每班可生产一百三十根;现在采用新办法,只能生产二十多根,最少的只能生产十多根。产量下降了90%;而且质量还得不到保证,废品率往往高达96%。
这一情况的出现,起初这个厂的许多干部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新生事物嘛,开头总难免有些缺点,慢慢就会好起来的。”以为新生事物的某些缺陷,是会自行消灭的。因此,虽然也想了一些办法,如几个领导干部天天在车间里同工人一道劳动等,但没有充分发动群众,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十天过去了,胶管的班产量还只有五十根左右,半个月过去了,月计划还只完成32.2%;质量始终不见提高。这时,围绕着“无铁芯制胶管”这件事,全厂上下议论纷纭。有些工人说:“无铁芯制胶管是件好事情,可就是完不成计划,怎么办?还是用铁芯吧。”有些工人就干脆用老办法生产起来了。
为什么工人不愿意使用新技术?
什么是对待新生事物的正确态度?
情况是紧急的。“无铁芯制胶管”这个新生事物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党总支书记兼厂长郭桂华整天在胶管车间里走来走去,摸摸这里,问问那里,脑子里翻腾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无铁芯制胶管”的毛病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工人多少年来盼望掼掉铁芯,如今掼掉了,又要在夜里偷偷摸摸地用老办法干活?新生事物开头是难免有缺点的,必须坚决保护它,可是坐等它的成长壮大也不是办法呀!一个晚上,他和副厂长张德忠一道谈论起来。
“到底无铁芯制胶管方向对头不对头?”经过冷静分析,两个人肯定方向是对头的。如果根本错了,为什么在开始试验的时候,能生产出那么好的胶管来呢?问题在于干部作风不深入,既不了解问题究竟在哪里,对待新生事物又存在着“等待思想”,因而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明确主攻方向,同群众一道找关键、攻关键。两个人的意见取得了一致,便决定召开党总支扩大会议,进行大务虚。在统一党内认识以后,再举行群众大会展开大辩论。
党委书记向群众交底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
在第二天早晨党总支扩大会议上,党总支书记倾听了各种不同意见之后,决定放手发动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
接着举行了全厂职工大会,党总支书记把“无铁芯制胶管”投入生产以后的情况向群众交底,把领导意图也告诉了群众,要求大家大鸣大放,充分讨论。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展开了。
五十根中间有两根是好的 四十八根就一定好不了吗
辩论一开始主张暂时还是用老办法的意见又占了上风。有人说,还是改回来吧!会上也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老工人申道生、张万才,为了解决胶管的产量质量问题,他们走路想,吃饭想。他们在会上激动地表示:“我们天天要把上百斤重的铁芯扛上扛下,现在不用铁芯了,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这是件天大的好事情啊!现在产量质量是不好,但为什么不想想办法呢?为什么要急于走回头路呢?”大家七嘴八舌,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一个青年工人张满章站了起来,大声地说:“我来提个问题。我们不用铁芯生产的胶管,不是每一根都是坏的。一班生产五十根,四十八根是坏的,可还有两根是好的呀!既然有两根是好的,为什么那四十八根就一定好不了呢?”这几句话一说,全场马上就轰动起来。说得对呀!为什么只看到四十八根坏的,却看不到还有两根好的呢!张满章的话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大家的思想豁然开朗了。原来思想不通的人思想通了,主张走回头的人改变了主意,坐等观望的人也感到有门路了。
辩论会变成研究会分析解剖寻找关键
辩论会顿时变成了研究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据自己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把“无铁芯制胶管”眼前的毛病进行了分析解剖;边找关键,边想办法,边提措施。最后,党总支委员会把大家的意见作了归纳。原来“无铁芯制胶管”这项新技术,眼前所以会造成产量低质量差,除了新技术投入生产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外,还由于:第一,技术关还没有过,许多技术上的关键问题还没有解决;第二,工人操作上还不熟练、不习惯,“有了千里马还不会骑”;第三,企业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特别是劳动组织没有及时调整,造成忙乱。党总支书记热情地宣布:“现在主要问题已经找到了,依靠大家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叫无铁芯制胶管这项新技术在我们厂里开花结果!”
经过三天的鸣放辩论,大家的意见都谈出来了。越议论越有办法,越有办法就越有信心。紧接着党总支便针对已经找出来的关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新作了战斗部署。决定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副厂长、工会主席、党分支书记“五路分兵”,深入到主要工段跟班劳动和到兄弟厂“取经”,首先进攻技术关。工人群众看见领导干部亲临前线解决实际问题,劲头更大,信心十足。这时胶管的产量和质量虽然还没有什么显著提高,但气氛大不相同;大家不再是愁眉苦脸了,而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纷纷保证一定要搞出个名堂来。
只要工作做得细不怕根子挖不出
党总支书记下到“硫化”工段。在跟班劳动中,他和工人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发现有两班工人在灌水硫化时操作方法不一致。到底哪个办法好?要由群众自己来作结论。他便立即召集工人进行专题讨论,并逐个检验成品。找到了技术关键,马上就边讨论,边解决,质量果然有了改进。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发现了。就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一个的技术关键被找到了,攻破了,胶管的产量逐日上升,质量逐步提高,新生事物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巩固、推广、提高新技术,党总支就决定发动群众自己总结技术经验。接着各班召开群众大会,会上边交流经验,边议论,边分析,边总结,可以肯定的就肯定下来,需要改进、提高的就继续改进、提高,并及时加以推广。至此,技术关是突破了。
技术关一攻克,接下来就要解决操作方法上的一系列问题。党总支根据群众的要求,首先举办了小型展览会,把用各种不同操作方法生产的胶管都陈列出来,加以分析解剖,进行群众性的鉴定。许多工人边看边议论,当场提出不少很好的建议。在展览会上,薛阿金小组的操作方法比较完善,受到大家的注意。党总支就组织工人到这个小组去参观,并就地组织漫谈。经过大家边看,边谈,边鉴定,就把这个小组的操作经验总结成“四好”操作法。接着,党总支就以工人群众自己总结出来的技术经验和“四好”操作法为内容,举办技术课,组织工人学习,使先进经验及时地得到推广,橡胶管的产量和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党总支又发动工人大讲经验,运用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方法,集中大家的点滴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制订了“无铁芯胶管成型操作法”。目前,这个操作法已为所有的工人所掌握,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产量迅速提高了劳动组织跟上去
在总结技术经验、制订操作规程的同时,劳动组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当无铁芯制胶管的新技术投入生产以后,由于生产工序由三十五道减为十道,原来搞插芯、拔管、解布的工人,现在都没有固定的岗位,大家到处找活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的提高。找到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便通过群众性的分析讨论,及时调整了劳动组织,把原来一班十七个人改为九个人;同时还把节余下来的劳动力增开了第三班,并调出了七个劳动力支援其他工作。工艺路线也作了调整,把成型、压出、硫化、打包四道工序衔接起来,组成一条生产流水线,大大减少了忙乱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深入细致踏踏实实质量提高产量猛升
“无铁芯制胶管”这件新生事物,经过深入细致、踏踏实实的领导,终于成功了。从5月下旬开始,这个厂橡胶管的生产不仅完全恢复正常,而且大大超过了采用新技术以前的水平。过去两班制,每班生产胶管一百三十根,现在三班制,每班生产一百八十八根;产品的合格率高达97%,质量大大提高,性能比以前更坚韧、外观更光滑了。原材料的节省:预计每年可以节省钢材三十吨、汽油二十吨、细布一千四百多匹。厂房面积也可以节省三分之二。整个胶管的生产,比过去更多更快更好更省。
现在,这个厂的职工喜气洋洋,在欢庆“无铁芯制胶管”这项新技术开花结果的同时,又在技术革命的大道上迈开了新的步伐。第三车间工人苦战二天,已经实现一项硫化新技术,并在三天中全面推广,迅速用于生产。第二车间也搞成了胶辊成型新技术。胶管车间的工人正在乘胜前进,向车间自动化进军。全厂一片热气腾腾,决心在技术革命成果的巩固、推广、提高工作中作出更大成绩,保证生产的大幅度增长。(附图片)
上海万国橡胶厂党总支书记郭桂华(右起第二人),和工人一起研究进一步提高胶管产量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