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红安县委四年坚持在生产队办公 解决问题准确具体及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23
第3版()
专栏:

红安县委四年坚持在生产队办公
解决问题准确具体及时
新华社武汉讯 以种试验田闻名全国的湖北省红安县,县委四年如一日地坚持把办公室搬到生产队安家落户,这样作不仅跳出了事务圈子,更重要的是有力地指导了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对生产连年持续跃进起了促进作用。
中共红安县委办公室是1957年搬到生产队去的。在这以前,办公室的干部主要是打电话,听汇报,要报表,很少下乡。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传达以后,1957年,全县干部开始转变作风,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县委书记和二十多名县委委员带头背着行李下乡,办公室也搬到了建苏生产队。这里是县委的工作重点,办公室在这个重点取得经验,及时传播;发现问题,及时请示、就地解决。从而成为党委指挥工作的得力参谋部,生产前线上的指挥所。例如去年秋种中,有人主张种子量大,有人主张种子量小;有人主张宽幅条播,有人要窄幅线播……意见很不一致,办公室听取了群众意见,又总结了几年来种试验田的实际经验,统一了六条播种技术规格,立即召开了现场会议,发动群众讨论,然后推广了上述经验。由于办公室下到了农村,深入了实际,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县委办公室八个干部长期有一、二人在下面调查研究,当侦察兵,巡回检查。这样做,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及时掌握情况,使工作越做越深入,越做越具体,越做越细致,从而避免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事务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文牍和会议也大大的减少了。据初步统计,从1958年到现在近三年来的文件,只相当于1956年一年的文件数量。
由于县委办公室的带动,全县八个公社的党委办公室也都搬到生产队办公,跟书记一起深入实际,因而解决问题和指导工作都做到了准确、具体、及时。6月中旬,正是大搞中稻追肥锄草,猛催中稻成熟赶早稻的关键时刻,各地普遍反映肥料不足,华河公社党委经过作出重点全面检查,提出具体措施,全公社书记做样板,干部带头干,组织五千人上山打青,三天割“黄金条”一百五十万斤,追肥三千五百亩。县委又及时号召突击打青积肥,确保禾苗升级,几天内,全县发动男女上山,打青追肥一千二百万斤。干部和群众反映是:“过去是:有事要过几道关,一等两等没着落;现在是:推广经验不过夜,有了问题就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