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革命创造精神与科学分析态度紧密结合 博白县改革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6-27
第3版()
专栏:

革命创造精神与科学分析态度紧密结合
博白县改革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本报南宁26日电 广西博白县革新耕作制度改一年两熟为三熟,为迅速增产粮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党委十分重视博白县这个经验,认为这为自治区农业增产指出了一条重要途径,要求全区积极地、有计划地实行耕作制度一年三熟的改革,把冬种春收像春种夏收和夏种秋收一样重视起来,并且现在就应切实进行生产的准备。
博白县在去年收完晚稻的二十二万九千多亩水田里,多种了一造小麦、冬豆、油菜、大麦、红薯等越冬作物,今年春季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据初步核实的冬种作物总产量,折合原粮五千四百五十六万斤,平均亩产二百三十八斤。加上去年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全年的平均亩产已达到862.4斤。全年水田的复种指数达到257.3% 。提前八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粮食指标和复种指数的指标。
口粮充裕饲料增多
变一年两收为一年三收,大大地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和缩短了粮食生产的周期。博白县过去一年两收时,头一年的秋收和次年的夏收,时间相隔达7、8个月之久。实行一年三收后,全年夏收、秋收、春收的间隔,就比较均匀地成为四个月左右一个生产周期。博白县今年各种春收作物收获后,在过去所谓“青黄不接”的4月,不仅社员的口粮安排充裕,而且还有余粮出售。全县春收作物产量按人口平均每人有粮一百一十斤,除留足种子饲料外,每人还有二个月口粮,完全可以接上夏收。
由于粮食的增产和冬种饲料的增加,全县在养猪事业上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今年第一季度,养猪头数逐月递增。到3月底共有存栏猪四十五万多头,比去年底增加十二万七千多头。
合理安排茬口
博白县的各种经验进一步肯定了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实行一年三熟,是迅速获得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博白县从来就有冬种的习惯,但是种得少,产量也不高,没有成为一造收成。去年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后,县委提出坚决要把冬种种多种好,深入总结历年来冬种高产的典型经验,认真解决冬种与早稻生产的矛盾。各级领导干部大搞冬种试验田,开展群众性的冬种评比竞赛,掀起了一个一年三熟的冬种群众运动。
实行一年三熟,主要的矛盾是三造之间的季节安排问题。博白县的经验是早字当先,做到准备早,行动早,推广早熟良种。去年夏收夏种时,县委就作好冬种规划,任务层层落实,搞好“三包”,并作好调拨种子与劳动力、肥料的准备。秋收一开始,冬种田先熟先割先种,先种生长期较长的小麦、红薯,后种生长期较短的冬豆、油菜。全县在小雪前就基本结束了冬种。冬种作物在今年春分就全部成熟并收割完毕。这样,早稻也比往年提早二十天,在清明前基本插完秧。
因地制宜间种套种
因地制宜,合理种植,是扩大冬种面积,种多种好的重要环节。县委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认为大多数的冬种作物为小麦、大麦、冬豆、油菜、马铃薯、荞麦等,在全县各地都是可以种植的。但在种植中,必须依据地区条件,各有重点。如东南部地区气温较高,可以多种红薯;北部与河岸气温较低,可以多种小麦;西部山区适宜多种马铃薯;冬豆则到处可种。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积极推广间种,如在冬薯地间种荞麦、冬豆或萝卜,做到一地三收,还能保护红薯不受霜寒侵袭。全县以粮食为主,全面安排了粮食、油料、饲料、经济作物的生产。
驳倒各种吃亏论
博白县冬种春收作物大丰收的事实,有力地驳倒了所谓“冬种吃了早稻肥”、“地力下降”“一年三熟不可能”等类的错误观点。实践证明,冬种是一种很好的轮作方式。由于各种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同时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周围的微生物繁殖增长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水稻田中多种一造冬种,可以调剂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地力。冬种作物的茎叶藤蔓,还是很好的绿肥。只要注意肥料的积、制、管、用,冬种不仅不会吃掉早稻的肥,还可以增加早稻用肥。
年初早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就要作好全年三熟的安排,这是博白县委领导冬种的深切体会。根据冬种规划,安排晚稻生产;根据晚稻规划,安排早稻生产。这就可以做到一春早,三春好,处于主动地位,环环扣紧,步步跟上。根据去年的经验,中共博白县委在今年年初就作好了冬种规划,提出“冬种半年粮”的口号。2月又在沙河公社召开现场会议,交流增产经验,把一年三熟的任务落实到生产队。全县今年冬种计划五十一万多亩,占水田面积80%,三造复种指数将达289%。现在各地正在鉴定和调集良种,规划土地,以便秋后大干一场,争取三造高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