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大兴县委加强新水稻区生产领导 在碱洼地建立三万亩指挥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4
第2版()
专栏:

大兴县委加强新水稻区生产领导
在碱洼地建立三万亩指挥田
新华社3日讯 中共大兴县委建立水稻指挥田,领导干部搬到地头办公,深入现场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二十万亩稻田的生产工作。
北京市属大兴县境内大部分土地是沙岗碱洼,十年九涝。解放以来,党领导全县人民,开渠打井,兴修水利,改碱洼为稻田。去冬以前全县已在碱洼地上搞成稻田三万八千亩。去冬,各公社大修水利,一举把稻田扩大到二十万亩。由于大部分地方过去没有种过水稻,一无经验,二无技术,所以在人力物力和耕作技术上,遇到很多问题。为了加强具体指导,适应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新形势,县委便把孙村、垡上和魏善庄三个大队连片的三万亩碱洼地,作为指挥田。在当地设立指挥部,由一名县委书记挂帅,一名常委委员率领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长期蹲点扎根,和农民结合,摸索经验,指挥全县水稻生产。
这个基点,在指导全县水稻生产中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领导干部在指挥田里长期扎根,必要时集中全县的技术力量和有经验的老农,全力围攻一个生产关键,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就地作试验,及时地解决了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今年3月各公社开始播种水稻时,发现风障材料不够,严重影响提前育苗。最初,领导上考虑打土墙挡风保温,可是没有把握。指挥部便找老农和技术员详细研究,分析利弊,认为打土墙既费工,又占地,提出了旱播水盖,用马粪和熟土保温的办法育苗,经过试验,确实可行。于是便在指挥田召开了全县的现场会,各公社都学会了这种作法,既能提早播种育苗,又解决了风障材料不足的问题。现在,各公社遇到疑难问题时,也常到这里取经。
这三万亩指挥田,又是训练干部、传授技术的红专学校。在解决水稻生产中的每一个关键问题时,指挥部事先都召集有经验的“土专家”和技术员反复讨论,制订措施,由指挥田先走一步,作出“样板”,然后召集全县四级干部会师田间,采取又听又看又干的办法,当场习武练兵,这种一竿子扎到底的领导方法,深受广大基层干部欢迎。他们说:“指挥田,就是好,在这里开一次现场会,既领会精神又取了宝,再不用层层开会去传达,指导生产效率高。”
在指挥田的带动下,各公社都办起了红专夜校,开展了群众性的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干什么学什么,晚上学习,白天在地头讨论,在田间运用,收效极快。三万亩指挥田已经做到了百亩有个技术员,千亩有个“土专家”;不少青年和妇女都初步掌握了浸种、育秧、管理秧畦、操作插秧机等技术,而且谈起来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