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大跃进中初绽的花朵——黔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5
第7版()
专栏:

大跃进中初绽的花朵——黔剧
贵州省文化局副局长 张世珠
黔剧是在党的细心培植下新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个地方剧种。黔剧的前身是流行在贵州民间的一种坐唱曲艺——贵州文琴(或称弹词)。文琴在贵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解放后,人民随着政治上和生产上的大踏步前进,要求用更加完美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新的生活,有些地区(如黔西县)便试图把文琴从坐唱搬上舞台,发展成为戏曲。党发现了这种有意义的尝试,热情地支持了这个新生事物。接着,就有一些县市组成业余文琴剧团,试验发展文琴戏。1958年,大跃进的号角响起了,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在党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冲天的干劲,投入跃进的行列。中共贵州省委号召全省的文艺工作者来一个特大的跃进,要求我们沿着总路线所指引的方向,多快好省地把文琴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使艺术事业更好地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省委的领导下,举行了两次文琴戏会演,许多专区和县建立了专业文琴剧团或黔剧团(目前全省已有二十多个专业黔剧团和数十个业余剧团)。为了更快地发展黔剧,根据省委的指示,在1960年初将这一剧种正式定名为黔剧,并在会演之后,抽调了八个专业黔剧团的部分力量,组成了贵州省黔剧演出团集中加工训练,还从省内京、川、评、越、话剧等各个剧种抽调了一批导演和教师辅导黔剧,又从文学艺术界其他兄弟单位抽调一批创作人员,从事剧本的创作、改编和舞台美术工作。就是这样,在党的直接关怀与培育下,在全省人民的迫切要求下,在整个艺术界的大力支援下,黔剧才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地发展成为一种初具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使全国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增添了一枝初绽的花朵和初生的幼苗。如果说黔剧是大跃进的产物,那是完全名副其实的。
两年来,我们在发展黔剧方面的初步体会,正如前面所说,决定的一条,是党的领导促进了黔剧事业的迅速发展。事实证明,省委所确定的将文琴戏发展为贵州地方戏曲这条方针是非常正确的,这表现了党的领导善于发现新事物,支持新事物,积极培育新生力量发展壮大。在发展黔剧方面,省委不仅抓得紧,而且抓得具体,对我们提出的工作目标都是积极的、跃进的。省委虽然抓中心工作、抓工农业生产非常忙碌,但还是抽出一定时间,具体抓文艺工作。从剧本的创作、舞台表演,到舞台美术设计、服装道具的使用等,省委负责同志都亲自过目、指示。如我们这次带到北京来的《秦娘美》、《张秀眉》、《女矿工排》、《红旗食堂》四个大戏,都经过省委负责同志多次审查,参加讨论。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加工、修改。由于党委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又给予我们以具体的指导,而且抓得紧,抓得准,抓得及时,才使黔剧事业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飞速地前进。
第二,贵州文艺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艺术干部不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保证黔剧事业飞快的跃进呢?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集体创作,也就是在艺术上彻底走群众路线。现在上演的四个大戏,从剧本的创作、改编,到舞台的排练,舞台美术设计(包括服装、布景等),直到公演,都是在今年2月到5月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能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大量的工作,就是因为采取了集体创作、走群众路线的办法。比如编剧,首先在创作组中讨论、明确主题思想,集体讨论提纲,然后分头分场写作,再指定专人修改贯通。每个剧本在初稿完成后,都经过许多次集体讨论,广泛吸收多方面的意见,继续加工修改。剧本基本完成后,即边排边改。再如导演,也是采取了集体导演的办法。导演组首先讨论、明确了每场的导演意图和主要人物、场面的处理,然后分头分场导演,再通过连排、通排、彩排统一风格,修改舞台处理手法。在整个排练期间,我们采取了编剧、导演、乐队、演员、舞台美术工作人员五结合,一切为了表现剧本中的主题思想,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创造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而努力。
第三,黔剧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贵州人民殷切希望迅速成长壮大的一株幼苗。为了它的发展,贵州艺术界,如京剧、川剧、评剧、越剧、话剧、花灯、歌舞等各个剧团都发挥了共产主义协作的精神,抽调了必要的骨干,辅导黔剧;或作示范演出,共同比较,共同提高。由于这样,才使黔剧有了高速度发展的条件。
第四,由于黔剧是一个新的剧种,在各方面都还没有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程式。从剧本的编写,到舞台表演,音乐唱腔,布景和服装设计,以至化装、灯光使用等等方面,如何掌握既不失去戏曲的特点,又能把现实生活中贵州各民族民间艺术的优秀成分,吸收到黔剧艺术,使黔剧成为一个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新型地方戏曲;如何使黔剧既能吸收各大剧种适合于自己的部分,融合成为自己的东西,而又保留浓厚的地方色彩,创造自己的独特风格,真正成为贵州各族人民特有的艺术形式,在这些重要的方面,我们都还没有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由于黔剧演员都是刚刚从事艺术事业不久的年轻人,而创作、导演、音乐、舞台美术工作人员又是从各方面调进来的知识分子和老艺人,如何使黔剧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并不是没有斗争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艺术处理的问题,还是如何正确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问题。有的同志常常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产生急躁的或保守的各种偏向。为了在发展黔剧事业上真正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按照党委指示的方向去做,剧团中经常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及时纠正政治上、艺术上各种不正确的、不健康的倾向,这是剧团政治思想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黔剧虽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初具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但是它终究还很年轻,比起其它兄弟剧种,都还极不完美和成熟。为了使这株幼苗成长得更加迅速和茁壮,使这枝初绽的花朵,开得更加鲜艳,还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和全国艺术界对它多加培育。我们希望它能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里,在祖国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大花园里,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它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