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防字当先两套安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8
第3版()
专栏:

防字当先两套安排
事事都要从坏处着想,从好处着手,把盘子打的宽些,留有余地,就会一步主动,步步主动。领导农业生产更是如此。因为,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我们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然,农业生产时刻在受着风、霜、旱、涝灾害的威胁。灵丘县落水河公社的抗灾经验,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搞农业生产是和“老天爷”打交道的,就是说自然的影响还很大,所以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是农业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落水河公社是个灾害特多特大的地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种灾害即遭过四十二次之多。可是,恰恰是这个灾害特多特大的落水河公社,创造了遭灾不减产,连年大丰收的奇迹,并且找到了一条向自然灾害作战的“十六字诀”的方针,这是值得大贺特贺的。到目前为止,落水河公社已经整整八个半月没有下过大雪、落过透雨了。若在过去,“赤地千里”在所难免的了。可是,在有了人民公社的今天,由于他们按照“十六字诀”的方针办了事,不但保证了全部耕地的按时下种,而且90%的地里不缺苗断垅。
落水河公社向自然灾害作战的“十六字诀”是什么呢?“摸清规律、研究对策、防字当先、两套安排”。在这十六个字中,哪几个字是核心呢?我们认为是“防字当先”。对于向自然灾害作战,有一个普通的叫法,是“防治灾害”。所谓“防治灾害”实际上包括着两个方面,一个是“防”,一个是“治”。在这两个方面中,是“防”字应该当先呢?还是“治”字应该当先?我们认为“防”字应该当先。为什么“防”字应该当先?因为“再好的刀箭药也不如不割破”,任何灾害一旦发生之后,总不免或多或少造成一些损失,所以我们希望它最好不要发生,或者少发生、小发生,不要多发生、大发生。怎样达到这个希望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防字当先”,这叫作“防患于未然”。我们所以要提倡大兴水利、植树造林,改造自然面貌,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今后不发生或少发生自然灾害。当然,这一点在目前还暂时不能完全作到。那么,万一灾害发生了,又怎么办呢?那就非“治”不可了。但是为了“治”得及时、有效,也必须事先有所防备。“临时仓卒应战,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所以毛主席从来就教导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打仗是如此,向自然灾害作战同样必须如此。
“防字当先”的思想对战胜灾害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是怎样才能把“防字当先”的思想见之于实际行动呢?“两套安排”就是很好的作法,它是实现“防字当先”的保证,没有“两套安排”也就无所谓“防字当先”。什么是“两套安排”呢?就是:一套安排当前生产,一套安排防灾抗灾。在制订计划、安排工作的时候(特别在灾害频繁的季节中),要把一切可能遇到的灾害都计算进去,要从最坏的地方着想,进行最充分的准备。列入计划之后,还要有人负责,有人去作,有时间作,不因当前生产繁忙而被挤掉。同时,计划、安排也不能打得过死,要留有余地,以便能够应付随时都可能突然发生的各种变化。果真这样作了,就可以把“猛不防”变为“有所防”,使人同自然灾害的战斗中,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不致于因缺乏准备而手忙脚乱,仓卒应战。灾害不发生便罢,一发生,就能立即有组织、有计划地实行全民大动员、大突击,来它个“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工作安排是反映客观的,客观情况既然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无灾的可能,一个是有灾的可能),我们就必须按“两套安排”办事。决不可单凭主观愿望,毫无根据地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只是建筑在风调雨顺的可能上,只是按一套安排办事。
“防字当先”的思想和“两套安排”的作法已如上述。可是,如何根据“防字当先”的思想进行“两套安排”呢?比如说,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在哪几种作物上,应防备哪些灾害?怎样防备?作些什么?作到什么程度?这就必须“摸清规律”、“研究对策”了。正如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所以,如果说,在落水河公社战胜灾害的“十六字诀”中,“防字当先”是核心,“两套安排”是保证,那么,“摸清规律”和“研究对策”又是它的基础或前提。否则“防字当先”和“两套安排”,就成了盲目的了。在各种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中,有一般的规律,有特殊的规律。落水河公社摸出的六个方面的规律和采取的六个方面的对策,条条规律都要求“防字当先”,条条对策都要求“两套安排”。所以,他们认为“防字当先”是“规律中的规律”,而“两套安排”则是“对策中的对策”。
(山西日报社论,本报转载时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