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实行四同深入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09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实行四同深入群众
深入生产第一线是了解情况的最好方法
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是了解情况的最好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实践。在这个持续跃进的日子里,实际运动的发展一日千里,作为领导干部,只有通过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才能掌握最实际、最有价值的情况,使思想、计划、方案适合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如果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处理表报和不必要的会议上,很少深入第一线,很少了解群众的情绪和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为什么说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是最重要的实践,又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办法呢?这因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实践论》)。根据这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在论述到领导方法问题的时候指出,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他说:“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里,毛泽东同志已经把一般号召和具体领导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的道理说得非常之透彻了。
当然,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也不能全由自己直接搜集所有的情况。领导深入一点之后,也不能满足于了解点上的情况而忽视面上的情况。所以,许多情况仍需从报告、汇报、开会等间接方法得来。但是,无论如何,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最重要,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经验最宝贵。只有深入第一线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面,也只有有了在亲自变革现实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做基础,才有可能对来自间接方面的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夫,透过现象,抓到本质,从而把问题正确解决。(摘自6月29日《南方日报》于厘:“情况”辨)
发扬“四同”的作风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同时正确反映了领导和被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同志式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同是普通的劳动者,在这一点上,大家没有任何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这一个普通劳动者和那一个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平等的同志关系。他们之间虽然分工不同,但是不存在任何尊卑贵贱的关系。因此,每一个领导者自然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群众一起劳动和生活,有事和群众商量,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改进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改进人与人在生产劳动中的相互关系,认真地发扬“四同”作风,坚决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旧的统治阶级思想影响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领导和被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这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实际上是体现了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马列主义政党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不是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工具,老老实实、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领导人民群众去自己解放自己。我们从来都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劳动者是自己解放自己,正像国际歌上所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是神仙和皇帝,更不是那些英雄和豪杰;全靠自己救自己。这就是说,党不能够站在人民群众之上,对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只能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养成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我们党历来坚持和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的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中,我们和人民群众共命运,同呼吸,出生入死,艰苦奋战,从而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们继续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这样就进一步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摘自7月1日《浙江日报》社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