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山西崞县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3-24
第1版()
专栏:

山西崞县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
这是山西崞县的一篇通讯。在这个通讯中说明了那里的群众斗争业已展开,群众对于分配土地业已完全酝酿成熟,在一个农民的代表会议上完成了平分土地的一切准备。那里对于划分阶级成份,曾经划错了许多人,但是已经公开地明确地经过群众代表的讨论,决定改正。对于不给地主以必要的生活出路,不将地主富农加以区别,侵犯中农利益等项错误观点,作了批判。总之,在这篇通讯中所描述的两个区的农民代表会议上所表现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在作者写这篇通讯时,崞县还没有实行分配土地,因此,这个经验还不完全。我们希望在当地实行改正划分阶级中的错误(这是一件大事,实行平分土地以及组织生产,改造政权等项工作完成以后,再有一篇描述这整个过程的通讯。关于如何在农村中进行整党工作,我们有了晋察冀区平山县的典型经验(这是刘少奇同志总结的)。关于如何在老区调剂土地而不是平分土地(因为那里已经平分了)的工作,我们有了陕甘宁区绥德县黄家川的典型经验。现在又有了晋绥区崞县这样一个平分土地的经验(虽然不完全)。这三个经验,值得印成一个小册子,发给每个乡村的工作干部。这种叙述典型经验的小册子,比我们领导机关发出的决议案和指示文件,要生动丰富得多,能够使缺乏经验的同志们得到下手的方法,能够有力地击破在党内严重地存在着的反马列主义的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前委的领导同志们,在对自己领导的各项重要工作发出决议或指示之后,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的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现在是成千万的人民群众依照党所指出的方向向着封建的买办的反动制度展开进攻的时候,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毛泽东 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二日李政委并分局:
兹将崞县一区与城区最近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区代表会议的情况,报告如下:
大会于一月二十七日开始,共五天,到两个区三十二个行政村代表一百八十四名,其中中农成份四十九名。会议主要解决改正错订成份、平分土地、检查斗争与分配、健全与巩固组织等问题。
第一届会议,是在十一月下旬紧急备战声中召开,会议本身轰轰烈烈,解决了土改与对敌斗争结合问题,及斗地主与分配其它一般果实等重要问题。会后,不仅三天至七天内成立了区游击队及整理了基干和民兵,加强了侦察、情报、岗哨、戒严、除奸等工作,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各村卷入了斗争地主及进行其它一般果实的分配,迄今整两个月。这两个月中,农村面貌一新:地主被打得灰溜溜,并且向农民交出了底财,贫雇农以主人翁姿态在农村中掌权,并且组织了贫农团,以此为骨干团结了中农,在斗争与分配中继续审查了代表,并进一步锻炼坚强和纯洁了农民队伍。除少数几个落后村庄如上申村、上大林、下连狄、任家沟(均自然村)等村外,其余大部分村庄贫雇农已在农村中初步形成核心力量,各村真正群众领袖已从斗争中涌现,一区的黄老二、城区的苏立根(均为雇农)已为两个区的群众所爱戴,均被选为区农代会主席兼代区政府主席。黄老二率领了区代会常驻委员四人到各村巡回检查工作已将一月,六十六岁的老雇工今天比年青人还愉快活泼,到处嚷着:“扎碎酱罐子(意指蒋),捣烂盐钵子(意指阎),打倒蒋介石、阎锡山,穷人大翻身!”并且由于走到各处有他穷亲戚、穷朋友,便于了解情况、处理问题,他走到哪里便把领导关系带到哪里,各村代表与群众远地走来找他解决问题。工作团干部也在此时抽走,两个区共留下七个人,作为巡视员,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及协助代表工作。
现在这一次代表会议,是在各村群众要求立即平分土地准备今年大生产的情况下召开,故时机极为适宜。兹将所解决的问题分述如下:
  首先解决关于错订成份的问题
一、自接到分局关于改正错订成份及团结中农等指示后,全县作了整个布置,并作坚决彻底改正。此次会议初步检查,一区与城区三十三个村子(自然村),富农错订地主者共四十三户、中农错订富农者一百零六户、中农错订地主者二十六户(下大林村)、中农错订所谓“下降地主”者五户(下大林村),其它错订为破产地主者五十一户(前报告未将下大林村统计在内,故数字不确,现更正如上)。根据十九个村的检查结果,斗争面一般在百分之十左右(以上是大会的初步检查,除个别特殊严重的村子外,我们估计与实际情况相差不会太远)。改正办法:领导上首先强调提出,在改正成份中,不仅要在各村真正改正被错订的成份并团结中农,而且要通过改正成份去提高代表与农民的思想觉悟,从改正成份中使农民(特别是中农)对我党的政策更好的了解。先在区代会上搞通代表思想,然后在土地分配中采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配合进行;即采用搞通代表及贫雇农思想,再搞通全体农民思想,然后说服被错订者使其心悦诚服,最后才正式宣布改正。其步骤:大胆、公开、正确解释过去错了的原因,特别是改正以后对咱农民的好处、改正的原则、改正时应注意的事项等,使党的政策真正为群众领会贯通,并由群众自觉自愿的自己起来改正。我曾亲自在就近的一个错订成份最多、最严重村庄作了试验,经过这种步骤与领导方法还较成功,虽然这村比一般村突出严重,但真正群众思想搞通之后,改正无大问题。
二、根据上述精神,此次代表会议关于改正成份问题的讨论是这样进行的:首先,为了与群众在一起学习改正错误,以便更好的了解代表对改正成份的各种思想、态度与看法,故在代表集中后,事先不提什么问题,即在各支点小组会上念“怎样分析阶级”小册子,代表的各种思想、态度、看法,让他们尽情暴露以后(因为代表的思想、态度、看法,反映了农村中群众,特别是贫雇农的思想、态度、看法),再发动争论咯吵(酝酿的意思),领导上逐渐启发引导;主要精神与问题搞明确后,最后领导上集中解决。开始,对参加各支点小组的工作干部,只要求文件正确与代表见面,并将代表的各种反映用原话毫不遗漏地记回来汇报,不强调要他们作更多解释。
三、会议具体发展过程是这样:在把“怎样分析阶级”小册子在各小组普遍念了以后,代表情绪极度紧张,有的睡不着,有的甚至说梦话,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思想、态度与看法。开始,在“错”与“没错”这问题上争论,如有的说:“订时咱贫雇农都在场,一家一家都讨论过,一点也没错,扣起的都是地主、富农,这没把咱中农扣起!”“戴的帽子正嵌(合适的心思),那一样也在格格里!”有的说有错,有的说没错,甚至同一个村的代表也有争论。一个代表说:“咱村就有错!”另一代表说:“咱村就没错!”争论很激烈。有的表现抗拒说:“这办法是南方的,咱这地方不能干;一个地方一个样,咱这地方就是由咱!”但,普遍一致的是对阶级敌人极为警惕,(⑴⑵)如说:“蒋介石、阎锡山还没有打倒,拿出这本本来,地主、富农钻空子,咱这工作不能干了!”有的说:“这本本是咱们的,他们就拿不去,看不到!”对这本本(指“怎样分析阶级”小册子)极重视,说:“回去可不敢丢了!”有的表现埋怨,如说:“前一次代表会叫从羊群里赶狼,这会儿又要叫改正;大闺女背斗子,没背住人家,把自己背上了!”“这本本早发两个月还用闹这!?”有的要推卸责任说:“这不能怪咱代表的错,也不能怪工作团,上面本本来得迟了!”“这是贫雇农眼红,见肥就咬,就定得多了!”有的怕,如说:“人家(指中农被错定的)知道咱们闹错了,把咱们的门也要打烂哩!”“这书不敢露,地主富农可会说理,咱们这一伙说不过人家!”“叫定错的破产地主知道了,要和咱‘恼火’哩!”也有不同意:“不怕他和咱‘恼火’;他要‘恼火’,咱一鞭把他吆喝回去,对他说:‘定你破产不亏情,你总吃过剥削饭!’”有的代表埋首考虑,想的很细,提出说:“这本本还得添上几条条!”总的看,在念了文件以后,代表思想表现极混乱:有的说有错,有的说没错,有的埋怨,有的抗拒,有的推责任,有的怕报复。接着就反复咯吵,领导上并加以启发引导,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使农民真正体会改正成份对全体农民的有利,初步搞通代表思想,大家觉得确有定错的,并愿意改正。如说:“按际实说,是有定错了的”;“按政策,按公心,应该改过来,将心比心,把自己人定错了,不应该!”“把自己人不该送到狼群里去!”但思想里仍有顾虑,不愿直接了当去改正,不愿说“软话”(公开承认错误),想用转湾抹角的办法逐渐改正。如说:“错就错了,咱也不要给他们说,成份也马上不给他变;没吃了咱救济他,派差少派些,分地时照顾他,不知不觉就把他变了!”主要原因是:一、不愿低头,怕丢面子。如说:“咱办了几个月工作,还落个错名!?让人家说:‘看那些人,一定是下大林开会,训了一顿,训过来了,给咱改成份呀!’”或说:“咱回去,不要张罗这问题;一回去就张罗,太不给代表张脸了!”。二、怕地富钻空子与错订者报复。如说:“一说改,这家也要改,那家也要改;你改了这家,不改那家,他还要说你包庇哩!”“说是错了,人家要发动咱呀!”。三、但最主要的是怕退东西,特别是东西已经分配的地方,说:“粮食吃了,衣服穿了,白洋交贸易局了,怎往回退?”“东西已经分了,吃进肚里去不能往回吐啦!”“咱们给他说服赔罪,说是穷人冻得不行;地还往出拿咧,衣服还不往出拿?”或说:“成份给他一改正,不退东西也就欢喜不尽了!”“东西无论如何不能退;不然,穷人还能翻个什么身!?”“在以后分配中照顾吧,这遍不要退了;反正他们到现在还是比咱们强!”又经过互相争论咯吵,领导上经过参加各组的工作干部诱导启发,并支持了正确意见,进一步念了分局所发的关于分析阶级的补充草案,并引导代表具体研究分析各村到底订错几家,代表在念文件后,一下摸不清错到什么地步,经检查后发现问题并不像原来所想的严重,代表们的思想情绪,即有显著变化。如说:“前两天可发愁哩,这下弄通了!”“一池水,一棒打个窟窿——开啦!”有的说:“作事作事,多有不是,人还能怕错哩?作错以后,再学好,才能把工作办好,谁还能没错咧!怎好的人也有一点差错!”代表们特别重视中农问题,也觉得最难办。他们说:“富农错订地主的不怕,错订破产的也不怕;为首是把中农错订了富农,把自己人赶到狼群里去,又拿了人家东西,这最难办!”“改正成份为首是中农问题,自己人闹了自己人,这得好好去作!”有的说:“人家中农有说话权利,这最难办!”有的说:“如今有了本本、有了老师傅了,好办!这就是咱们的办法,回去好好研究,有了底底就好办了!”“这本本尽说的是劳动,可见毛主席真爱咱劳动人!”在读分局补充草案时,代表说:“这越念越好办了!”念到草案第二项第四个问题时(即关于地主转化其它成份,如有底财,须向群众交出,经群众讨论通过,才能承认其所转化的成份),有的代表说:“我思谋的那几条也闹上去了”。研究到责任问题时,工作团向大家承认错误,说明过去订成份由于我们思想不明确,所以订错了一些。代表们说:“这也不能单怪工作团,咱代表也有责任,贫雇农也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代表们特别强调:“错是大家的错,不是几个人的错;改,也要大家改,不能几个人去改。”更强调在改正中不能追究个人责任,说某某成份是谁提的,让坏人钻空子,“咱们都闹成一块!”大家便接着咯吵改正办法,意见是:代表回去后,配合平分土地,“复查成份”,实际进行改正。先在代表中讨论“机明”,再在贫雇农小组、贫农团研究到底错了几家,大家意见“闹到一块”时,再在农会中讨论,通过后,个别提出,大会宣布。大家又提出了在改正中,第一、要咱们农民更加团结,大家都要负责;不要个人买好,防止坏人钻空子。第二、要改正真正错订了的,不要“该下的不下,不该下的乱下,出了大糊糊!”要作到既不要冤枉人,把成份提高,乱戴帽帽,把羊赶到狼群里去,把自己人当敌人打;又不要把真正的地富降下来,弄得将狼混进羊群里来,咬了我们的羊,使敌人占了便宜,咱群众翻不了身。第三、咱们代表要铁面无私,认真负责,有的村庄订的不彻底,有包庇、遗漏了的地富,这次改正中也要“改”出来;不要惜情顾面,反过来又闹不彻底。
代表们对各种被错订者,又咯吵下了办法:
(一)富农错订为地主的,代表们说:“好好给他强调劳动,劳动是好东西,怎也不要离开劳动。”对他说:“因为你过去劳动,我们看你和地主不同,我们是消灭封建剥削;你有封建剥削,所以要消灭你的封建剥削,这是对的;不过把你订高了些,因为你劳动,我们才给你下成份;以后你要好好劳动,跟上农民走。”大家意见:已经分配了的房子,可另由其他地主住处,拨出较好的让他住,贫雇农不必再搬出来。其它,再照顾他够吃就行了。多余的粮食已分配了,不必再退;因今年年景不好,可作为对贫雇农粮食的调剂。(注:应退给口粮种籽,使其能够生产。)
(二)错订破产地主的,代表们说:“强调他过去剥削过人,有的吃过剥削饭,有的踢弄了光景。”对他说:“现在我们农民念计你劳动,改你的成份,以后要好好劳动,和咱们一条心,不要上了真正地主富农的当!”
(三)错订中农为富农的,代表们说:“这就要紧了!要好好向他赔不是。”对他说:“咱们是一家人,这么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免不了有错;一时疏忽,出了些岔子,自己人好办,大家原谅!”就吸收他参加农会,并退还东西。
以上各种问题,代表们在小组酝酿成熟后,即由领导上集中代表们的意见,把上述他们想出的正确的办法,经过系统化,并予以提高,在大会上向大家作了报告。因为是集中了大家意见,并且主要问题已在小组里搞明确,故代表听了说:“都是照咱小组里吵下的谱谱说的。”
(四)错订成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及干部思想不明确。第一、翻三代盘历史,将一些已真正转化为农民的订为地主或破产地主。第二、按铺摊摊,将一些富裕中农订为富农。第三、将一些有商业关系的中农订成富农。第四、个别地主将一些失去劳动力的鳏、寡、孤、独不得已而出租土地的错订成地主。个别村庄,由于干部思想不纯,“左比右好”,“宁左毋右”,怕说“包庇地主,立场不稳”等情绪,故问题较严重。在一区有两个这样的村子:一是罗夫作的下大林,五百余户的村子,订出地主富农一百来家。此次改正,发现中农错订富农者四十四户,中农错订地主者二十六户,中农错订“下降地主”者五户,贫农订破产地主者八户,富农订地主者十户,共错订九十三户。一是郭子秀作的定风庄,二百六十户的村庄订地富六十四户(因罗为地主成份,自己怕犯错误。郭为地方干部,在三查中受到批评)。但这样的村庄,在一区仅这两个是特别严重突出的。另外一种较普遍现象是工作干部把订成份标准四条平列起来去作,不去根据具体情况很好分析研究,并对群众意见也倾听不够,因而犯了错误。个别村如下大林代表检讨时说:“当时只记住一句话:‘不能包庇地主!’有些订的不对的也看出来些,按他个人劳动,也没太剥削过人,光景也不太强;当时,一来是‘闹不机明’,二来怕人说包庇地主、富农,所以就不敢吭气!”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左”的情绪中,代表与群众没有勇气提出来;另一方面反映了该村工作干部在订成份中走群众路线与倾听群众意见是不够的。(未完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