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适应城市公社生产需要 更好地为社员健康服务 沈阳建立新型卫生保健组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0
第4版()
专栏:

适应城市公社生产需要 更好地为社员健康服务
沈阳建立新型卫生保健组织
新华社沈阳9日电 记者史立明报道:沈阳市为了适应城市人民公社生产和社员集体生活的需要,实行了一种新的基层卫生保健组织形式,效果很好。
这种卫生保健组织形式,就是在城市人民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把卫生保健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红十字会的机构统一起来,统一使用卫生保健人员,实行卫生和生产相结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妇女卫生保健和儿童卫生保健相结合,中西医药相结合,医疗机构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人们把它称作“三统一、五结合”的卫生保健组织。
这种组织形式,首先在沈阳市大东区红旗人民公社出现,很快在各公社推广开来。全市原有的四十一个街道卫生所,目前已发展成为人民公社一级的卫生保健所七十六处;公社分区和居民委员会一级的卫生保健所由1959年11月份的七十五处,发展到三百二十三处。公社的卫生保健队伍也由过去的三百四十四人,增加到二千七百一十人。许多人民公社都以卫生保健所为中心,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队,在生产车间建立卫生室,在托儿所、幼儿园、公共食堂、居民大院里设立简易药箱,普遍地设立保健员。这些保健员同时又是卫生防疫员、红十字会卫生员、卫生宣传员、卫生监督员。这样,就在公社范围内形成群众性卫生保健网,基本上做到那里有生产、那里有生活,那里就有医药卫生。
这种基层卫生保健组织的建立,推动了除害灭病运动的深入开展,并且使“预防为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各公社专业卫生保健人员按照各个时期,对社员群众进行身体健康大检查,同时依靠大批群众卫生保健员组成疾病情报网。这样,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把各种传染病消灭在发病初期。各公社还依靠卫生保健组织协助生产单位做好女工劳动保护工作,普遍地建立女工卫生室,实行经期、孕期、娩期、哺乳期的“四期挂牌”办法,采取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的“三期调转”的措施。对社员集体福利事业,特别是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工作,也加强了检查和指导。各公社的卫生保健组织还举办了九十四处卫生学校,对二万二千七百二十四名同生产、社员集体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保健员、炊事员、保育员进行了较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的训练和教育,依靠这批骨干和积极分子,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知识的大宣传、大普及、大提高,培养社员群众自觉地投入除害灭病运动。这些,都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传染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这种基层卫生保健组织,使卫生保健工作更好地为生产、为群众服务。自从卫生保健网建成后,工厂工人有病随时可以得到诊治,减少了患者不管病情轻重都跑医院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出勤率。根据一百五十七个社办工厂保健室的统计,它们随时随地为工人看病,不到二个月就为工人们节约了五千三百四十三个工时。许多公社的卫生保健组织开展了“家庭病床”活动,从去年入冬以来,已经设立过“家庭病床”七千七百七十六张次,做到“医生走出门”,“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不仅减少了疾病互相交叉感染的机会,也改变了“医不叩门”,“坐堂看病”的旧习惯。
由于公社群众性卫生保健工作做得好,就使得一些大医院的门诊量显著下降。据红旗人民公社第七分区卫生保健所的统计,在所属范围内的患者,有60%以上都是就地医疗,效果良好,群众满意;沈河区第一医院帮助公社各工厂建立起保健室以后,不到两个月,门诊量就下降了23.5%。大东、沈河、和平等五个区在同麻疹作斗争中,专业医务人员和群众力量相结合,在短短几天就将十三万多名麻疹易感儿童的情况全部调查清楚,进行了综合性预防投药,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