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不荒一寸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0
第8版()
专栏:

不荒一寸土
孙跃冬
武胜是个好地方
境内流过嘉陵江
良田万顷风光好
人民公社像太阳……
来到武胜县,到处都听到人们唱这支歌。
是的,武胜是个好地方,武胜的风光迷住了成千上万的各地参观者。这里,我不写那些矗入云霄的石油井塔,不写那些饭菜喷香的集体食堂,不写那些实现半机械化的养猪场,不写那作为全国财贸红旗的沿口粮站。我要写那由全县五十万人的努力而描绘出来的武胜田野风光。
坐车进入丘陵区的武胜境内之后,就看到房顶写着斗大的白字标语:“增种间种、见缝插针”“抓紧增种、四季常青”。在武胜境内走过一遍之后,真的看到了“见缝插针”“四季常青”的事实。看吧,满山、满沟、屋前、屋后、田埂、地边、道路两旁,全都长满了庄稼。一条只能单人行走的田埂也利用起来,看起来才不过多么点点地方,有些人正因为它窄小而忽略了它的可利用价值,但,来到武胜看过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田埂上、道路旁,全部生长着玉米、高粱,围绕着一块又一块的稻田;田埂的壁上,密密麻麻全是种的黄豆、青豆、饭豆、绿豆之类。武胜县的农民真会充分利用土地,在增种高秆作物的地方,他们又在底下种上南瓜、四季豆、豇豆等等,让南瓜藤在地下爬,让四季豆、豇豆的蔓缠绕着高粱或玉米向上爬。在沿口公社的一座山下,我发现玉米长得零零落落,地上爬着南瓜藤,心想:这里的庄稼为什么还有缺窝,像癞子的脑壳似的,大概是工作落后了;谁知待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石头山,遍山是大石块,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种上玉米,南瓜是种在石头缝里的,人们告诉我,过去这里能够生长的,只有野草,现在山的面目全非了。沟边、渠旁,也都种满了瓜豆、高粱、玉米等等;人们也许以为增种也不过如此程度了吧,其实不然,这里农民连沟渠上面的空间也要充分利用。他们用竹竿或树枝从两岸搭成架,让瓜豆藤蔓爬上去。这样,既可以多结瓜豆,又可以减少渠水蒸发。武胜县的增种,真成为“无土不绿,有山皆青”。据说某县的一位领导同志,来武胜参观以后,立即把武胜的增种情况用长途电话告诉自己县里的干部,他说:到处都长满了庄稼,连一条立脚的田埂也无法找到。
在武胜县,还有一种引人注意的现象,这就是红苕、玉米“搭着亲家”。几乎所有的玉米地里都间种红苕,当然,如果说成红苕地里间种玉米也无不可,因为很少把红苕、玉米这两种作物单独种植的。高秆的玉米,正好和爬蔓的红苕搭配在一起,它们上下同时长,各不相扰,齐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努力。
武胜县的农民为了多增产粮食,在增种上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不愿让二、三丈高的悬岩陡壁空闲着而不利用,于是扎上高梯,把种子播下去;有的地高,甚至用绳子把腰系住,吊在半空中向悬岩峭壁上播种。有些地方土层太薄,全是石骨子地,甚至野草难生一棵的石板,农民们便从别处挑了土来,堆成一堆堆,施上肥料,播下种子;有的地方页岩风化,但挖掘太硬,他们便用钢钎凿眼,爆破出播种的窝穴。人们冲天的干劲,为武胜风光增添了最美的几笔。
武胜风光好。这是全县五十万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迈开大跃进的阔步,用人民公社的雄伟大笔勾划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