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气象事业促进畜牧业高速发展 内蒙古畜牧气象站、哨星罗棋布服务质量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1
第4版()
专栏:

  气象事业促进畜牧业高速发展
  内蒙古畜牧气象站、哨星罗棋布服务质量提高
  本报讯 记者额尔德木图报道: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的大跃进和牧区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畜牧气象工作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目前,全区盟盟有台,旗县有中心站,已提前两年半实现了气象台、站、哨、组网的建设。现在,全区为畜牧业服务的气象站、哨星罗棋布,群众性的不脱产气象大军约占牧区人口的4%。
内蒙古的气象科学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几年来,以天气预报
(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和牧业气象预报为重要手段,采取三抓一战,即抓生产、抓季节、抓关键,大搞气象服务战役的方法,对畜牧业生产进行广泛的气象服务工作,在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气象工作应有的保证作用。如解放前,全区由于天气灾害造成的牲畜死亡率高达11%左右。到1958年牧业年度(以7月1日为年界)牲畜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死亡率降低到2%—4%。由于充分发挥了畜牧气象服务网的作用,贯彻了天气预报大中小结合,以中小为主的方针,据初步统计,1959年的牧业年度内,全区受过七次强寒潮和大风雪等灾害的侵袭,但因天气灾害而损失的牲畜,却比上一年度减少了55%。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的气象台,在服务过程中,很出色的创造了一套长期天气预报方法,准确地报出各种灾害性天气。这个旗的罕遨拉人民公社今年春天就根据旗台的长期预报,迁移了冬营地,躲过了大雪灾,保证了几万头牲畜安全地度过了冬春。
内蒙古各级气象组织,在开展群众性的天气预报的防灾保畜生产过程中,动员大批干部深入牧区,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总结牧民经验,编出牲畜抓膘、配种、保胎、保羔、剪毛抓绒、牧草收割以及病疫等近十项畜牧气象专业预报资料,使气象工作为畜牧业的服务进入了全面服务的新阶段。全区各地还广泛地开展了补充预报工作,据1959年底的统计,开展补充预报的气象哨已达60%左右。由于全面的贯彻了补充预报的听(收听)、看(看天象)、谚(谚语)、地(地形地理)、资(历史资料)、商(天气会商)、用(根据预报安排生产)、管(加强补充预报管理)等八字措施,所以预报准确率达到86.6%,1959年比1958年提高了3.4%。
内蒙古在大跃进以前,气象预报传递问题未能彻底解决。而1958年实现气象化以后,随着服务网的普遍建立,在短短四个月时间,不仅解决了预报传递问题,而且使预报及时、具体、准确密切结合生产需要,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