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我们是怎样夺取小麦大丰收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2
第2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夺取小麦大丰收的
  中共舒城县委第一书记 史元生
舒城人民,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大法宝的光辉照耀下,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了夏季丰收。今年小麦丰产片之多,生长之匀,产量之高,为以往任何一年所不及。
我们是怎样夺取小麦全面大丰收的呢?
多种早熟作物
安徽舒城县人多地少,按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亩耕地。几年来,我们在争取粮食增产中,一方面不断扩大播种面积,一方面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贯彻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根据历年经验,这里每年在7月以后,往往发生水旱灾害,因此在扩大播种面积中,按照安徽省委提出的“三改”精神。我们特别注重扩大夏熟作物和早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夏季收成比重,达到避灾保收,多种早收。去年秋种时,我们提出继续扩大夏熟作物播种面积20%,加上早熟作物的播种面积,共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42%,收获量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也就是要在大秋收获前,就拿到全年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为全年大丰收打下巩固基础。这在舒城县农业生产上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措施。根据这样一个战略方针,在全县掀起了大种特种的高潮。不仅在耕地上大种麦子,而且开荒、利用庄前宅后、塘埂、路边空隙地种麦,结果比前年扩大播种面积20%,实现了多种的跃进计划。在下种的时候,全县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在短短十天当中,创制和仿制了开沟器和条播器三万六千多件,大大提高了工效,使小麦比往年提早一个节令播完,又保证了质量,达到了三肥下种,条播密植,精细整地,实现了园田化。
抓住三关 猛攻大干
我们在夺取小麦大丰收中,总结了多年的经验,抓住了秋种、盘根、返青三大关口,猛攻大干,推动全面。我们所以狠抓这三关,因为(一)这三关对小麦能否取得大丰收,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秋种面积多少,质量好坏,种的早迟,是决定小麦能否大丰收的基础;盘根强弱,分蘖多少,对单位面积内的总穗数起着决定作用;返青快慢,拔节粗细,决定着穗子长短与籽粒大小。(二)这三关的季节性十分强烈,秋种一失时,数量与质量就失去了保证;盘根肥追迟了,容易遭受冻害,有效分蘖少;返青管理违背农时,不是黄瘦减产,就是恋青易倒。(三)这三关工作量又很大,以肥料为例,这三关的施肥量要占总施肥量的80%。为此,我们抓住秋种、盘根、返青三大关口,开展三次大检查、组织三次大突击,猛攻特干。秋种时,以数量质量并举为重点,组织大检查,在盘根和返青时,以追肥为重点分别组织两次大检查,这三次大检查,都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检查。每次检查前,县委订出检查标准,预先通知检查日期,在干部和社员中进行宣传,使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思想大发动的同时,组织大突击,迎接大检查。检查方法,首先是生产队自查,迎接大队检查;大队自查,迎接公社检查;公社自查,迎接县委大检查。在三次检查的基础上,县委组织公社党委书记,社社到、全面查,查后评比,树立标兵。每次大检查,都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竞赛运动。总之,三次大检查,形成了三次大突击。全县十二万亩小麦,仅用十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播种任务。二战盘根关,只有半个月,就把麦子普遍浇上了水粪,盖上了土肥,促使麦苗盘根好,分蘖多,安全越冬。三攻返青关,也只有十天时间,就块块锄了草,墒墒追了肥,促进麦苗提早返青巩固了有效分蘖。这三次大检查,大突击,对实现今年小麦大丰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深入生产第一线
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更深入具体更细致全面地领导生产,是舒城县获得小麦大丰收的重要因素。在今年小麦播种面积多,耕作技术要求高,增产幅度大的新形势下,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到田头现场和广大群众一道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以便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我们采取了层层大搞丰产片,大搞样子田,大抓薄弱环节,以样子田为标准。全县建立了大小丰产片一百四十六个,面积达七万三千多亩,占小麦总面积60%以上。每个丰产片都有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建立样子田。样子田在秋种、盘根、返青等主要关口,事先作出样子。每次作样子都是干部、群众、技术员三者结合,共同研究标准质量和操作技术,边做、边看、边议、边订。看比听深刻,做比看实际,做好了,也学会了。这样就把干部和群众动脑、动手、动嘴、动眼“四动”结合起来了。干部深入实际,学会了技术,群众扩大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明确了作法。回去以后,就成为样子田的推广者,因而社员说:“样子田是学校,边做边看边商讨,学会了新办法,心里开了窍。”
在深入生产第一线中,我们又采取了“放、包、援”三字措施,加强薄弱地区领导。“放”是下放干部。秋种以来,县委先后两次,层层下放了大批干部,其中有五个县委委员下放担任公社书记,四十六个公社书记、副书记担任大队总支书记,二百零八名大队干部,担任生产队支部书记,从组织上进一步加强了后进地区的领导。下放干部发扬了踏踏实实,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把改变后进地区的责任勇敢地担负起来。干钲公社党委副书记吴宝平下放到西塘大队担任大队总支书记,秋种中烧土肥缺燃料,他带领群众远征山区,大砍山草,大烧土肥,保证了秋种肥料。“包”就是县委委员与公社各级书记分别深入后进地区包干负责。有七个县委委员,七十五个公社书记、副书记、大队总支书记,包干了后进地区,坐下来,抓到底。帮助他们研究办法,解决具体问题。“援”就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条件好的地区,以人力、物力支援后进地区。
由于干部深入具体、细致全面地领导生产,抓点抓面,抓先进抓后进,层层加强领导,鼓舞了群众,推动了生产,形成了小麦生产的全面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