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一人顶几人 一厂顶几厂 一份材料顶几份材料 上海一批工厂实现“一顶几” 七百多个工厂按六大指标提前完成了全年计划一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4
第3版()
专栏:

  一人顶几人 一厂顶几厂 一份材料顶几份材料
上海一批工厂实现“一顶几”
  七百多个工厂按六大指标提前完成了全年计划一半
新华社上海13日电 上海工业战线继今春掀起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高潮之后,密切结合技术革新成果的巩固、推广、提高工作,又广泛展开了“条条革新结满果,人人力争一顶几”的群众竞赛活动,全面贯彻总路线的多快好省要求。
中共上海市委早在5月初就根据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趋势,概括了广大群众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愿望,向全市职工提出了以下的战斗号召:让革新项目普遍开花结果、不断开花结果,极力争取一个人顶几个人用,一份材料顶几份材料用,一厂顶几个厂用,一件产品顶几件产品用,实现今年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这一号召发出之后,立即得到全市百万职工的热烈响应,“一顶几”的竞赛活动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现“一顶几”的单位和个人。据有关部门6月下旬的统计,普陀区八十七家重工业工厂中,6月中旬已有六十家工厂实现了一个厂顶两个到三个以上的厂、一个人顶两个到三个以上的人的目标。南市区80%以上的工厂投入了这项竞赛,达到一顶一个半到三的工厂、车间、小组和个人,成批出现。
“一顶几”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对于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起了极其显著的作用。全市十二个区到6月下旬为止,共有七百零二家工厂,按照六大指标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一半。
两个月来,这项竞赛活动的兴起和发展情况充分表明:它集中反映了技术革命运动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大大促进了技术革新成果的巩固、推广、提高工作;而“四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老产品改革和新产品试制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普遍发展,又为实现“一顶几”开拓了广阔的前途。上海避雷器厂老工人徐东海大胆废除旧工艺,采用新材料,试制成功一种新型避雷器,一举而全面实现了一个人顶三个人用,一份材料顶四份材料用,一个厂顶三个厂用,一件产品顶几十、几百件产品用,成本也降低了80%。求新造船厂一级女车工王淑珍,过去常常完不成计划;在技术革命高潮中她发奋图强,猛赶同车间的全国先进生产者王娟娟,在自己操作的皮带车床上运用了三十五项革新项目,使用了八把先进刀具、十项新技术,终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四倍,跃入先进行列。
为了实现“人人力争一顶几”,就必须使“条条革新结满果”。上海电机厂七车间热处理工段工人,在“一顶几”竞赛中开展了“算一算,比一比,查一查,想一想”的活动,全面复查技术革新项目,组织力量攻关键,使全工段一百二十五个技术革新项目,条条开满花结满果。周顺昌机器厂钳工团小组在竞赛开展的时候,部分青年还有些怀疑;后来一讨论,就发现有些新设备还没有投入生产,有些革新项目还不完善,生产潜力还很大。经过学先进,找窍门,人人参加巩固、推广和提高的工作,从而使投入生产的二十一项革新项目“更上一层楼”,一些由于屡次失败而被认为无法实现的革新项目也实现了;同时,还发现了不少过去没有涉猎到的技术革命“新天地”。结果,全组每个人都做到一顶三个半,取得了革新、生产的双丰收。
在“一顶几”竞赛活动中,上海工人阶级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和崇高的风格。大批实现“一顶几”的出色标兵,在广大工人群众中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科培仪器厂青年工人于志达,立下“在科学技术上同帝国主义较量一番”的雄心大志,大胆跳出仿造圈子,创制成功中国式高级仪器“多用高温校验仪”,做到人工一顶三,材料一顶四,产品一顶六。他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经过共青团市委的总结和广泛宣传,顿时就在全市青年工人中掀起了一个“学赶于志达,力争一顶几”的热潮,到处出现了打破陈规、破除迷信、大胆创造、猛攻尖端的于志达式的闯将。
许多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在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也抓住开展“一顶几”竞赛这一重要环节,把全面抓生产、抓技术革命和贯彻劳逸结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上海机床厂二车间5月份任务较重,干部忙于抓生产,没有认真抓技术革命,因而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且介绍了这个车间第二小组天天都能完成任务的经验,把月度和一周的计划落实到每个机台和每个人,发动职工认真推行了先进刀具、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结果不仅完成了当月的任务,技术革命也有了新的发展。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第二金工车间党支部以开展“一顶几”竞赛为纲,充分发动群众,通过谈形势、交任务、算细账,大大增强了实现“一顶几”的信心;然后又向职工介绍了本车间一个车工由于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新技术而达到
“一顶几”的事迹,树立了标兵;同时,车间主任、工段长又同工人一道劳动,一道商量,一道解决问题,扎扎实实地在生产中领导生产。这样做以后,全车间每个工人都有革新项目,先进刀具得到了普遍使用,实现了一个人顶二个人以上,更好地贯彻了劳逸结合。
目前,上海的许多工厂企业都在继续围绕“一顶几”和“第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树先进标兵,统一安排工作,力争在下半年创造更大更出色的成绩。(附图片)
上海金星金笔厂检验笔尖圆滑小组的共青团员在“一顶几”运动中,展开了取长补短的比、学、赶、帮运动,现在他们已经达到了一人顶二人的先进指标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