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喜看苗侗跃进花——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4
第4版()
专栏:

  喜看苗侗跃进花
  ——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吴克坚
在全国跃进声中,我们弟兄苗族侗族,高举三面红旗,插上在拔海一千公尺左右的贵州的高原上。在红旗的飘扬下,苗族侗族兄弟正和汉族等兄弟民族一起,千军万马,风起云涌似的为实现1960年更好更全面的继续跃进,赶上全国先进地区最高水平而顽强地奋斗!
居住在贵州省的苗族计有一百六十万,是我国苗族居住最多的省份。而黔东南又是贵州苗族聚居最多的地方。黔东南有苗族七十三万人,占全州人口的37.08%;侗族四十七万多人,占24.08%;布依、僮、水、?、?等少数民族共有十二万多人,占6.2%,而汉族六十四万多人,占32.6%。
解放前的黔东南,真是个黑暗的“活地狱”,历代反动统治者和地主阶级,骑在人民头上,任意剥削农民,并且制造民族隔阂、矛盾和纠纷,使民族之间互不信任,经常在为争山水、婚姻等问题上发生械斗,反动派却从中得利。
解放十年后的今天,黔东南是大大变了样,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全州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社会主义的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经过1958年和1959年的持续跃进,黔东南的物质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高原山区,达到了高产丰收。黔东南自治州的粮食产量,直线上升。1958年为二十亿斤,比1957年的十四亿五千万斤,增长了38%,相当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七亿斤的二点八倍。1959年虽然遭受到几十年来最大的旱灾和虫灾,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依靠人民公社的强大生命力,与自然灾害搏斗近百天,终于战胜了灾害,获得了粮食空前丰收。去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二十五亿五千万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27.5%。其中水稻平均亩产达到八百斤以上。许多过去所谓边沿落后的地区,一跃而为先进地区。今年夏季作物又获得了空前丰收。
“抓得早”,是夏季作物空前丰收原因之一。有的县份从去年8月18日就开始种小麦,比往年提早五十天左右。在播种中,他们普遍抓住深(八寸以上)、肥(每亩底肥九千六百多斤)、密(行距六—七寸、播幅三—四寸)等主要环节。同时还推行“八定”(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报酬、定奖惩、定期检查评比),“六建立”(公社建立小麦田间管理指挥部、丰产坝建立党、团支部、技术研究小组、红专学校、化肥厂),“五管理”(公社管理大坝、管理区管中坝、生产队管小坝、小队管地段、社员管丘块),“五到田”(指标落实到田、措施到田、检查评比到田、技术指导到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和一管到底的责任制度。社员们说:“丰收全靠公社力量大,从此丰收由人不由天。”
今年插秧工作动手早,进度快,到6月6日止,全州插秧已完成计划面积的84%,其中机种面积达40%,榕江、黎平两县分别超过计划5%至3%;剑河、锦屏两县完成计划90%以上。同时,每亩密度达二万五千至三万窝的面积占86%左右。同时,水稻管理工作普遍提高,全州各县都开展临田普查工作,发现缺株和过稀的现象,都及时补救,保证做到寸土不丢。
值得指出的是全州的水利工作,这无论对过去增产和今后丰收都起很大的作用。全州几年来,都大力兴修了水利。1958年和1959年共修大小水利工程六万三千零三十一处,共计引蓄水量五亿零八百万方,相当于1950年至1957年七年的总和。去冬十月以来,全州又开展了群众性的兴修水利运动,经过三个月的奋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今年三月底止,已完成中、小型水利工程一千八百一十五处(其中蓄水五十万方水以上的骨干工程四十三处),蓄水量达三万八千零六点九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五十二万零五百五十四亩。这些工程全部发挥效力后,加上原有水利设施蓄水量可达十五亿方左右,平均每亩水稻田可达六百方以上。在一般情况下,抗旱能力能达六十至八十天。
所有以上这些抓政治思想,抓具体措施,这就为今年粮食大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仅在农业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在工业战线上也打了漂亮的胜仗,黔东南的工业,在解放前可以说是毫无基础,全州仅有一些零星小手工业和四个残缺不全的小电厂。经过1958年和1959年的连续跃进,现有州办工业三十八个厂,县办工业一百二十七个厂,公社办工业一千六百零二个厂。职工人数1959年比1957年壮大了将近五倍。在生产项目方面如洋法炼铁、洋法炼焦、水力发电、机制纸、纺织、化工、硫酸生产、机器制造、汽车修配等,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黔东南在解放前历史上没有产过一斤钢铁,从1958年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起,一跃而为钢铁外调地区。原煤产量1959年比1958年增长2.4%,比1957年增长18倍多。发电量1959年比1958年增长49%,比1952年增长三十五倍多。机器制造及金属加工1959年比1958年增长45%。林业化工是黔东南自治州最有广阔前途的工业,到目前为止,能大量生产的有野生植物油、栲胶、松香、煤油、柴油等二十三种。轻工业新增品种二百五十种。正因为这样,1959年工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63%,比1957年增长5.4倍,比1949年增长26.5倍。
黔东南自治州取得了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取得两年多来持续跃进的丰富经验,证明必须依靠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才能贯彻党的正确方针和民族政策。黔东南的党组织,坚决拒绝了高原山区少数民族落后论,不能跃进,不能高产的论点,他们虽然了解到我国是“一穷二白”,而黔东南是更穷更白的情况,但他们更牢牢记住了毛主席的指示: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果然,在山多林茂、气候温和和雨量充沛,全州二万六千平方公里的黔东南地区的历史上,不是正写下苗家侗家等民族兄弟的最新最美的一页吗?不是正在画着最新最美的跃进的花朵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