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工业建设中坚持“兴无灭资”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4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在工业建设中坚持“兴无灭资”的斗争
  让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发扬光大
鞍钢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树立了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这个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坚持政治挂帅,把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大搞群众运动,依靠群众办企业;坚持不断革命;坚持总路线、大跃进。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在经济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这一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在鞍钢牢固地树立起来,有着极为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个事实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发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形成和确立,对促进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和正在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改变也会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经济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在一定时期上层建筑的改变又会成为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相适应的,这是我国生产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和解决。就以上层建筑来说,由于旧的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残余的存在,它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有矛盾的,因此必须经过不断的斗争,才能使新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不断地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发展。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就是在这样情况下,经过长期的激烈的斗争确立起来的。在鞍钢,过去有些人反对党的领导,主张少数人决定一切;反对政治挂帅,强调物质刺激;反对大搞群众运动,主张依靠少数专家和技术人员办企业;反对不断革命和高速度,主张“四平八稳”按老规矩办事,等等。这是一套资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在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路线的影响下,曾使鞍钢某些厂矿极大的削弱了党的领导,生产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高速度的发展。鞍钢的党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对资产阶级办企业的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终于树立了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从而使党的领导、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不断革命和高速度成为指导生产和建设的准则。实践证明,这条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是最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要求的,是最能充分地广泛地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它一经确立和巩固,就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优越性,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地提高,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了生产大跃进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大发展。
无产阶级办企业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充分地说明了人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即意识形态)在生产建设中起着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推动生产建设的发展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过去在鞍钢,有一些人很迷信、很保守,拜倒“经济规律”脚下,认为大洋企业既大且洋,有一套固定不变的秩序,这套秩序是碰不得的,一碰它就会造成生产上的混乱。且不说他们所崇拜的“经济规律”是不是真正的经济规律,大洋企业的秩序是否碰不得,现在我们不妨认真地研究一下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经济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者一向认为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但认为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是可以认识、掌握和运用它来为人类造福的。正确认识经济规律要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样,掌握与运用经济规律也要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要党的领导,不要政治挂帅,不要群众运动等,能否正确认识、掌握与运用经济规律?当然不能。因为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才能提高我们的政治思想水平,才能提高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能力,也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其本质、找到它固有的规律(包括经济建设的规律),从而正确地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在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又必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来充分地利用经济规律。这就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智慧和力量,实现不断革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速度发展。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就主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总是把人们的革命精神和主观能动作用放到头等的重要的地位。其实,搞生产建设,光讲生产是不行的,要想搞好生产首先必须讲思想,讲方针政策,讲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讲革命干劲和奋发图强的上进精神。这些基本上都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也就是主观能动作用的问题。鞍钢之所以面貌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生产大提高,技术革命运动大发展,正是破除了迷信、破除了陈规旧律、树立了无产阶级办企业的思想和路线的结果,正是充分发挥人们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这里充分表现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就全国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高速度地发展,人民群众主观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本的原因。
鞍钢所树立的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不仅适合大企业,而且也适合中小企业;不仅适合生产部门,而且也适合非生产部门;不仅适合经济工作,而且也适合一切工作。我们都知道,任何企业、任何部门和任何工作,都无一例外的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不断革命和坚持总路线、大跃进。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是胜利地实现不断革命和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因此,任何部门或任何工作,都应该积极地认真地贯彻执行无产阶级办企业路线的精神。实际上,这就是坚定地巩固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问题。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的树立是经过斗争的,在贯彻执行这个路线的时候,也必然会碰到某些障碍,要经过一些斗争。这个斗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只有把迷信书本、迷信教条、迷信物质刺激、迷信少数人“能力”,拜倒客观规律脚下的那一套非无产阶级思想彻底搞垮,才能把党的领导、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不断革命和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牢固地树立起来,才能够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做好工作。
(摘自辽宁《理论学习》1960年第七期社论)
  在技术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日千里地发展着,新的不平衡、新的矛盾不断地出现着。比如经常遇到的矛盾就是劳动力不足,原材料不足,设备不足,技术力量不足,运输力量不足,管理经验不足。历史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要求我们答复,要求我们表明态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展开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第一个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还是技术人员“专政”?技术工作既然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每个从事技术工作的干部都要自觉地服从党的领导,并且相信党能够领导。可是,“技术就是技术”、“技术不是政治”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我们的企业里,并不是没有影响的。这种思想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不相信我们能够在总路线的指引下,迅速地掌握并且发展技术工作,把技术工作神秘化起来,神秘到连党也不能领导它的程度,神秘到它不受辩证规律支配的程度。有这种思想的人,便盲目崇拜技术人员,便把技术工作当成束缚自己手脚的绳索,使自己离开党的领导,使自己不敢自由走路。事实如何呢?在大跃进中,我们已经高速度地锻炼出了大批的技术员、工程师、技术工人,使我们能够掌握无数的新型企业。
第二个斗争,是有限革命与不断革命之争。有些人一般地承认技术工作能够不断发展,可是在具体问题上不承认。他们迷信“权威”,认为外国还没有办到的事情,咱们也就办不到,不相信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认为书上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咱们也就不能办到,他们不知道书是人写的,我们也可以写出新书来;他们认为跃进有限度,跃进幅度必然递减,最后就要停滞,他们不知道不停息的运动发展,乃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这种思想的人常常向回看,认为比过去提高了几倍,便满足了。其实比过去提高几倍又有什么了不起?一个长期被侵略被压迫弄得非常落后的国家,要从各个方面赶上世界现代水平,就不是提高几倍的问题,而是提高不知多少倍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少数人做技术工作与依靠群众做技术工作之争。有神秘观点的人,认为技术工作非常人可做,认为只有少数的高明人物才能掌握。其实这些人不懂得:最高级的设备,也是普通劳动人民制造的,也是劳动人民使用的,所以,最熟悉其中技术的还是劳动人民自己。他们把职工群众在生产过程中绝对分割开来,他们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绝对分割,认为凡是高级技术,普通工人不必参与。其实,最熟悉一个工厂情况的,还是全体职工,不会是几个工程技术人员。
第四个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还是理论与实践相分割呢?有的人认为管提高的不必搞普及,搞普及的不必关心提高;制造一般产品的不必想制造高级产品,制造高级产品的不必关心一般产品的生产。所以,他们主张试验室、研究所、设计机关,不必和一般生产工人接触,更不需要吸取他们的经验。他们认为:理论是一次形成的,是少数聪明人发现的,不认为理论是依靠实践不断发展形成的。正确的理论,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事物发展,条件变化,客观规律也不断变化;世界上没有停止发展的规律,世界上也没有完善到无以复加的理论。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是最广泛、最深入、最丰富的实验。谁能够
最大限度地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总结群众经验,他就能够在技术工作上做出最突出的创造。谁最能够鼓舞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也就最能够领导好一个单位的技术工作。
第五个问题是:土洋并举与重洋轻土之争。
“土”与“洋”是相对的,中国之“土”,到外国则为“洋”,我们的茶叶、丝绸、瓷器到了外国不就是“洋”的了么?外国的东西到了中国就成了中国的洋东西。不过,由于我们受了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土”字在中国增加了一个坏的含义,许多人把“土”字与“坏”字当成了同义语了。其实,土洋并举方针中的土字并不是这个含义。这个土字是指的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创造的好经验,必须继承下来,发扬起来。我们在一切技术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这些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学习了外国技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中国人民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因而这是中国型的东西。这种技术有着最广泛的群众性,有着最便于运用的条件,它对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有着最现实的作用。
这五个方面的斗争,正是技术工作中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之争。这个斗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不是减弱,而是日益深刻、广泛起来。哪个地方进行技术改造,哪个地方兴建工业,哪个地方有技术工作,哪个地方就会有这种斗争。
(摘自武汉《长江》1960年第七期社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