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贵州革新水稻中耕工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5
第3版()
专栏:

  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贵州革新水稻中耕工具
据新华社贵阳14日电 贵州高原各地农村人民公社,在制造、推广、使用插秧机胜利的鼓舞下,又掀起了革新、制造、推广、使用以薅秧耙为主的中耕工具热潮,要使水稻耕作工具的革新成龙。到6月底止,全省已推广使用薅秧耙、追肥器、杀虫器和提水工具等共一百八十多万件。
各级党组织在制造插秧机接近扫尾时,就开始抓中耕工具的改革工作。安顺专区在发动群众总结推广插秧机的经验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制订了中耕工具改革规划,党委书记、干部首先带头使用,总结经验,并通过“不服就比、不懂就看、不会就学”的推广活动,提前半月左右完成了三十多万件薅秧机具的制造任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万多名插秧机手,在放下插秧机后,都扛起了薅秧耙,边干边学,很快就成为熟练的薅秧能手。原来的一万二千多个插秧专业队伍,迅速地变为薅秧专业队,并作出了很大的成绩。社员高兴地唱着:“过去薅秧腰酸痛,如今薅秧好轻松,一天能薅四五亩,太阳未落就收工。”
在改革中耕工具中,大部分地区采取边制造边试验边鉴定的办法,制出一件,就拿到群众中去进行田间鉴定,并根据群众的使用意见改进提高。思南县青杠坡公社专门召开了薅秧比试大会,评选出工效高、质量好的薅秧工具。全省经群众田间操作鉴定较好的中耕工具,仅薅秧耙就有牛蓖子式、梭形船底滚筒式等十多种类型,各地都因地制宜进行制造推广。这些类型薅秧工具大都是竹木结构,具备了制造简单、轻便灵活、成本低、工效高、薅得深、薅得净等特点。一般一人一天可薅三至四亩,熟手可薅七亩左右。同时也基本上解决了弯腰曲背手脚薅秧劳动强度大、行进不便的困难。贵阳市郊洛湾公社从薅秧、运肥、追肥、灌溉到防虫,全部使用了新式中耕工具,使水稻田间管理机具配套成龙,提高了工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