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争”和“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5
第8版()
专栏:

“争”和“让”
  谢平
“见荣誉就让”,这是著名革新能手马学礼提出的一个口号。寥寥五字,闪烁着共产主义风格的灿烂光芒。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现在在我国到处可见,蔚然成风。
对待个人荣誉,是争是让,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争个人“荣誉”,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在剥削阶级眼里,所谓“荣誉”无非是“名”、“利”两个大字。他们名缰利锁,孜孜以求。孔子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司马迁说的“立名者,行之极也”,被奉为圭臬。他们好名之深,甚至达到了“四十年来公与侯,纵然作梦也风流”的地步。有这种意识的人,参加革命是为了沽名钓誉,无名英雄没有他的份,能出风头的地方到处钻。做了一点工作,就沾沾自喜,自吹自擂,生怕人家不知道。为了争名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抬高自己,打击别人,对人“留一手”,嫉妒别人的荣誉,甚至妄图攫取别人的荣誉为己有。有些人,不就是因为沉溺于追逐个人“荣誉”,而被摔出了革命的列车么?这是一种腐朽的意识形态,我们应该彻底扫除这堆旧社会残留下来的垃圾。
工人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它担负着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使他们能够最大公无私,最团结互助,有最开畅的胸怀,最伟大的气魄;决无求个人名利、争个人荣誉的私念,只有一颗为共产主义事业忘我奋斗的赤心。马学礼在1958年实现了二十八项技术革新,在1959年又实现了六十多项革新创造,其中仅旋风铣往返行程吃刀法和铣开口螺丝两项,一年就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十六万多元。但是,他自己很少填表上报,却把功劳暗地记在别人身上。当别人发觉后问他时,他的答复很简单:“只要生产关键解决了,表扬你我又有什么不同呢?”这句话多么朴素,但又蕴藏着多么崇高、可贵的共产主义精神啊!
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就是这样把作一个无名英雄视为最大的幸福和愉快。他们尊重别人,绝无嫉妒之心;甘心帮助别人得到荣誉,自己则“见荣誉就让”。他们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浸透着共产主义精神,把“表扬你”和“表扬我”“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完全溶化在一起了,以至在见到别人获得荣誉时,衷心喜悦,好像自己获得荣誉一样。
马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反对“争”荣誉。马学礼“让”个人荣誉,其实是为“争”集体荣誉。对待集体荣誉不但“当仁不让”,而且要力争。当然,集体还有大小之分,有时,还得“让”小集体的荣誉,而“争”大集体的荣誉。这里需要正确地解决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革命英雄主义者看来,祖国、党和集体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党为人民争取最大的荣誉;如果有谁胆敢破坏这种荣誉,他们就坚决为保卫这种荣誉而斗争。见荣誉就让的人,得到党的表扬奖励,得到人民的尊敬爱戴,实际上获得了更大的荣誉。相反,个人英雄主义者夸大个人作用,把任何一点成绩都记在自己头上,把个人荣誉同党和集体的荣誉对立起来,争个人荣誉,对党和集体荣誉则退而不争,有时甚至还要反一反。这就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根本区别。
对待荣誉,“争”乎?“让”乎?何者该“争”?何者该“让”?何以要争?何以要“让”?显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找出正确的答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