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以洋就土 以土攻洋——见闻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5
第8版()
专栏:

  以洋就土 以土攻洋
  ——见闻杂感
  顾明
我们来到了重庆市的长江纤维纺织厂。这是一个很简陋的小厂,但是名气很大,全国技术革新会在这里还开过现场会。当你进到了这个厂时,满眼看到的都是木、竹结构的纺织机,一台紧挨着一台,厂是设在山坡上的,下去一层是厂房车间,再下去一层又是厂房车间,一层又一层。厂房也是竹木结构的棚子。然而机器在不停地转动,站在旁边管理机器的,尽是一些妇女和老人,他们都是那样轻松愉快,细心地照管着机器,好像感觉不到什么疲劳。这个厂的每一部机器和机器零件都是他们亲手制成的,没有仰求什么人代劳。参观之后使我们顿然产生了“何陋之有”的感觉。
原来这个厂是以两把虎头钳闹革命白手起家的。他们先后制造了木质导筒机、导纤机、络纱机、牵梳机、扛丝机等土简机器二十多台;并把所有手拉脚踩的木头织布机,全部改为电动织布机,还装设了自动换梭等设备,使全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部分自动化。可是这个厂没有一个技术人员。许多工人虽然过去也是以织布为业,但是从未见过“洋”机器,更谈不上懂“电动机”的原理。他们到一些纺织厂去取经。他们创造性地把别厂“洋”机器的原理,用在本厂木质土设备上,以洋就土,以土攻洋。他们到别的厂学习参观之后,掌握了新机器、“洋”设备自动换梭的原理,就结合本厂情况简化了一些工序,省去不少零件,用竹木材料自配自搞土布机的自动换梭装置,并且很快的获得了成功。
以洋就土,以土攻洋。这是长江纤维纺织厂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最大特点。因此能够用竹木当钢材,以麻绳替皮带,造出了现代化的机器来。通过这个厂的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土办法并不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低级的、落后的办法,是一种在没有洋设备、洋办法之前的暂时采用的权宜办法。而他们是创造性地把“洋”机器的原理,用在土设备上,主要是用它的原理,而不是依样画葫芦,所以他们能简化了一些工序,省去不少零件。从这里又可以明显地看出,土办法是工人们从丰富的生产经验中产生的,是切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的独创的办法。这种来自广大群众的、土生土长的创造,虽然制造容易,操作简便,却是先进的,符合科学原理,富有强大生命力,有些甚至远远超过洋办法,在科学上是一种高级的简单,在生产上有意想不到的巨大经济效果。于是“土中出高”、“土中出精”、“土中出尖”等等的奇迹出现了。土办法解决了许多用洋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创造了许多用洋办法创造不出的东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实践正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泉源。这些既先进又科学的办法,只有在具有丰富经验的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创造出来。
土办法简单易行,机械精巧灵活,外貌也不吓人,就地取材,易于普及,而且它也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成长和壮大。正是由于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再不断的普及,才能使土办法的作用越来越大,才能充分发挥土办法的无穷威力。
强调土办法并不等于否定洋的。“能土则土,能洋则洋”,而且土中可以出洋。现在许多土办法已经破除了洋办法不可超越的迷信。土办法已经粉碎了洋办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恰恰相反,“以土攻洋,以洋就土”,把洋办法攻破了,使洋原理驯服地为土设备服务。也正是因为用了土办法才能动员更多更广泛的群众动起手来,才能使技术革命运动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这是目前声势浩大的技术革命的生命力的源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