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白庙村的“礼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5
第8版()
专栏:

  白庙村的“礼行”
  李孑
我来到西安坝桥的白庙村以后,看见了一种新的“礼行”,新的美德,这就是人们彼此之间以送诗为礼。
夏收以来,帮助白庙村夏收的客人多起来了。社员欢迎客人们用诗,欢送开诗会,交流经验也开诗会,赛诗赠诗,热闹得很。这些“礼行”既不影响生产,又简便易行,深受人们的欢迎。
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支援白庙村割麦来了,村里的人们和各级干部,都不约而同地写诗欢迎。五十八岁的杨宣齐老妈妈说:交大师生到村庄,白庙落满金凤凰,凤凰展翅进麦浪,毛主席思想放金光。
七十六岁的老大爷金生阔,虽然常年有病不能下炕,但也做诗欢迎:“东风吹,红旗飘,交大师生到白庙,过去学生怕日晒,一阵风来能吹倒,而今学生赛金刚,夏收个个是英豪……”参加麦收的同学们也都写诗回礼:“走进白庙村,诗意醉倒人,莫非李白再世,杜甫重生?不,这是劳动的结晶,人民思想在飞腾;这是时代的光辉,六亿人民精神面貌的典型。”
同学们完成了夏收任务要走了,干部和社员们又以诗送别。杨宣齐说:“五天相处情谊深,难割难舍又难分,乘风高唱凯歌回,但愿再次会亲人。”金生阔大爷把诗写在一张大字报上,以礼相赠:夏收战斗忙又忙,师生汗水透衣裳,今日送你回课堂,明日请尝丰产粮。
西安市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组织了一个割麦小组,远奔白庙来了,欢迎的诗歌马上写满了黑板报和赛诗台。年青的教师也以诗答礼:“久久盼望访白庙,机会不到人心焦,支援夏收到诗村,取经学习拜诗人。”支援夏收的供应车到白庙来了,诗歌马上送到了他们车上。西安市五十七中的师生,抬着三千多册书籍,支援白庙村来了,诗歌像沙糖一样,伴着开水送进了他们心里。成千成百的厂矿工人都到白庙割麦来了,诗歌马上印成了简报,像长了翅膀一样,纷纷飞落在工人们手里……。
在休息的时候,你到白庙村的街上看看,客人络绎不绝,满街满巷都是抄录诗歌的人。每次诗会上,我都要听到大队长胡万吉说:“对不起,照顾不周,关心不到,又没有别的相赠,还是说几句顺口溜吧,这就是我们白庙村的‘礼行’。”是啊,这是多么贵重而美好的“礼行”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