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渭南县植棉能手学习张秋香增桃保桃经验 晋南专区给百万亩水地棉田加水加肥加措施增产棉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6
第2版()
专栏:

  渭南县植棉能手学习张秋香增桃保桃经验
  晋南专区给百万亩水地棉田加水加肥加措施增产棉桃
本报讯 陕西渭南县七百名“秋香田”作务组的代表,会师在张秋香植棉组棉田里,学习棉花管理上的三增(增伏前桃、增伏桃、增秋桃)三保(保伏前桃、保伏桃、保秋桃)经验,并为及时掀起防止棉花落蕾落铃的战斗作好准备。通过学习,代表们提出了“大战八十天,带大桃入伏,保伏桃满腰,争秋桃盖顶,誓夺今年棉花大丰收”的豪迈口号。
根据各地“秋香田”代表们的汇报,今年渭南种植的五十七万多亩棉田,一般都锄过三、四次,防了三至五次虫害,有30%棉田已施过催蕾肥,浇了抗旱催蕾水,有四万多亩“秋香田”棉花抹了裤腿。目前,棉花株高近尺,普遍现蕾开花,到了“管”字上马的关键时候。在参观中,特别引起大家重视的是,张秋香植棉组今年作务的八亩丰产棉,株株茁壮,现在每株平均有八、九个担子,已结了二十多个花蕾;最多的担子达十二个,现蕾四十多个。虽然干旱日久,这个植棉小组的棉花却看不出落蕾落花的迹象。
在现场参观活动中,大家讨论了历年这个时期棉花蕾、铃大量脱落的问题,请张秋香介绍了防止脱落的经验。
通过现场参观和交流经验,代表们都认为张秋香植棉组“三增三保”的经验,是当前棉田管理的方向。他们还共同研究提出了贯彻这项经验的具体措施:(一)抗旱为纲,水肥当先,突击棉田管理。要求在这个时期,每亩棉田力争达到三水三肥,每亩追肥六千至一万斤;并且细锄三次(深达二寸),及时整枝,达到无杂草、无板结、无徒长、无缺肥、无旱象。(二)“保”字升帐,立即扑灭当前棉田虫害。在防治的方法上,要求在最近三五天内,首先扑灭棉蚜、棉铃虫和蓟马的为害,做到不因病虫害烂叶落铃。(三)开展棉田管理上的“五赶”运动,即回茬赶正茬、低产赶高产、旱花赶水花、三类赶一类、大田赶丰产。要求回茬棉定苗八千株至一万株,三类田7月中旬全部消灭,达到一般田带三桃入伏、丰产田带五桃入伏、指挥田带十桃入伏。(四)大搞棉花超产田,全县已经把二十四万亩有水利条件的棉田,划为超产田,要求其中二十万亩亩产百斤皮棉,四万亩亩产二百斤皮棉,并且开展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间的红旗竞赛。
这次棉花“三增三保”的现场会,是一个向棉田管理进军的动员会。中共渭南县委会、渭南县人委都给予极大支持。县委刘统法书记和赵葆仁县长亲自参加领导。会议进行期间,以张秋香为首的薛俊秀、高贞贤、曹竹香、山秀珍五朵银花,联合向全县棉农提出了棉花“三增三保”的倡议。各“秋香田”代表也当场互提条件,展开对手赛。现在,代表们已经去各地,分别以五朵银花为核心,分片传授“三增三保”经验。
本报讯 山西晋南专区百万抗旱大军,在“力使尽,水用完,努力干,夺丰产”的口号鼓舞下,乘抗旱复播之大胜,在一百万亩水地和半水地棉田上重点加工,狠抓“加水、加肥、加措施,增蕾、增铃、增产量”。目前,已进行了普浇增蕾水,巧追蕾期肥,普遍治虫、整枝和中耕。
今年晋南专区的三百一十三万亩棉田,其中水地、半水地占30%,但产量却占全区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搞好水地棉田的加工管理,对争取今年棉花丰收有决定意义。因而连日来,各地人民公社水、肥、保、管齐上马,给一百万亩水地和半水地棉花,进行普浇增蕾水,普追保蕾肥,普治虫,普整枝,普中耕。主要产棉花的运城、侯马、翼城、临猗、洪洞等县,都组成了浇水、追肥、中耕、治虫、整枝等五支战斗队伍,给水地棉花进行全面加工管理。运城县出动十五万劳力,千部机器,万辆水车,万把茶壶,在二十万亩水地棉田上,普遍进行了浇水、追肥、中耕、治虫、整枝。临汾县在千名干部深入田间参战下,全县七万二千亩水地棉田,七天就浇水追肥四万二千亩。
晋南专区的百万亩水地棉田,经过普浇水,普中耕,普追肥,普治虫,细整枝等一系列的精细管理之后,出现了无虫、无草、无板结、无三类苗,果枝多,花蕾多,成桃多,蕾铃脱落少的大好景象,百万亩水地棉花,亩亩葱绿,苗苗健壮,株高达一尺以上,每株伏前桃达八个之多。(附图片)
  河南安阳吕村公社社员在棉田里开沟中耕施化肥
                江步永摄(安阳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