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忽报人间曾伏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6
第8版()
专栏:

  “忽报人间曾伏虎”
  王重
毛主席的“蝶恋花”中有“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句子,这原来是一句形象化的比喻。但是,我们的时代是劳动人民叱咤风云,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时代,每个劳动者都充沛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贡献一切的“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气贯斗牛,“沛乎塞苍冥”的。“人间伏虎”成了令人赞口不绝的真实事情。
上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湖南省代表洪桂贞是个医务工作者。一天深夜组织上分配一项紧急任务,要她去到一家垂危的病人家里去急救。因为夜深路远,有两个人陪着。当他们走进深山时,忽然前面山头传来老虎吼叫的巨响。两个陪行的人都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向前,但是,洪桂贞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组织上要自己去急救病人,怎么能够把病人不管呢?于是,便坚决向前,并且说:“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大胆往前走,老虎定怕人。”于是高举火把,勇敢向前,终于吓跑了老虎,胜利地完成了急救的任务。人们满口称赞说:“洪妈妈一心为病人,连老虎都不怕,真是从来没见过的医生!”
这真是感人肺腑的事迹!
老虎,一向被人称为“兽中之王”!我国有句成语叫:“谈虎色变”。这就可以说明老虎的凶猛和对人的威胁了。只要一“谈”起,尚且为之“变色”,更不消说是“遇”上老虎了。但是,真正的英雄是不怕虎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精神鼓舞着洪桂贞,革命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像磁石吸着铁粉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她,终于在救死扶伤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鼓舞下冒着生命的危险,蹈汤赴火地出入于猛兽之间而丝毫无惧色。
“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这只是一句抽象的比喻而已。野兽总还是野兽,老虎总不是大猫,它是没有丝毫“道理”可讲的。“虎有七分怕人”,这个“七分”,也只有在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面前,才能如此。因为虎与人之间谁怕谁的问题,是相对而言的,是指人与老虎之间的对比关系而言的。我们可以设想得到:那些一切只为个人打算的个人主义者和胆小鬼,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安危和得失,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是“三分怕虎”,而总是“十分怕虎”的。一个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的品质的人,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就能完全不怕虎,敢于高举着火把,勇往直前了!而老虎看见熊熊的烈火,来势汹汹,便逃遁到深山密林中去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未免有点冒险”,“改天再去不是差不多吗?”是的,深夜山中遇虎的情况是十分危险的。这是连三岁儿童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正如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洪桂贞同志是认真学习了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人。
“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服务”是最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为革命事业服务总是容易得多的,但是一到狂风骇浪、洪水猛兽、大难临头的时候,却是一个最艰难的而又最严肃的考验的关头,一个革命者是会经得起这个严峻的考验的,正像洪桂贞同志那样,她首先考虑的是病人的安危,考虑的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重托,因此,才可能产生敢于出生入死、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的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的伟大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