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提高质量产量 扩增花色品种 青海轻工业逐步扩大自给范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7
第7版()
专栏:

  提高质量产量 扩增花色品种
  青海轻工业逐步扩大自给范围
本报讯 青海省各种轻工业品一向依靠外地供应的局面,已经改变了。现在,包括纺织、皮毛、制革、食品、造纸等三十六个行业的轻工业企业,分布在全省范围内;市场上,本省所产的各种轻工业品越来越多。据统计,在当前日常必需的三千七百多种轻工业产品中,已经有奶粉、酒、鞋帽、服装、皮革、皮毛制品以及肥皂、火柴、木制家具等一千多种产品达到了自给或半自给。许多过去不能生产,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产品,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玻璃仪器、机制纸、毛毯、各种针织品和罐头、食糖、啤酒等新产品,也都开始成批生产。
各地轻工业企业在认真贯彻中共青海省委“积极扩大品种,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自给范围”的指示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西宁市康尔素乳品厂生产的康宁牌奶粉,质量被评为全国第一,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好评。青海省绒毛加工厂生产的各种地毯,质量已经达到出口标准,在国外很受欢迎。其它皮鞋、马鞍等皮革、皮毛制品也远销国内外各地。
“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青海轻工业发展中的显著特点。解放前,青海省的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谓“八大工厂”,除电厂、煤矿和一个修械厂还有几件小的破旧机器外,其他几个工厂实际上只是一些小型的手工业作坊。包括农村中的手工业人员在内,全省手工业行业也只有铁工、木工、皮毛、粉醋、砖瓦、石灰等十个行业。解放后,对私营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者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新建了一批轻工业企业。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由于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掀起了全民办工业的热潮。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省各地、各人民公社即办起了四千六百多个轻工业企业,试制和生产了五百多种新产品。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轻工业职工人数比解放时增加了十倍多,总产值增长了十一倍多,产品品种也由解放时的三十多种,发展到两千多种。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轻工业品,争取在今年内使主要产品大部达到自给,一个以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成本为目的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高潮已经席卷全省轻工业战线。西宁市第一布鞋厂职工创造了包鞋边机,裁鞋底机等多种机具,其中包鞋边机提高工效四十八倍,全年可节省面粉一千四百多斤,布两千尺。轻工业综合实验厂由于改进了炉料配方和炉料浸提法,使红矾的重铬酸钾含量达到98%以上。最近,西宁地区各轻工业企业猛攻煤耗关,又一举实现了煤气化,平均节省煤耗30%。煤气化后,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改善了高温操作的劳动条件。
在扩大原料来源和原料、材料的综合利用方面,也有了许多创造。青海省轻工业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不但利用青海特产的湟鱼制成了熏鱼、鱼松等新产品,还用鱼肠、鱼骨等制成了鱼油、鱼片胶、骨粉和活性炭等十三种工业用产品。其中鱼油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还制出了高级精密仪器的润滑油。用鱼鳔炼制的鱼胶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在大抓原料来源的同时,全省各轻工业部门还建立了自己的辅助材料和制造技术装备的基础。如生产了造纸、染料工业需要的电解食盐和芒硝,皮革工业需要的红矾等。此外,全省的两个轻工业机械厂还先后制成了小型造纸机、奶粉喷雾机、制糖分蜜机等各种轻工业机械,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轻工业技术装备的需要。
(郭崇锷)(附图片)
青海特产的上等羊毛,制成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的扎针花毛毯 邵 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