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白纸新图——青海省轻工业工厂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7
第7版()
专栏:

  白纸新图
  ——青海省轻工业工厂巡礼
  汪文郁
在青海,人们总是怀着一种喜悦而自豪的心情,谈起他们自己生产的“康宁牌”奶粉、“青海湖牌”收音机、“西宁牌”啤酒、西宁毛毯……你想,在短短的十年里,青海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使全省轻工业产品由解放初期的三十多种增加到现在的两千多种,而且有一千多种产品已经达到自给,这怎能不叫人喜悦和自豪呢!
只要随便到几个轻工业工厂去走一走,你就可以触摸到青海省轻工业战线上广大职工“要干,要革命”的战斗脉搏,聆听他们豪迈的跃进歌声!
用双手武装自己
走进毛纺织厂的土法生产车间,你一眼就可
以看到一堆堆除去死毛和杂质的羊毛, 经过弹毛机的加工,变得像天上的白云。在电动纺织机旁,五十多个纺织女工只是轻轻地捻拈着弹松的羊毛,就纺成了条干均匀、捻度合适的毛纱。在新试制成功的电动的铁木质织机上,梭子稳健、轻快地如流星般来回闪动,织出了漂亮、美观的造纸用呢、毛毯坯布……。
然而,谁会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田野,听不到一点点机器的声音呢。这个厂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声浪中开始筹建的,去年6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当时全厂六百多名工人中,95%以上是学徒工,没有技术人材,没有设备,没有材料,没有图纸。于是有些人就说:“既没材料又没图纸,要自制设备能行吗?”但是,在英雄的人们面前困难总是要让路的。广大职工在厂党委的支持下,没材料,找材料;没图纸,找图纸;没加工厂,自己造;没经验,学着干。经过三个月的奋战,终于创制成第一台土木织机,生产出青海省第一匹造纸毛布。此后,一个制造土机器的热潮,席卷了全厂的每个角落。不久前,被中央纺织工业部全国纺织工会评为全国先进生产单位之一。
没有设备自己造
当夜幕笼罩大地的时候,青海陶瓷厂的玻璃车间便展现出一幅瑰丽的景象:在这座八十多米长、三十多米宽、四十多米高的宽敞、明亮的厂房里,两盘熔炉熊熊地燃烧着,一个个坩锅喷吐着耀眼的火光,镶嵌在圆拱形的炉壁,宛如闪烁的群星。吹工从坩锅中取出烧得炽白的玻璃溶液,一转眼就被制成精致、洁白透明的量杯、量筒、花瓶,以及各种塔形、圆球形、半球形的电料。机工把玻璃溶液放到制瓶机中,气泵一开,每分钟就可制出六个啤酒瓶或各种包装用瓶……。
在这里,随便碰到哪一个工人,他们都会以一种自豪的口吻谈起这个玻璃车间的变化。车间里的一些老工人常以一种喜悦而幽默的口吻说:“有人说我们是老工人,这话听起来也对,也不对。为啥呢?说对,我们的确从这个车间筹建时起,就同它一起流汗了;说不对,我们也是个新手,因为这个车间的生长才一岁多呀!”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五、六个才从外省学会简单操作的玻璃工人,用席棚搭起一顶帐房,用废砖砌起一盘土熔炉,安上四个坩锅,开始焙烧出青海省的第一窑玻璃。那时,吹工用的铁管是借来的,制玻璃茶杯的模型是从西安玻璃厂的废物堆中拣来的。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以“个”为单位计算的玻璃杯、玻璃管和煤油灯罩。有一个时期,他们因为坩锅供应不及时,严重地影响了任务的完成。当时厂党委向职工发出了“没有设备自己造,坚决突破坩锅关”的号召,并积极支持了五级陶瓷水管工顾宗武等同志敢想敢干敢于试制坩锅的倡议。他们翻阅了从外省找来的少许参考资料,自己找青干土、高岭土等原料,自己采泥、炼泥、制模。一开头,自制的坩锅耐不住高温,不是炸裂,就是烧后变形。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失败一次再试验一次,终于制成了坩锅。向大自然索取新原料
“老青海”,人人都晓得香醇、芬芳的“互助酒”。生产“互助酒”的青海互助酒厂,在1951年时只有四名职工和一个日产二百公斤白酒的小烧锅。到1959年时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和中等规模的白酒厂,担负起全省的白酒供应任务。现在,这个厂又新建起一座年产五百吨的酒精车间和年产五百吨的啤酒车间,生产能力达到年产一千五百吨。不仅生产“互助酒”,而且能够酿造“西宁牌”啤酒、“西宁牌”果子露等十几种酒。
当你饮着这些香醇芬芳的美酒时,要是没有人告诉你,你绝不会想到这些酒是用野生植物、木屑、麸皮、麦草等酿造出来的。
用粮食酿酒,被人们看作是亘古以来的法定常规。但是,今年这个厂的职工们打破了“没有粮食不做酒”的迷信保守思想,大搞各种农副产品、野生植物酿酒及综合利用,用本省遍地盛产的野生草本科果实兰布籽、麦草、杨树叶和中药商陆、狼毒等原料,试酿白酒成功。他们并用碎木屑水解,做成高达九十五度以上的酒精。在木屑水解中,他们并综合利用经过水解后的木屑,制成了纤维板和活性炭。
目前,青海省轻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正以豪迈的气概,在平地上兴建着一座座的工厂,生产着更多的价廉物美的新产品。今天,就在这解放前“一穷二白”的白纸上,画着最美丽的画图。(附图片)
西宁市生产的“康宁牌”奶粉正包装入箱准备出厂
                新华社记者 李景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