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应举大队的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9
第2版()
专栏:

  应举大队的风格
  刘保禄
友谊麦穗粗又长, 多亏应举来帮忙,
团结友爱大协作, 幸福生活乐无疆。
在河南封丘县应举公社应举生产大队近邻的南范大队,流传着这样一支新的歌谣,赞颂应举大队的共产主义风格。
去年9月,应举大队大干巧干提前半个月深翻了二千亩麦田,这时南范大队由于任务大,劳力少,翻地任务不能完成。应举大队党支部书记崔若谷便率领着一百五十名精兵健将,带着工具、铺盖、干粮,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南范。一到南范,他们就兵分两路,拉犁的拉犁,舞锨的舞锨,和南范队员一起展开了翻地大战。
第三天,崔若谷同南范大队党支部书记张俊才一起去检查翻地质量时,路过一片盐碱上潮很严重的地区。这块地足有百亩,地里只长着一些稀疏的芦苇。崔若谷问张俊才:“这块地你们今年计划种麦吗?”
“不打算种,”张俊才踢了一脚白粉似的土地说,“这是种一葫芦赔两瓢的地呀。”
崔若谷说:“应举也有很多这种碱地,还是种上麦子吧!你们缺少劳力,我们来翻地;要是怕赔种子的话,我们先拿出来,明年收了麦子再还。”张俊才同意了他的建议。
当天,应举队的社员们就垒熏肥堆,边垒边熏,白天是一股烟云袅袅上升,夜晚是一处处火苗。这是种麦前夕,入夜寒气袭人。南范大队的社员们纷纷往地里送茶送饭,把自己的被子也送来,让给应举队的社员们盖。三天过去,肥料熏得黑黑的,算计一下,每亩地足有两万斤底肥。熏好肥料,崔若谷号召大家:“兵不卸甲,将不下马,咱们要随施肥随深翻,开展大突击,大竞赛。”话刚落音,大家就干起来了。南范大队的社员们,看到这种情形,立刻也参加了战斗。你追我赶,掀起了竞赛热潮。一天没过去,百十亩盐碱地就来了个大翻身。
要播种,地里没墒怎么办呢?崔若谷想:一定要帮助南范大队抗旱播种,支援到底。于是担桶的担桶,提罐的提罐,他们把坑水、塘水、井水都提了出来,帮助南范大队种上了小麦。
今年3月底,崔若谷见小麦正在拔节,急需要水,而推水车一天却灌不了几亩地。崔若谷便找到张俊才商量,决定修个平地水库。
动工那天,应举大队再次派来了二百名健将,仍由崔若谷同志亲自带领着。他们一开来,便和南范队的一百七十名社员并肩作战。应举队的侯贯元挖土时碰破了腿,他用毛巾一裹又干了起来。别人劝他休息,他说:“支援兄弟队修水库,是我自愿报名来的,这点小伤不算啥,不能下火线。”在水库工地,到处都出现了这种英雄的行动。在应举队的热情帮助下,南范队三个昼夜修成了水库,人们为了纪念应举队的援助,把这个水库起名叫“友谊水库”。
崔若谷和他的队员们,时时刻刻关心着南范队小麦的成长。当夏天的风吹拂在田野上的时候,这块地里麦浪滚滚,一片金黄。
开镰那天,两个队的社员们都来到这块地里。南范大队党支书张俊才挥舞镰刀,割下了第一把麦子。他高举麦束说:“这块麦子和我们的好地上长出的麦没有两样,穗大粒饱。这是应举社员们的血汗和友谊培养出来的。应举队的共产主义风格感动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风格和干劲,抗旱抗到天低头,誓夺全年大丰收。”
崔若谷接过来张俊才割下的那把小麦,又弯腰割了一把,然后把两把麦子合到一起说:“毛主席说,团结就是力量,能团结就能胜利;今后愿我们两队的社员像这捆麦子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这时五百多名参加抢收的社员们,都热烈地鼓掌欢呼。有个名叫郭美兰的应举队的女社员唱得好:一人富来不叫富,一队强来不算强,党的教导记心间,应举风格大发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