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飞龙出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19
第3版()
专栏:上海通讯

  “飞龙出嫁”
  本报驻上海记者
一个被称为“飞龙出嫁”的故事,最近在上海人民中广泛流传着。它显示了上海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舍己为人的崇高风格。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上海祥泰制罐厂职工将自己试制成功的一台自动制罐联合机,送给了它的姊妹厂日用化学品二厂,同这个厂的一台冷霜自动灌装机配起套来,成为生产“百雀羚”冷霜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祥泰制罐厂试制成功的自动化制罐联合机,只要一个人在机器前面把整张铁皮送进去,铁盒子就能从后面流出来。上海日用化学品二厂试制成功的冷霜自动灌装机,只要把制好的铁盒子放进斗里,它就会自动装料、自动刮平,自动贴锡纸、自动盖盒盖。
这两台自动机在两个厂制成以后,虽然都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祥泰厂每天仍然要把近万打铁盒子底盘和盖头用油纸包好,装进一百多只大箱子,用汽车运到日用化学品二厂去。日用化学品二厂接到箱子后,又要开箱拆包。这样,要花费很多包装材料和运力,而且送多了堆放不下,送少了供不应求,使双方都很为难。两个厂的职工就都议论着要把这两台机器配成一条龙。
自动制罐联合机的主要制造者之一、四十四岁的老工人顾伯龙说:“我们搞革新,一不为名,二不为利,自动制罐联合机送给日用化学品二厂配成套,技术革命可以大显威风。”剪板工人陆桂生说:“我们搞生产只有一个目的: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有利无利都要从这个根本目的出发。”大家一致认为,两套机器合成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有三大好处:第一、当前的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第二、花在运输上的费用和劳动可以大大减少;第三、日用化学品二厂变成全能厂,从长远来看,更是有利。
祥泰厂工人要把自动制罐联合机送出去的建议,得到了领导上的同意和支持。他们说干就干,一齐动手,欢天喜地地把机器拆下来,擦得雪亮,选派了一个以顾伯龙师傅为首的技术小组把它送到日用化学品二厂,并帮助安装,帮助那里的工人兄弟掌握制罐机的操作技术。
祥泰厂工人的崇高风格,受到了日用化学品二厂工人们的热烈赞扬和欢迎。党支部书记、厂长带领全厂工人拥在门口,敲锣打鼓,迎接祥泰厂送“宝”来的技术小组。经过两厂工人二十天的协力奋战,两台自动机联接起来了。冷霜生产自动化的实现,不仅使产量提高五倍以上,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质量提高,而且节约了运输费用。这件事情大大鼓舞了日用化学品二厂职工的干劲,全厂掀起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高潮。
祥泰厂工人把自动制罐联合机送走以后,又立下雄心大志:要继续制造这种机器,做好一台送走一台,使所有的日用化学品工厂都像二厂一样,成为全盘联动化的工厂。同时,他们自己积极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如生产灯泡螺丝蒂头、香水精瓶盖、干湿器、杀蛹器等,为国家提供大量迫切需要的产品。
祥泰厂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全市工厂和工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跟祥泰厂生产任务相同的嘉美制罐厂,决心向祥泰厂学习,也把自己革新成功的自动制罐机送给生产日用化学品的姊妹厂用。家庭工业社需要这种机器,但没有自动包装机跟它配套,这个厂就集中二十多个工人试制这种机器,现已获得初步成功。一向专门为日用化学品工厂服务的上海油脂化学机器厂的职工说,祥泰厂不是机器厂,造了机器送给人家,我们机器厂更应该这样做。信德软管厂胶木压机坏了,送到这个机器厂修理,正赶上翻砂炉因故停开,工人们就把机件拿到兄弟工厂去加工,使信德厂的机器迅速投入了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