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阅读
  • 0回复

阳城乡邮建设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2-02
第2版()
专栏:

  阳城乡邮建设成功
【太岳电】阳城乡邮建设试验成功,又快又节省民力。阳城原有乡村邮递工作,均采用各区雇用邮工传递。全县六个区共雇有邮工卅人,只能到各行政村,较大之自然村的报纸书信的传递,均利用使人捎带或派差去送。据二、四区统计,一年内使用民力就有六千六百六十个。而三十个邮工每年又需小米三百零二石四斗。邮工在区公所还当通信员、做事务、有时反耽误了报纸信件的传递。如三区的史家岭行政村离城才十里,七月十五日的报纸,二十一日还未看到,最后还是便人捎去的,没便人就等十天半月,甚至还会遗失。有些自然村派小学生或妇女半劳力取报,也经常是人去了,报没来,报来了,人没去,浪费民力大。今年六月四日,县府开区长会议时,检讨了去过的乡邮工作,决定了改进办法。以送快与节省为原则。六月六日先到二区开始实验,随后推行到一、四区,七、八月间就普及全县。其办法是:在区公所按土地确定邮工,采用按里计分,按分计工办法。所用工算作差工。每区十六个邮工,每个邮工每月才平均七、八天。全区分建四条邮线,一条邮线四个邮工。一人走一天,一月内也是用七天工。既不误自己的生产,也省下了过去每个邮工八斗米的开支。此项邮工由全区负担。另外把全区分成几条邮线,尽量把有报纸订户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联结起来。十分绕道、耽误时间者,另设一个站。邮工到此站上,将未通邮线村庄之报纸信件放下,由该村庄派人来取。邮工还带上一定数量的邮票,以便利各村有邮寄信件时应用,回来登记。二区分了四条路线,十六个邮工,二百二十二个订报村庄,报纸信件到区后,当天就能传递到订报和收信人手中。各区并做有六七寸长三四寸宽的邮袋,外边写着订户的姓名,把报纸和信件装在里边,防止遗失与传递错误。八月份又改为隔日制。按报纸送到的日子出发。这样节省了三百多石小米。全县有二十四条路线,共贯串村庄四百七十八个。往区里程二千零四十六里,六十里一个工,顶三百三十一个一分工。如以隔日制算,每次需工十七个,全年共用人工二千一百四十一个,省工很多。速度加快了,更没有遗失的现象。据最近检查,又发生了一些问题:现在的隔日制,上往下快,下往上慢。其次,邮工恐感负担重,紧急文件无法传递。经讨论后,又加以改进:乡村邮递工作由分委秘书负责领导,邮工采用工资制度,每工以六十里为标准,按里计米,每里小米一两半,每工合米五斤十两。以双日计算,每人每月小米八十四斤半,合七斗二升。全县用十七人,合八石八斗四升,全年一百零六石八升,比过去还节省一倍多。邮工是半脱离生产的。在区公所所在村,固定人担负,由邮务所统一使用。没有邮务所的地方,由合作社一人兼办或另设专人,均给予适当报酬,以不超过四斗米为标准。其每月出售邮票订报等所提成数亦在内。收入成数多者,津贴少些,少者多津贴。上慢下快的问题,上下邮工规定会合地点,必须见面后互换文件,然后再走。遇有紧急文件,可以多雇一人,也以按里计工的办法给工资。其他少数不通邮线之自然村,仍组织群众自己取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