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贵阳铁路局第一工程处70%的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 哪里出现薄弱环节 就在哪里领导革新 开挖、打眼、装卸、破碎等落后工序已被突破或基本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23
第4版()
专栏:

贵阳铁路局第一工程处70%的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
哪里出现薄弱环节 就在哪里领导革新
开挖、打眼、装卸、破碎等落后工序已被突破或基本突破
本报贵阳22日电 贵阳铁路局第一工程处,经过去年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施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开挖、打眼、装卸和碎石等工序未能突破原有操作方法,使已革新的工序因此受到牵制。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处70%以上的干部响应党的号召,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对技术革新薄弱环节的领导,掀起攻克薄弱环节运动。
为了迅速克服这些薄弱环节,深入到各工地的干部,一面坚持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一面采取看、听、问等方法,及时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逐个解决。深入到一、四大队的干部在劳动中,首先发现一部分基层干部和工人,存在着两种不正确的思想。一种是认为打眼放炮技术要求高,不好搞革新的畏难思想,一种是求全求大的“重洋轻土”思想。比如他们准备制造的打眼机和吊车,本来大部分零件可以用木材做成,但他们却要用钢、铁来做,由于材料缺乏,能制造的机具也搁浅了。
干部们发现这些问题后,当即遵循“技术革命以思想革命为动力”的指导思想,把思想工作和领导技术革新的工作紧密结合进行。一面组织工人批判技术革新中的畏难情绪和求全求大的“重洋轻土”思想,另一方面,针对开挖、打眼、装卸等关键,提出课题,发动工人献策献计。
就在这时候,一大队工人梁宗渠、赵绍清和七大队机具所的工人,制成了甩锤式的打眼机和少先式木吊车,工效分别提高一倍和两倍半,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这两件新工具出现以后,“蹲点”的干部立即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工程处党委也以这两种新工具专门召开了现场会,广泛组织参观。目前,全处已基本实现了手工打眼机械化。
随着技术革新运动的蓬勃开展,干部们进一步加强了技术革新的领导。在对待开挖、打眼、打夯和装卸等工序的关键问题上,干部都亲自参加,帮助解决革新中的具体问题。二大队工人王金成,针对打夯薄弱环节,准备制造一种工效高劳动强度小的套筒打夯机,但由于一部分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迟迟不能实现;在这里“蹲点”的工程处党委第一书记张珍同志知道后,马上组织工程师和老工人和他研究。经过三天的努力,即把套筒打夯机制造成功。
通过干部踏踏实实的工作,全处的开挖、打眼、打夯、装卸等落后工序的施工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在,工地上已经出现了“打眼不动手,装卸不用抬”的生动场面。工效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处每人日产土石方平均不到三立方米,今年上半年每人平均日产已达到七立方米多,增加了一倍以上,保证全处月月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