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支援农业比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25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支援农业比英雄
中共武汉江岸车辆工厂委员会书记 张锐
“工人农民是兄弟,支援农业比英雄,分秒必争造农具,一切为了大丰收。”
这几句话正是表达我厂全体职工积极响应大力支援农业的雄伟号召。“一切为了支援农业,要人就走,设备随到随修,每人至少要为农村做一件好事。”这是全体职工的崇高志向。六级技工张太端师傅,带领三个青年去七家湾支援抗旱,社里派他们在抽水机站负责抽水机、柴油机的修理工作。他们日夜守在电话机旁,只要一有电话就马上动身。有一次夜间接到电话,一夜跑到六十里外的塔子岗乡,为他们修复了抽水机。有一次在胜利乡组装一台新柴油机,因为缺少零件,在农村又配不上,他们就赶回工厂配齐零件再赶回去安装,直到试车正常,教会农民兄弟掌握操作技术,才离开那里。第三次接受了安装九十马力的煤气机,因为机身太大,农村又缺乏运输工具,道路又不好走,运不到安装地点。他们就动脑筋想办法,把能够用四个人抬的零件全部拆下来,最后动员社干部和农民同他们一起把煤气机抬到安装地点,很快就安装起来。这事深深感动了社干部和农民,大家都说:“工厂同志这样无私的支援我们,我们只有好好向他们学习,努力增加生产来报答。”
农民这样感动,工人也进一步得到了教育和启发,体会到帮助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重大意义。因而全厂出现了只要一听说是支援农业的事情,就都抢着干,那怕是自己不懂的工作,也要围拢上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央流动收割队来到黄陂以后,工厂马上就组织了高级技工,带着工具和配件前往支援。当支援的工人到县以后,听说有五部收割机的发电机坏了,急等下地,须立即修理,可是前往支援的工人只有一个电工,要很快修好这五部电机是不可能的。然而,一部收割机,四分钟内就可收麦二百斤,如果晚修一天,每部收割机要少收七万二千斤小麦。在这种情况下,一同去的同志,怎能看着一个电工去慢慢的修啊!机械技术员赵焕彭和钳工刘文生拿出了敢想敢干的劲头,和电工一起抢修这五部电机。他们兵不卸甲,马不停蹄地连夜赶到了收割机的所在地,动手就干了起来。不懂怎么办,一个电工先作示范,其他的工人边学边干,一个电工带着四个生手,一天一夜把五部电机修好了。虽然有点累,可是看到修好的收割机在金黄色的麦海里来回地收割着穗大粒肥的小麦,身上感到轻松极了。
技术下乡不单是帮助修理机器,还要大力培训技工。红旗手范忠志说得好:“帮助农业实现机械化,送几部机床,坏了帮助修,那是不够的,必须教会他们掌握机械,像我们一样能当机器的主人。”因此,他只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就为农业培养了一个熟练的技工。范忠志在今年2月份,随工厂农业访问团到县农具厂和他的徒弟吴恒芬一起改进了工具。这个农场的职工很受感动,写了这样一张大字报:“江岸工厂老大哥,派出代表来送宝,送宝上门呱呱叫,解决关键效果好。机器打眼好又快,一天能干半月活,工具改得灵又巧,效率提高两倍多,我们没有别的说,快造农具多打粮,搬上金银两座山,献给工业老大哥。”
在公社麦收之前,省委指定我厂赶制二百台脱谷机的支援农业任务,很快的传到了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全厂职工无不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因而赢得了时间,完成了任务。
在大造脱谷机的战斗中,锻工江国清组刚接受任务,就遇到了拦路虎,没材料,千急万急也开不了工。因为这件事江国清一夜也没睡好。助手高文少也和师傅一样,心急如火躺不下,夜晚进厂找废料,可是投入生产后又出现了质量差,产量低,供不上加工的情况。他们马上又召开了诸葛亮会,研究了胎模,创造了三天任务一天完成的奇迹。结果在赶制脱谷机中,江国清和高文少两人就提了八项革新,其中锻造搬手,由手工改成压锻,由日产三十多把,提高到三百一十多把。可是车工师傅也不示弱,他们掀起了“想革新海阔天空,闹革命翻天复地”的巧干高潮。车工贺文彬在插床上加中元轮时,一天只能干两个,他说:“这样下去,像小孩吃馍馍,一点一点啃,二百台脱谷机几时干完,误了季节影响麦收,如果被一场雨泡起来,那不成了大问题?”因此,他就动起了脑筋,在随刀架上搞了一个固定架,提高工效七倍。老工人韩昌来,日思夜想,搞了一个曲轴靠模,使曲轴加工提高工效五倍。他们在大闹革新的同时,还如火如荼地开展了竞赛生产运动会,比赛结果一天一公布。你追我赶浪浪急推的劲头,使脱谷机的配件加工进度直线上升。车工郭华利与朱时霖开展了一场对手赛。这两个小伙子在加工曲轴的比赛中,是不分上下的,都完成了三根。第二天刀具都进行了改进,郭华利以九比八的优势战胜了对手。第三天郭华利又以十八比十六的成绩仍占鳌头。两个人又是对手又是朋友,每天收工后都在一起交流经验,第四天比赛又进行了工艺改革,一次正车就可挑成,结果郭华利又以二十八比二十七根仍然领先。朱时霖心想:发展农业是基础,大造脱谷机必须抢季节,早日造成才能保证小麦颗粒归仓,免受风雨造成损失。果然,比赛到第五天,朱时霖就以日产三十二根的成绩刷新了郭华利日产二十八根的纪录。
竞赛以后,问他们哪来的这股劲,他们说:“干什么都离不了粮食,赶造脱谷机就是保粮抢粮,我们能不全力以赴嘛。”就是这个动力,车床边被锻工打成的配件堆成了山。车工又把这座小山很快的搬倒了。这下可把担任组装工作的车间支部书记何斌给急坏了,配件都齐了,可木工开榫这道工序成了关键,影响组装,集中优势兵力也没拿下这一关,急得何斌坐立不安,自己就拿着钻头亲自去干。这样,他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开榫按照老一套,别说一天干十几小时,就是日夜不下火线也白搭。一个跳出手工开榫老圈套的想法,就在他的脑袋里翻来复去的想开了。终于他和工人萧永厚一起创造了开榫机,提高工效四倍多。这一下他坐立不安的心病才算治好了。等生产赶上去以后他说:“为支援农业做了一件大好事,从心眼里感到舒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