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借天借地”一年多熟——江苏南通专区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26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借天借地”一年多熟
——江苏南通专区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经验
新华社调查组、新华日报记者
长江三角洲的南通地区,是个人多地少的著名的经济作物区。全区平均每人一亩三分田,其中棉花、黄麻、薄荷等经济作物占40%。在这样的地区,如何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是人们很关心的一件大事。
充分利用土地和时间
7月,我们遍访南通专区各县,到处看到巧种田的动人景象。密植程度达每亩三千株以上的青玉米,秆壮棒大,已吐红缨。玉米田里都套种着黄豆、糜子、红薯、韭菜等等。有的薄荷田、南瓜田也间作了玉米。大片的棉花开始罩垅现蕾。公社社员自豪地问我们:“你们看,这‘麦套棉’比一熟棉如何?”原来,这里的棉田在不久以前,都收过一茬麦子,在麦子还没有成熟以前,人们就在麦子的行间播下了棉籽,收了麦子就显出了棉花。这里的“套种”、“间作”的花样可以说是新奇众多,如果大致划一下类,至少有这样五大类:粮套粮,粮套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套经济作物,粮套蔬菜,粮和绿肥间作。
更可贵的是,这种套种间作,一年不只一次,而是二次、三次。仅以粮中套粮来说,有的前作是麦子或蚕豆、麦子间作,然后在麦行中播早玉米,麦收后再间种黄豆或晚高粱;有的前作是胡萝卜或绿肥,然后套种春玉米间作糜子,最后套种晚黄豆或荞麦。套种、间作,一年三熟,在南通地区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一年四熟,两年九熟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一年五熟、六熟的奇迹也出现了。
在南通地区,广种十边,寸土必争,也很突出。这里的所有大小路旁,大小沟边,房前舍后,都生长着黄豆、花生、芋头、棉花……。
这样,在整个南通地区,就充分地利用了土地、空间和时间,达到多种多收的增产目的。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他们是“借天借地,一亩顶几亩,一年等于十三个半月。”
可能有人会问:种得那样杂、那样多,庄稼能长得好吗?其实,这种疑问在刚开始大量推广套种复种的时候,在当地就已碰到过。有人说:迭种不能迭收,多种会“痨田”(指地力减退)。这种顾虑,已经被几年来的事实,特别是眼前茁壮的庄稼消除了。我们在南通地区周游了一千多里,所到之处,各种作物都生长得很好,许多地方的玉米、棉花、黄豆等作物,比我们在其他地区看到单作的同种作物长得并不坏。
肥料挂帅 巧排茬口
合理轮作 四季不闲
一年几熟,是不是因为南通地区自然条件特别优越呢?比之我国北方某些地区,这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是长一点,但就全部自然条件来看,并不是最好。这里的土地,有粘土、轻沙土、重沙土、沙黄土和沿海的盐碱土;全年无霜期二百二十天到二百五十天;气温最高达四十度,最低零下五度,平均在十五度左右;面临黄海,常受台风威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在这样的土地上,能够作到多种多收,并且土地越种越肥,重要原因之一,是发挥了人民公社集体耕作制度的优越性,对土地实行了又“取”又“给”的有效措施,妥善地解决了利用地力和培养地力的矛盾。
向土地要粮食,也给土地以“粮食”。在“给”当中,由肥料挂帅。中共南通地委根据复种指数提高,需要大量增加肥料、增进地力的要求,最先提出了“像抓粮食一样的抓绿肥,像办工厂一样的办猪场”的战斗口号,同时总结了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创造了积肥用肥的“九字”法。积肥用肥“九字”法的贯彻执行,大大地扩大了肥源,几乎一切杂物野草,都成了宝贵的肥料,保证了增加复种指数后土地对肥料的需求。
在肥料挂帅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抓准农时,巧排茬口,合理轮作,四季不闲。套作复种,几种作物在同一块田里同时生长,如果一着失错,就会影响全局。所以各人民公社在规划套作复种时,都从全年以至二年、三年的增产目标出发,瞻前顾后,举一反三,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在套种间作作物的配合上,他们采取了高秆作物和低秆作物结合,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结合,生育期长的和生育期短的作物结合等办法。布局合理,再加上播种及时,管得精细,不仅保证了套种、复种的各种作物普遍生长良好,样样丰收,而且培养了地力。启东县寅阳人民公社第七大队创造的“麦—棉—黄豆、绿肥—玉米、黄豆—麦”循环轮作法,就是既保证了粮、棉、油、肥样样丰收,又保证了地力不因多种而瘠薄。1959年,这个队在原有耕地面积上,将麦子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单产比1957年增加60%;棉花在连续遭受干旱和台风灾害的情况下,产量仍不低于大丰收的1958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了65%,单产增加了31%;蚕豆和绿肥产量也都大大增加。今年,已经收获到手的麦子、蚕豆和绿肥的种植面积,又比去年扩大了一倍,麦子单产又增加了14%,蚕豆和绿肥产量都翻了一番。
集中劳力主攻农业
因地制宜革新工具
南通地区由于经济作物比重大,培植工作本来就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大跃进以来,由于工业、文教和福利等事业的大发展,又占用了一部分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复种指数的增长,劳动力越来越感到紧张。针对这种形势,中共南通地委及时而明确地提出了要集中优势兵力,主攻田间管理,并且坚决地贯彻执行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劳动力问题的指示。因此,在种、收、管齐头并进最紧张的夏季农忙期间,普遍作到了粮、棉田间管理两不误。
同时,大量推广用之有效的新工具,使时间性较强的农活抢到季节前头,保证复种不误农时,前后紧密衔接,让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成长。今年,全专区共推广了三万部“广西五九—三型”插秧机,经过因地制宜的适当修改,大部分发挥了作用。单是如东一个县就用插秧机插秧十五万亩,比手工插秧节约了二十多万个人工。因而许多公社今年晚稻插秧结束的时间,比去年中稻还早。有些县、社还创造了适应套种、间作和种植经济作物技术要求的新工具。例如棉花钻麦条播机、玉米打塘机、黄麻播种机等。中共南通地委和各县县委、公社党委,正积极考虑和研究创造一套适应套作复种要求的从播种到田间管理、收割、加工保管的新工具,从根本上解决复种指数提高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全面安排 粮棉双跃进
人多地少的南通地区,在历史上就有些农民试图在有限的土地上多争取一点收成,因此零零星星地出现过套种、间作的作法。但在解放以前,个体的小农经济的微弱力量,加上反动统治阶级的惨重剥削和压榨,这种创造无法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得到应用。解放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实现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套种、间作才成为夺取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逐渐扩大开来。特别是大跃进和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以后,中共南通地委根据党中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条件,拟定了以粮为纲,粮棉并举,统一安排,全面跃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为实现这个方针,各级党委经过深入发动群众,总结群众中的各种先进经验,将套种、间作、复种作为改革耕作制度的革命性措施,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大力推广。一方面普遍动员群众,人人献计,巧管复种,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时,从地、县、公社直到大队党支部,各级领导干部,将群众中最好的经验集中起来,通过广种试验田、指挥田、尖端田,加以提高推广。今年,套种、间作、复种的方法,在全区得到了全面推广,并且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全区今年复种指数达到230%。
随着套种、间作、复种面积的迅速扩展,南通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特别是粮食生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一向粮食不能自给,需要国家从外地调进粮食供应的经济作物地区,近几年来,调进粮食的数字逐年下降,1957年调进六亿三千万斤,1958年减少到四亿六千万斤,1959年又减少二亿二千四百万斤。同时,棉花、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正在上升,1957年棉花产量是一百五十万担,1959年就增到一百八十五万二千担;在这期间,林、牧、副、渔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今年,随着套种、间作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全区人民公社社员,对于中共南通地委提出的在保证完成为国家生产大量工业原料任务的同时,争取粮食自给并略有节余的光荣任务,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