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沪东造船厂轮机车间找到提高革新项目正常使用率的好办法 群众充分议论 群众集体改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26
第3版()
专栏:

沪东造船厂轮机车间找到提高革新项目正常使用率的好办法
群众充分议论 群众集体改进
本报上海25日电 上海沪东造船厂轮机车间领导干部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工段、小组广泛发动群众对技术革新项目发议论,提建议,使原来不巩固的技术革新项目迅速地正常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持续跃进。
今年3、4月间,这个车间的职工在三次技术革新高潮中创制了大批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是,有一部分设备由于本身还有缺点,领导方面重视或支持不够,以致尚未用于生产或用得不正常。4月中旬起,车间领导方面就开始抓巩固、推广、提高工作,大会小会开过好些次,数度号召大家“要大抓巩固、推广、提高工作”、“对待新生事物要热情”。这样抓了一个多月,五十七项重大革新项目能够用于生产的仍然仅占68%,其中有的使用得还不正常。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车间党总支书记、车间主任等人到机床旁边征求工人意见。工人们对“光是口头上号召”的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马上改变作法,分头深入工段、小组,认真发动大家对革新项目展开大议论,大改进。结果,三天之内,就使95%以上的重大革新项目正常使用起来。
在这三天当中,车间里议论纷纷,热气腾腾。工人们纷纷在机床旁边开小组会,议论每个革新项目能不能用?为什么不用?缺点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改进?他们从对革新项目的不同认识、设备本身的缺点、操作问题等各个方面,充分进行暴露,分析,研究。不仅工人群众议论,而且干部和技术人员也下到原来搞革新的小组,和工人一起议论。会上各抒己见,当场把机器零件拆开来逐个检查,找原因,想办法,马上动手改进。
在这一场群众性的大议论中,职工们的思想认识越议越统一,技术方面的问题越议越明确。轮机总工段混合分工段曾经用土办法完成了拉齿机、多边机等重大革新,原来由于结构不够精密,走刀不灵活,加工出的零件不够光滑,有的工人用不顺手,就又拿起锉刀用手工干起来。小组里开始议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有的工人对能不能改好仍然信心不足,说:“还是弄部洋机床来,用起来便当!”别的工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说:“刚生下来的小孩,总是不会跑路的,需要大人抚养。”“新买来的洋机床,也常出毛病,总得修修弄弄才能用得顺手。”他们还举出过去搞的土铡床的例子,开始也不好用,后来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改进,就很好用了,对完成生产计划出了很大一把力。经过这番议论,大家的认识统一了,决定马上改进。他们把多边机拆开,检查一个个零件。夹具夹不紧,中心不对,技术人员马上画出图纸,工人找来材料,另外做了一副夹具。试车,还不行,便再找毛病;后来又改进了自动装置,多边机就正常使用起来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职工也把拉齿机拆开检查,改了试,试了改,先后经过四次试车,终于使拉齿机作到走刀灵活,操作方便,加工出的牙齿也光滑了。
通过大议论,大改进,不仅巩固了原有的革新项目,而且发展了技术革新成果。不少原来是半机械化的设备,已经发展成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的;有些单件的革新,已经联结成流水线。就在群众边议论边改进的基础上,车间里进一步组成了四条流水生产线。弯制船上各种用途各种形状的管子,是一项复杂而劳累的工作。在3、4月间的技术革新高潮中,职工们制造了几部土弯管机,使船上95%的管子由人工热弯改成了机器冷弯,同时制造成装砂机代替人工装砂,大大改变了弯管工作落后的技术面貌。在这次议论中,工人出身的车间副主任沈裕生,又和弯管工人一起研究,并且经过有关设计部门的协助,试验成功一种新的弯管技术,使弯管效率和质量又提高一步。
通过群众大发议论,也发现了管理工作和劳动组织方面的一些问题。车间领导方面都及时作了改进。6月份,全车间提前三天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生产比5月份增长了将近4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