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嘉陵江边的新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29
第8版()
专栏:

嘉陵江边的新歌
满山青
养女莫嫁礼安乡,
十个梁子九个光。
这首歌谣,不知在嘉陵江边流传过多少年。
秀丽的嘉陵江,像一幅浅蓝色的长锦,静静地向南流去,它流过的土地,大都是沃土良田,却也有贫穷荒凉的地方。嘉陵江流入四川武胜境内,绕了一个大圈,这个大圈子里的土地,又薄又瘦,遍地鹅卵石,不长庄稼,每年种上点豌豆、红苕,常常得不到收成。在反动统治时期,地主残酷剥削农民,当地人民生活苦极了。外地作父母的,不忍心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里来挨冻受饿;这里的年轻小伙子,终年为生活劳累,有的满过三十七、八岁,还没法娶亲。解放以后,经过合作化,虽然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未根本改变过去的情况。这地方,就是武胜过去的礼安乡。现在的礼安乡,办起人民公社,已经根本改变样子了。
初夏五月的早晨,礼安公社的社员们,个个喜气洋洋,迎着初升的太阳,踏着晶莹的露水珠,走进金波起伏的麦田,挥动镰刀,向土地索回自己用勤劳换来的丰硕果实。小伙子和姑娘们,哼着赞美公社的歌曲,不时从麦穗丛中抬起头来,微笑着彼此张望。老生产队长面对这一片欢乐的景况,心里正筹划着一件喜事:为儿子举行婚礼。
老生产队长何绍远,是个五十多岁留着些花白胡须的精干老人,他曾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滋味。很小他就给地主家放牛,后来,当过佃户,拉过船,下过金洞淘金,三十多岁才娶亲安家。吃够了苦的人,最容易领会到甜的滋味。去年秋天,公社党委号召驯服穷山野岭,挖绝穷根。老队长一听这消息,浑身是劲,带着生产队的二十多个社员,投入了这场攻山改土的战斗。人人起早睡晚,搬石挑土,经过几天紧张的劳动,就把一片鹅卵石纵横的荒丘,变成了土层肥厚的平坝。今年,这里第一次长出了小麦,麦穗长得又长又大,迎风起舞。
第一个好收成,就够人们欢乐了,再听说老队长家娶媳妇,大家更高兴得了不得,收了工就忙着收拾打扮,赶来祝贺。公社文工团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带上胡琴、笛子,也赶了来。老队长穿一身青布新衣,笑弯了嘴角,点头接待来祝贺的客人。
客人们一来就动手帮忙:在墙上端端正正挂张毛主席像,再把饭桌往后边一顺,照上雪亮的煤气灯,集体食堂就变成了礼堂。
婚礼开始,公社党委张书记上台讲话,他说:“今年光坡梁子长出了好庄稼。这跟老何家娶媳妇合在一起,就叫‘双喜临门’。过去,外地姑娘不肯嫁到礼安乡来,现在不了……”张书记的话还没有讲完,大家都笑了起来。穿着一身红花衣衫的新娘子,刷的红了脸,赶快低下头去,只顾抿着嘴笑。原来,这十八岁的新娘子就是外地来的姑娘,她家住在岳池的石盘公社,那是个土质好、出产好的地方,隔礼安公社有八、九里路程。几个月以前,她才被人介绍跟老队长的儿子认识。老队长的儿子何先堤,今年刚好二十岁,是个勤劳朴实的小伙子,公社的“五好社员”,曾获得过许多次奖励,在攻山改土的运动中,他是一名最出色的劳动标兵。姑娘来过这里一次,就深深爱上了这地方的土地,这地方的庄稼,更爱上了这地方人们的冲天干劲。她很快就跟何家小伙子订了婚。张书记继续说:“现在看来,‘养女莫嫁礼安乡,十个梁子九个光’这歌谣,应该过时作废了。”屋子里又扬起一阵爽朗的笑声。有几个老大娘,轻声地啧啧笑着说道:“看那张书记,真会翻老话哩!”
接着,文工团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唱起一支赞歌:
嘉陵江水长又长,
岸上有个礼安乡,
小麦油菜齐丰收,
如今礼安大变样。…………
欢乐的歌声,唱得人们心花怒放。老队长听着歌,望了望满屋的乡亲,望了望并肩坐在面前的儿子和儿媳,他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像,感到自己多么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