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30
第1版()
专栏:社论

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新发展
河北省吴桥县“二五制”的领导方法,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各地在推行“二五制”的过程中,这种领导方法,促使了县、公社、管理区各级干部集中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踏踏实实地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广大干部通过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更加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农业生产。很好地总结推行“二五制”以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新经验,使这种领导制度更加完善,是很有意义的。
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这几年来,各地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了这种作法。种“试验田”、建立“指挥田”、“田间会师”,等等,都是这种性质的作法。不过,推行“二五制”以来,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做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更多了,也比以往更有组织了,对生产的领导也更扎实、更具体、更及时了。从吴桥县的情况来看,县一级机关能够经常保持70%以上的干部深入到生产小队去劳动和工作,其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干部在生产队落脚蹲点,常年固定包队;公社和管理区绝大多数干部都已经固定包队,各业务部门的干部也经常有70%左右深入到第一线去,一面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一面开展本身的业务工作。在“二五制”的五天当中,吴桥县所有固定包队的干部,一般白天都和社员一起劳动,利用早晚和生产空隙进行“转”和“帮”。不固定包队的干部,在五天内一般也有两天到三天的时间深入一点参加劳动,其余时间着重“转”面,进行检查和帮助工作。在其他许多推行“二五制”的地方,一般也采取了相类似的作法。这种情况说明,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是实行“二五制”的中心内容,它不仅使种“试验田”、建立“指挥田”、“田间会师”等作法有了新发展,而且进一步贯彻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加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加强了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同时使有关的部门工作围绕着农业这一中心工作实现了新的跃进。
究竟怎样才能妥当地参加生产,又指导好生产呢?是不是只要劳动得好,或者说只要到了生产现场就行了呢?许多事实证明,干部和群众一起劳动得好,对群众的影响和鼓舞作用是很大的,但是,干部深入工作和下放劳动锻炼不同,和社员参加劳动也不同。干部参加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领导生产,因此一个干部下去的作用,决不应当只等于为生产队增加了一名劳动力。根据许多干部执行“二五制”的体验,正确的作法应当是既劳动,又领导,既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又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这就是说,当和社员一同劳动的时候,既要像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努力劳动,又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领导责任;当执行领导工作职能的时候,也一时一刻不能忘记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大家应当明确,所有干部深入下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首先去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毫无特殊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和群众广交知心朋友,并且倾听群众的呼声,学习群众的长处,总结群众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去进行领导,更好地发挥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作用。如果放不下架子,不去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就是天天在生产第一线上,也仍然免不了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每个干部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当中,要做到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参加生产的目的是要研究生产,指导生产。所以在劳动的时候,不能只是一股劲地闷着头干活,应当有干、有看、有想,有说有问,处处作“有心人”,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适当地处理问题,并且注意启发和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既劳动得好,又领导得好。
干部参加生产,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这是不同于一般劳动者的主要表现。到什么场合去参加生产,参加什么样的农活,同什么人一起劳动,在参加劳动当中着重研究什么问题,或者要总结哪方面的经验,等等,事先都应当心中有数。参加生产的计划性、目的性怎样,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生产的好坏。农业生产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仅一个时期的农活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天内,也往往会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农活同时进行,因此,干部在参加生产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要选择当地当时最带关键性的、对当前生产最起作用的农活去参加。这样做才便于发现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取得经验,指导一般,对于参加劳动的场合和共同劳动的对象,也要根据实现领导的目的而定。一般说来,应当到干活的人最多的地方去,到基本群众中去。有些时候,为了开展某一件新的工作,及时取得经验,推动一般,就可以到条件较好、工作先进的地区去,同最有创造革新精神的人一起劳动。如果为着加强某一方面的薄弱环节,或者为了帮助后进赶上先进,就应当到条件差、问题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去,也就是到矛盾比较复杂的地方去。只有认真作好这种具体安排,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行“二五制”,才不是形式主义地推行“二五制”。
当然,为了要全面指导好生产还必须善于运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法,真正做到“一处花开,遍地结果”。干部在深入下去的五天当中,一方面要求在蹲点的时候切实做好工作,力争走在前面;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做好总结和推广经验的工作。尽管干部分工负责的工作范围有大有小,但是在领导方法上都有一个点和面的结合问题。干部蹲点,深入现场,到发生问题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比起只靠听汇报,发指示,无疑地要好得多,一定会把工作做得又深,又细,又快,又好。干部蹲点的作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进一步调整了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上下级干部的关系和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对群众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和启发作用。广大群众歌颂蹲点的干部说:“干部来带头,我们要加油,干部来搬砖,我们要修楼。”可以见得,广大干部蹲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同甘共苦,亲如一家,群众的干劲就会油然而生,生产热情就会大大高涨。干部这种模范行动也将启发群众去进一步树立主人翁的感觉,提高群众自己办好自己事业的信心和能力,鼓舞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搞生产和办好公社。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当然要善于给下级干部和群众提意见、作指示,善于出主意想办法,但是领导作用并不只表现在出主意想办法上,还表现在用自己的思想作风,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模范作用去鼓舞和启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对于干部深入下去的蹲点作用应当特别重视。
在把点搞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些经验去指导一般。如果只蹲点,丢掉了面,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而有了对于面的了解,也就可以补充点的经验的不足。所以,蹲点和转面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大批干部深入下去,在大面积上蹲点,这是一种新气象。从吴桥县来看,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各级干部,分别包了二千九百六十个生产小队,落脚蹲点。这大不同于过去临时工作组的典型试验,只是三个点、五个点,现在则是每个生产小队都成为点。每个点的群众中都有那里的诸葛亮,都有自己的经验被迅速及时地总结出来,又被迅速及时地传播到面上去。在全县范围内来说,就不是只凭少数的点来推动广大的面,而是所有的生产小队都发挥出推动面的点的作用,实际上形成了经验大交流。各生产队、管理区、公社先进经验层出不穷,互相补充,这就促进了生产的不断高涨。由此看来,蹲点和转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二五制”执行的过程中,也有新的发展,应该广为提倡,不断提高。         
县、公社干部深入生产小队,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中,必须帮助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绝不是包办代替基层干部的工作,应当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尽一切努力加强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把生产领导得更好,把公社办得更好。推行“二五制”以来,许多地方在帮助基层干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有的地方干部深入到生产小队以后实行了“三帮”:第一叫做帮“精神”,就是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思想水平,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第二是帮分析能力,通过帮助基层干部处理当前工作,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第三帮办法,及时地出主意、想办法,传播各地的先进经验,帮助基层干部解决某些实际困难问题,特别是帮助他们健全和改进工作制度,帮助他们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这就是说,要帮好就需要帮得全面。既要帮政治、帮思想,也要帮具体办法;既要帮助做好经济工作,也要帮助做好人的工作。要帮先进,更要帮落后。总之,深入下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帮得好,不只是帮助和启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振奋起来,自己动手解决前进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帮助和启发广大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群众也来参加领导,关心全队和全社的事情,主动地出主意、想办法,当家作主人。这就特别需要加强生产小队、以至作业小组的工作;健全党、团的支部和小组的工作,健全基层的集体领导,使党支部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基层工作越做越深、越细、越好。
要帮好,首先需要学好。事实已经证明,干部深入下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干部,加强基层工作,同时,由于集中了群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也大大丰富了领导,提高了上面下去的干部。广大革命群众是智慧的海洋,在他们之中大有可学。随时随地注意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有的地方,干部深入到生产小队以后,实行了“三学”,学习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坚定的阶级立场、革命干劲和优良作风,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学习他们的生产知识。他们在“干”和“转”中去学,在“帮”的时候也注意了“学”。这样,当好了学生,才能不断增长领导工作的才干,当好先生。所以,在“二五制”贯彻执行得好的地区,已经形成上下干部全面提高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广大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提高的大好局面。
“二五制”这一优良的领导方法的优越性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希望各级党委注意研究和总结推行“二五制”以来的经验;没有推行的地方、或者推行得不好的地方,应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赶快运用“二五制”的基本精神,把本地区的农村工作大大提高一步。
(这一社论是本报编辑部和河北日报编辑部共同写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