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红石山夺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7-30
第3版()
专栏:

红石山夺矿记
本报记者 冯健 唐荧
“幸福巷”
动身去龙烟钢铁公司以前,就听说那里的矿山有一个“幸福巷”,矿采得多,运得快,工人劳动条件好,为坑下开采的矿山指明了一个技术改造的方向。刚到矿山,我们由一位年青的副坑长引导,参观了这个有名的坑下巷道。
这“幸福巷”果然名不虚传。沿着缓缓倾斜的阶梯下行,充足、清新的空气拂面而来,使人感到凉爽宜人。一长列日光灯,把巷道照亮了,走路不需打手电筒。矿工们在这里劳动轻松愉快,时常抽点时间把巷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少看到泥水、石碴和烟尘。
幸福巷是龙烟钢铁公司烟筒山矿的一个坑下运输咽喉。上下左右五个平巷的采矿队,每天采出一千几百吨矿,都要经过这里,从溜矿井运出去。过去用人力推矿车,人来车往,挤挤撞撞,很容易发生撞人或矿车掉道事故。那时候,巷道里很暗,推车工要?喝着打招呼。推车工劳累一天,采出的矿石还运不完。
今年春天,技术革命的风暴,把推车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幸福巷里今天呈现出另一番崭新的景象:一列列矿车,从采矿工作面的溜子前面自动装满矿石,由无极绳牵引着,穿梭般地在巷内平稳行驶。它们自动走到幸福巷的溜矿井,自动把矿石倒出去,然后又鱼贯地走回采矿工作面去。所有这一切,都由坑口的工作台操纵着,进行得井然有序。巷道里只有少数几个运输工,照看着矿车运行。
幸福巷的尾部,是一个采矿队的工作面。这个采矿队的产量高,又是技术革命的先驱,被称为“尖兵采矿队”。我们走进工作面时,三部风钻正在打眼,哒哒地响着。这三部风钻只由一个工人看管。风钻的钎杆飞快地旋转着,水顺着钎杆流进岩孔,变成赤色的岩浆淌了出来。这叫水湿风钻打眼,它消灭了往常打眼时呛人的岩粉和飞扬的烟尘。这个采矿队每天分四班作业,只有十一个人。因为打眼、爆破、扒矿都实现了机械化,每人每天的采矿工效平均达到了二十吨左右。
引导我们参观的副坑长谈,目前幸福巷上下左右的采矿队,每天生产矿石一千五百吨左右,比去年这时候猛增一倍半。运矿工人们胜任愉快地做到了采多少,运多少,而且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
幸福巷里有饮水桶,还用棉套子裹着;有小卖部,热情的售货员,不分昼夜把一些日用物品送到矿工手里;有时还送来热腾腾的豆腐脑儿。沿着巷壁,装有电话,可以随时向地面上报告生产喜讯。还有干燥的休息棚,矿工们能在紧张劳动的空隙坐下来憩息片刻。
坑下的“红星”
龙烟钢铁公司的铁矿山,包括燕然山和烟筒山,连绵几十里长。因为矿石是红色的,矿工们都叫它“红石山”,这幸福巷只不过是整个矿山的一个缩影。今天,无论是红石山坑下的或露天的采矿场、运输网路和机械修理车间,都在大闹采矿方法的革命,运输工具的革命,凿岩技术的革命。
“千百座高炉等着矿石哩。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坑下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千百名采矿工人经常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红星”采矿队的工作面,我们看到了采矿工人用智慧征服矿层的英雄气概:
一个几十米长的采矿面,被矿工们开辟成了两个阶梯。一个阶梯刚放过炮,崩下来的赤色铁矿石,湿漉漉的,在电灯下闪着亮光。火药的硝烟已经散了,扒运工人正在哗啦啦地往下运矿。就在同时,另一个阶梯的工作面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支柱整齐地排列着,四部风钻又哒哒哒地向矿层进军了。
这是一种新的采矿方法。队长牛东计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平行作业,打眼、爆破、扒矿、支柱,几种活一起干,矿工们能大显身手。往日工作面上,不是打眼妨碍扒矿,就是扒矿妨碍打眼,这种苦恼,早已离开了他们的身边。
队员们的“较劲赛”搞得热火朝天。班与班,人与人,真是一个赛过一个。下面是发生在一昼夜内的故事:
7月5日夜班,“神枪手”(这是矿工们给打眼能手起的绰号)赵斌,用一台风钻打眼二十三个,深三十七米,创造了一个新纪录。那“红星”队的采矿工作面,有三十多度倾斜,上下不过一人来高,电灯又不算亮,普通人空手站着还很吃力呢,打眼工握着八十多斤重暴跳不息的风钻,创造了这样高的凿岩纪录确实难得。于是,消息风也似地在坑下传开了。
次日清晨,轮到“神枪手”杨士富上班。他和四个伙伴一到工作面,摆好风管水管,就立即打开风门,使四台风钻的钎头,一齐刺进了坚硬的矿层。这一班,他们创造了四台风钻打眼一百一十八米的新纪录。
两个班连续高产,激励了另一个“神枪手”杨明富。班长胡雅民在班前会上,把前两班的新纪录告诉了他。他心里很佩服赵斌和杨士富,一边也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超过他们。”就在这一班,杨明富同他的助手,用一台风钻打眼二十六个,深四十九米,赛过了赵斌和杨士富。
队员们没有辜负“红星”这个光荣的名字。一年来,矿山几十个采矿队当中,数它的产量最高,“红星”队成了闪耀在红石山坑下一颗真正的“红星”。
矿车革命
红石山坑下蜘蛛网般的运输巷道里,几十部土电车来来往往,像穿梭似的。它跑得很稳,可快可慢,少则拉五、六部矿车,多则拉十几部。这种土电车的运矿效率,比人力推车提高一倍以上,又省人力又安全。坑下流传着一首歌谣:矿车、矿车,你听我说:“昨天我推你,今天你驮我!”
只有推车工,才能真正理解从人力推车到土电车这场矿车革命的伟大意义。用人力推车的时候,推车工干一个班,等于推着一吨半的重车在坑下跑几十里路,工作很紧张,生产还不能大踏步前进。——那时候,坑下运输落后,像块石头一样横在跃进的路上。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电工梁溶。他想:“要增产矿石,一定要攻克这一关。”
一次,他看到卷扬机拉矿车,脑子里蓦地闪出一个念头:“把卷扬机放在一个车架上,安上轱辘,这不就能拉着矿车跑吗?”他决心试制一种坑下运矿的土电车。
在党的鼓励和帮助下,梁溶和技术员、老工人一起,前后进行了一百多次试验,花费了无数的心血。
拿土电车的弓子来说吧。为了使弓子和电线保持良好的接触,梁溶他们修改了十几次,花了整整一个多月工夫。在那些日子里,梁溶同别的电工一起,白天一下班,就跑下巷道,坐上晃晃荡荡的土电车,观察弓子运行的情况。那弓子摇摇摆摆,忽左忽右,碰上电线,发出刺刺的微响。闪亮的火花刺痛了电工们的眼珠,他们就戴上墨色眼镜继续观察。发现了问题,就及时改进……
前进道路上的“石头”终于被搬走了。从今年春天以来,坑内坑外普遍装上了土电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矿石产量步步高升。
掘进的红旗
凿岩风钻的响声停下来了。过一刻,巷道深处传来了隆隆的爆破声。接着,凿岩机忙碌起来,铿锵作响地把岩碴装满斗车,倾泄到巷外的山谷中。——这是闻名全国的“地下尖兵”马万水快速掘进组的工地。他们正在为矿山开辟新采矿工作面打通运输巷道。
马万水小组是矿山掘进的一面红旗。十年前,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第一个全国新纪录,以月掘进二十一点三米的速度闻名全国。到今年5月,他们已经创造了十二次全国新纪录,月掘进达到了六百二十八点二米。今天,他们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熟悉矿山的人知道,一个月掘进巷道几百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掘进工人们必须摸透地层的秘密,用最顽强的意志去征服倾盆大雨般的地下水,征服松得刷刷直淌的流砂,征服硬的、软的,各种各样的岩石。
有一次,马万水小组碰到了被称为“硬岩石之王”的石英石。它的硬度有二十二级,一触风钻,就火星四射,发出当当的金属响声。最好的合金钢钎头,只几分钟就磨钝了。善于识别各种岩石的组长郭进才,立刻在现场召开了“诸葛亮会”。他们想办法先在岩石的下部打眼、放炮,下部掏空了,再在上部打眼、放炮。结果,爆破效率提高得很快,“岩石之王”被制服了。
矿工们说得好:“政治加技术,岩石变豆腐”!
(附图片)
矿山掘进红旗——龙烟钢铁公司井巷工程公司马万水快速掘进小组,今年又创造了月进六百二十八点二米的新纪录。这是这个组的工人正在进行多风钻打眼,准备创造更高的纪录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