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种菜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02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种菜史话 杨旻
蔬菜的种植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已很难说。《庄子》《知北游》篇云:仲尼曰:“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所谓“圃”,也就是菜园。据此,则种菜的历史至少当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上。《诗经》上提到的蔬菜,已不下二三十种;而《周礼》《地官》更提到“场人”和“闾师”两种专官,前者管理公家的场圃,后者管理的是私人的园地。
《尔雅》一书说:“蔬不熟为馑”,“馑”和五谷不登时所发生的“饥”,常常相提并论;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古代人们对种菜是非常重视的。《周礼》《订义》引王昭禹的话说:“先王之时,径行必有桑,疆场必有瓜,所以尽地力而无遗利。”这里所说的“疆场”,是指的没有什么用途的各种或大或小的空闲地。为了不让纳禾稼用的
“场”闲着,在秋收后人们还一定要把它耕辟为圃,到来年秋收时,再筑坚为场,所以《诗经》上说:“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泛胜之书》曾提到在瓜区中种薤或小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套作”的一个例子;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更详细叙述了葱地中种胡荽,麻子地里种芜菁,楮树、槐树育苗地里种麻子的方法,甚至还说到在树荫之下,可以种植蘘荷;这些都是根据蔬菜的特性,从长期的实践中得来的增加蔬菜生产面积的好经验。
古代的政府和知识分子有少数也理解蔬菜生产的重要性。汉代桓帝、和帝时候,政府也曾劝民种植蔬菜,以助五谷,更有趣的是汉朝的龚遂,据说当他作渤海太守的时候,曾具体地指示所属,平均要一口人种一榆树、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相传诸葛亮每到一处一定要命兵士随时随地种植蔓菁。所以至今还有人喜欢称蔓菁为“诸葛菜”。
在种菜的技术上,值得称道的更多。举凡选种、藏种、催芽、育秧、移栽、间拔、嫁接、施肥……,早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上,就已有非常出色的记载。其中有不少甚至在今天仍然值得参考和研究。
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的历史,在我国至迟也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书》《召信臣传》说:“信臣征为少府……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复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可见,到了唐宋时代,温室栽培蔬菜已经是不足为奇了。
据估计,远在公元以前,我国农民栽培的蔬菜,就已达五十来种。其中大多数都一直保留、发展到了现在;少数已变成了其他的品种;更有一些,其名称至今尚未弄清,但又非常耐人寻味。例如《齐民要术》特别推重的“葵”,据说一年可以种三期,其叶随剪随生,以一亩葵计,收获三年,胜作“十顷”谷田。有人认为:这种葵就是广东一带所称的“冬寒菜”,南北许多地方都有生长。
古代人们在种菜业上是作了巨大的努力的,但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数千年来,也总是墨守成规,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解放以后,情况就大大改变,据1959年参加第二次副食品生产会议的三十九个大中城市的统计,蔬菜栽培面积就已达一千一百多万亩,产量达四百七十多亿斤。此外,贵阳市曾创造了在一年中套作、间作九次蔬菜的先进经验;寒冷的东北在一年四季也早已能吃到新鲜蔬菜,近几年来,辽宁省由于推行利用工业废热加热温室和不加温的温室,还使温室生产蔬菜的成本降低不少。
据最近报载:苏联利用电灯光和营养质快速培植蔬菜已得到成功。苏联农业物理学家约费院士介绍试验的情况时说:“在实验室里成长起来的西红柿根本没有见过太阳光,但是它们的味道、成熟期限和收获量却都超过了普通种植的西红柿。”又指出用这种方法培育蔬菜的成本,将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变得和普通暖房的一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