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母猪怀孕抓两头 小猪出生过三关 盛进龙找到养好小猪的规律 七年养猪二千三百多头,只只成活,头头健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03
第3版()
专栏:

母猪怀孕抓两头 小猪出生过三关
盛进龙找到养好小猪的规律
七年养猪二千三百多头,只只成活,头头健壮
本报讯 上海市金山县朱泾人民公社养猪能手盛进龙,从长期的养猪工作实践中,不断吸取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摸索出一条养小猪的规律,从而做到七年不死一头猪。
盛进龙从1953年成立互助组起,先后在三个养猪场工作过。这三个养猪场原来猪都养得不好,特别是从出生到断奶期间的小猪,由于体质弱,更容易死亡。每一窝小猪,死亡三、五头被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可是,盛进龙以自己创造的养猪成绩打破了这个常规,七年来他共养猪二千三百多头,没有死过一头。他豪迈地说:“没有养不好的猪,只有养不好猪的人。”
母猪怀孕抓两头 小猪出生过三关
“抓好两头,过好三关”,小猪就能成长壮大。这是盛进龙摸到的小猪的生长规律。
朱泾公社有一句农谚“种好苗好,苗好稻好”。盛进龙从这句农谚得到启示:要养好小猪,必须从培育胎猪开始。盛进龙从长期实践中发现:母猪怀孕以后的第一个月,胎猪刚刚形成;怀孕的最后一个月,胎猪发育最快。这两个时期都是关键时期,所谓“抓两头”,就是在这两个关键时期,需要特别精心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初期,要多喂含蛋白质丰富的精饲料,忌喂酸食和生食,以防母猪受到刺激而发生流产。怀孕后期,除了增喂精饲料,充分保证胎猪和母猪本身的营养需要以外,还要加强保胎工作。抓好这两头,小猪先天足,就为养好小猪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小猪出生过三关”,这是盛进龙养好小猪的又一条重要经验。有人说,“养猪容易产仔难”。难在哪里呢?因为产仔时,小猪最容易死亡,刚落地的小猪往往藏在草内易被母猪踏死、压死;冷天,容易冻死;猪圈潮湿、肮脏,又容易病死。这就是小猪成活的第一道关口——“出生关”。为了过好这一道关口,每逢母猪产仔时,盛进龙就守在母猪身旁,像助产士侍候产妇一样,细致地做接生工作。在产仔前,为母猪用短稻草垫好草窝;在产仔时,母猪生一头,收拾一头,用干草或布片把小猪全身揩干,挖去小猪口中的污物,给小猪剪脐带。冷天,并将小猪放入早已准备好了的暖窝,然后捧到母猪身边喂奶。
小猪出生以后的十天左右,是小猪成活的又一关——“十天关”。根据盛进龙的经验,在小猪出生后的十天内,必须保证每一头小猪都吃饱奶。这时,盛进龙多给母猪喂一些精饲料,使母猪经常有充足的奶水供给小猪。盛进龙从长期摸索中发现,母猪一般前胸的奶水又多又浓,腹部奶头的奶水又少又淡。一窝小猪当中,常常有一、二头身体特别瘦弱的落脚猪,因为力气小,常常抢不到奶吃。对于这种落脚猪,盛进龙往往捧了去喂奶;喂上几次,小猪习惯了,就固定了奶头。有的母猪生产的小猪过多,奶水不够,盛进龙还为吃不饱的小猪找“保姆”,即把这些小猪放到产仔少的母猪窝里去喂奶。这样,全窝小猪都吃饱奶,发育得好,头头小猪都闯过“十天关”。
小猪逐渐长大以后,母猪奶水的数量愈来愈少,这时又遇到第三关——“十斤关”。这时候,小猪由于吃不饱,常常到处寻食,从母猪食槽中的残羹剩食、垫圈的稻草,直到母猪的屎尿都吃,吃了,便因消化不良而生白痢病,常常造成小猪成批的死亡。盛进龙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给小猪“早开食”。一般小猪出生十天到十五天,就开始喂少量特制的精饲料,例如山芋粉糊和豆腐浆;以后逐渐由精到粗,由少到多。因此,有效地防止了小猪白痢病,使小猪很快地长到十斤重。一过“十斤关”,小猪抵抗力增强了,就容易养活了。早开食就能早断奶,早断奶就能早长肉。盛进龙养的小猪,一般出生四十天断奶,二个月就长到二十五斤到三十斤重,比一般饲养员养的小猪长得快。
从正面和反面 经验中找规律
盛进龙所以能摸索到“抓两头,过三关”的规律,是他在长期的养猪工作中善于接受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并且踏实地、细致地进行研究的结果。
过去,盛进龙的伯父盛其云就是一个养猪能手。盛进龙常常留心研究盛其云的养猪方法,发现他非常讲究饲养管理。例如,喂猪饲料都经过粗细搭配,饲料一定煮熟以后才喂,食槽常常刷洗,猪圈垫草常常换新,冷天还要整晒。清洁工作做得好,猪就很少生病。遇到母猪产仔,即是寒冷的冬夜,他也守候在猪圈旁边,帮助母猪接生。盛进龙把这些好办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具体地运用到自己的养猪工作中去。有一次,他的邻居王永发养的母猪,生下来的小猪全是死胎。死胎也常见,从来没有死得一头不剩的。盛进龙特地到王永发的猪棚里去找原因。他从这里吸取了一条重要的教训:把食槽放在母猪圈的当中,母猪走路时腹部经常碰上石槽,胎猪就会碰坏。
1958年他到朱泾公社光明一队第二养猪场去工作,发现棚内有一圈三十三头断奶小猪,大的大,小的小,肥的肥,瘦的瘦,参差不齐。为什么会这样?他反复细心观察,从猪吃食当中找出了原因,原来这许多小猪在一个大食槽中吃食,力气大的吃得多,结果肥得快;力气小的挤不上,只能吃些下脚残渣,营养不良,所以瘦得很。盛进龙从这里又得出一条经验:不能让体格大小不一的小猪在一起吃“大锅饭”。他想出一个分等饲养方法,把三十三头小猪按照体型大小,分在三个圈内饲养,很快就把这三圈猪都养肥了。
批判接受老经验 不断创造新经验
盛进龙对待老经验,采取又相信但又不迷信的态度。凡是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就相信,无效的就不相信。这种批判地接受历史经验的态度,使他进一步正确地掌握并发展了当地农民中积累的养猪经验。朱泾公社的农民根据老经验,认为母猪瘦的好。他们说:瘦母猪产仔多,母猪肥了要流产。盛进龙从实践中发现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因为瘦母猪固然产仔多,但瘦母猪产的小猪也瘦。为了求取经验,他亲自试养了一头肥母猪,但母猪产仔时发生了难产,几乎产不下小猪来。通过对比试验和分析,他提出一个创造性的见解:母猪不肥不瘦,保持八成膘最适当。
盛进龙并不满足于学习旁人的经验,还从实际出发,从长期的养猪实践中,踏踏实实、细细致致地探索新的经验、新的规律。他从小猪的叫声中研究小猪叫的原因,找出了小猪叫的规律和不同的叫声表示不同的要求,比如:“吱吱,吱吱”的刺耳的声音,是小猪被母猪踩住了;“呜呜,呜呜”,是小猪整个身体被母猪压住而发出的求救声;许多小猪像夏天树上的蝉鸣,说明小猪饿了。过去,小猪断奶时,他总是让母猪留在原圈,把小猪搬往另一个猪圈,结果每次小猪都要整整地叫一夜,第二天普遍跌膘。经过细心分析,他掌握了小猪怕生的习性。以后他改变了做法,让母猪搬到别的圈里,小猪留在原圈,这样就安然无事了。
盛进龙就是这样不断接受各方面的经验——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并在工作中细心地研究,终于摸到了“抓两头,过三关”的养小猪规律,创造了七年不死一头猪的奇迹!
七年不死一头猪 心红手巧创奇迹
盛进龙是怎样当了猪场饲养员的?这里边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七年以前,盛进龙所领导的互助组由于水稻丰收被评为县的模范互助组,他自己也被评为县农业劳动模范。1955年,还是初级合作社的时候,社里办了第一个集体养猪场,养了三十二头猪。饲养员是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缺少养猪经验,养了几个月,死了两头猪,他无论如何再也不肯干了。别的社员也都不肯去养猪,有的嫌脏,有的说猪不好养。就在这时,盛进龙挺身出来要去养猪。许多人问他:“你放着劳动模范不当,去养猪,这是为的啥?”盛进龙回答道:“这是集体的猪呀!如果没人管,死了猪,不是大家都有份吗?”
是集体的猪,就不能让它死掉一头!盛进龙所考虑的不是个人名利,而是集体的利益。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盛进龙的精心培育下,猪养活了,养好了,集体养猪场这棵幼苗成长、茁壮了。
自从市委提出了实现“一亩地一头猪”的号召以后,他对迅速发展养猪业的重要意义体会得更加深刻,他说:“我们多养一头猪,就等于多种一亩地;如果死了一头猪,就等于荒了一亩地。”所以,他能全心全意地做好养猪工作,千方百计养活、养壮每一头大猪和小猪。心红就能手巧。正因为他有了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冲天的干劲,踏踏实实、细细致致的工作作风,才能摸索并掌握小猪生长的规律。
盛进龙做到七年不死一头猪,绝不是偶然的事情。(附图片)
上:上海市金山县朱泾公社养猪能手盛进龙养的一百八十多头猪,只只健壮
下:盛进龙在查看他的小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