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劳动永远是创作的源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03
第8版()
专栏:

劳动永远是创作的源泉 刘勇
我是个很普通的农民。解放前给地主放过牛,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解放后才在夜校学习文化,到1952年下半年,开始学习写稿了。
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分到了田地房屋,第一次在自己的田地上劳动的时候,心里乐得开了花。我们把田地当成了宝贝,深耕细作,多施肥料,多打粮食,建设我们的新农村。在劳动中出现了很多英雄模范,我和他们一起劳动,我很爱他们。这时候,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我能编些山歌把心里的快乐唱出来,把大家的劳动热情唱出来,那多好啊!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们的王区委,王区委热情地鼓励我,跟我谈农村的发展前途,又送我到县里的干部训练班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翻身的道理,看清了农村的发展前途。有一天,我们在山上开荒时,就编了一首山歌:
想起翻身爱唱歌,
歌声震动荒山坡,
千锄万锄开荒土,
到处都把种子播,
建设我们新农村,
子子孙孙幸福多。
这样的山歌一唱起来,更加鼓舞了大家的劳动热情和斗争意志。旱田没有水,大家就在山上开了塘,千年的荒地,开成了水田,那股子干劲多大呀!我就地编了一首山歌:
张飞大吼一声,
河水倒流,
吓的曹操,
忙把兵收;
我们一声啊嗬,
地动山摇,
清清水库,
飞上山腰,
荒山变禾,
白云里种稻!
从此,我就利用山歌鼓舞大家的劳动热情,劳动又给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就这样,劳动——创作——劳动——创作,真是森林当笔天当纸也是写不完的。
可以写的东西那么多,写什么?我是这样做的:党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我就写什么;干什么,就写什么。我不仅参加劳动,而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例如党号召我们多种双季稻,我就带头种,不仅在平原种,而且在从来没有种过双季稻的高山上也种了。当时有些右倾保守分子说我们是“野猫子想得天鹅肉吃”,并且打破锣,我们没有听他们的,坚决听党的话,照着党所说的去做,结果获得了大丰收。收割的那一天,大家笑逐颜开,干劲冲天,我一面割禾,一面看了看大家的喜悦情绪,又看了看那丰收的场面,就随口编了一首:
当天是草帽,白云是围腰,
镰刀嚓嚓响,禾蔸唰唰倒,
谷往山下送,车子唧唧叫,
人在山上笑,歌声云里飘。
有一次,我们冒着大北风送肥料,跑得飞快,随口就编了一首:
手推车子送肥料,
北风和我来赛跑,
我在前面呵呵笑,
风儿气得呼呼叫。
同时,参加这样的劳动也改变了我的思想感情。在送肥料的时候我对支书这样说:“支书,北风刮得太大了,真是冷死人!”支书说:
“我们自己冷没有关系,就是怕把麦子吹坏了。”肥料快送完了,我对支书说:“支书,我们送完肥料就回去烤火吧。”支书说:“不能烤火,要把肥料培在麦蔸蔸旁边,保护麦苗。”我们把肥料培完了,我又说:“支书,这回我们可以回去烤火了吧?”支书说:“我们队的培完了,别队的还没有培完,我们要有福同享,有灾同当,帮别队去培吧!”很明显,我们两人的谈话,完全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当然,我要好好向他学习。在经常和他一起劳动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逐渐和他打成一片了。
参加劳动,能增加生产知识和熟悉生产技术。我虽然在农村劳动有二十多年了,学会了干很多农活,但还是有些活不会干,特别是新的生产技术。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捞鱼》的小说,写完请渔民同志提意见。他们说:“别的意见我提不出来,只有一个意见:唱起山歌去捞鱼,这不合乎事实,因为鱼最精灵,它一听到歌声都跑光了。我们去捞鱼的时候总是不声不响的,即使需要说两句话,也是小声小气的。”谢天谢地,我多亏把这个稿子先请他们提意见,否则就要闹出笑话来。我又觉得光是这样问一下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跟他们一道去捞鱼。在捞鱼中,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如何划桨,如何撒网,如何观察鱼浪,如何收网……别看这都是一些技术问题,这些技术就最能表现一个渔民的老练、机智,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丰满了。
在劳动中,新人新事真是层出不穷。去年搞双抢的时候,我负责一个作业组的工作,向上级保证十天完成任务。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群众不但实干苦干而且巧干。特别是我们的党总支书记(她是个女同志),每次来的时候,不是挑一担凉茶,就是挑一担饭菜,身上经常带了清凉油、人丹、一片丹等药品,还带了两块竹板板,休息时给我们唱快板,唱的尽是双抢中的英雄人物,既使我们得到了娱乐,又使我们受到了教育。我们生怕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几次请求出夜工,她坚决不肯,但她对生产又非常关心,每次来的时候,除了仔细地观察外,还问我们有没有困难和问题,我们说没有。谁知她到处跑一圈,问题不少,谁的禾把没有打干净,谁打禾掉了谷子,食堂里还可以减少一个劳动力……她指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天天在这里为什么没有发现?因为我工作不深入。我们的总支书记仅仅是千千万万干部中的一个,我真从心眼里佩服他们,敬爱他们,只有好好向他们学习,从劳动中向他们学习,从激烈的斗争中向他们学习,才能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有一天,我们打禾打得很起劲的时候,总支书记跑来了。她一把揪住青年妇女王桂英的手,说:“桂英,你怎么也在这水田里割禾?”王桂英说:“书记,双抢如抢宝,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割禾?”书记指着王桂英的鼻子严肃而又亲切地说:“你呀,乌龟吃萤火虫,自己心里明白,上个月这几天你……”王桂英的脸一下子就涨得绯红。总支书记好像下命令一样说:“桂英,你赶快回去晒谷,过三、四天再到这水田里来搞。走吧!”桂英只好服服贴贴地走了。看呀!我们的总支书记关心群众生活,到了多么深切的程度啊!
大家觉得党这样关心我们,我们就要拿出更大的干劲来,报答党,结果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总支书记那种优良的工作作风感动了我,群众的冲天干劲感动了我,我就以双抢为题材写出了一篇小说。
至于时间问题,现在农村虽然很忙,但还是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每天有四、五小时来看书或写东西。有人说,这四、五小时就应该很好的休息休息,我觉得:肩不要挑,手不要提了,脚不要跑了,坐下来看看书或写一写,这不是休息又是什么?这几个小时如果把脑筋用痛了,去猛干一场,脑筋就不痛了;猛干一场如果累了,坐下来看看书或写写,又不累了。脑力与体力交换使用,既不会用坏脑筋,也不会累坏身体;既是劳动,又是休息。这样一来,很少生病。我就很少生过病!
我深深体会到:党提出的“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像我们这样一些搓泥巴坨的,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享受者,而且还能著书立说了。我不是说我是个作家,而是说我们工农兵中已经出现了作家。我们坚决拥护这个方针、政策。劳动永远是创作的源泉,我要在农村劳动一辈子。
〔作者是湖南湘乡县泉塘人民公社社员,参加文代大会的湖南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