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红旗越举越高——记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仓库保管员樊光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07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红旗越举越高
——记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仓库保管员樊光荣 本报记者朱实 李世义
5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成都市贸易公司五一二仓库,一进办公室,就看见正面墙壁上有个装着一排排电表、大小灯泡、开关、传话器、听话器的木箱子。原来,这就是仓库管理员樊光荣在党和群众支持下创造的“十防自动线”的控制台——仓库的头脑。
这箱子上方牵出红红绿绿的胶线,那是通到仓库去的神经。管理员将商品按不同性质、特点储存时,就调好了商品共同的“正常体温”和“正常湿度”,把易燃的和易遭虫、鼠危害的放在一起,装上仪器,等电流一通,控制台就自动工作起来。如果库内温度升高,导电温度计的水银柱便上升,当到达“正常体温”的警界线时,控制台上的灯光刷地亮了。管理员立即扳开一个开关,通风器便呜呜地欢唱着,为仓库退热。当指示“治病情况”的电表从游动中停下来,管理员明白了:仓库温度已恢复“正常”。指示灯熄了,通风器停止了工作,商品又安然无恙了。同样,商品如果得了“湿气病”,毛发湿度计诊断出来后,红外线灯亮起来,为商品去湿;如果库内有虫、鼠危害,负责灭杀的紫外线灯发亮,氯气瓶茅塞顿开,立即捕杀干净,如果有了火警,消防设备会加以扑灭。此外,凡是仓库里有风、雨、水涝、气候变化,管理员都会从控制台上得到可靠的情报。
这个仓库是一个大型的副食品仓库,保管着数百万斤一季产、四季销的农副土特产副食品。从前,这里一年要大翻仓四次,总量高达一两千万斤,好几百工人成天为加工、搬运、保管商品奔忙。现在,这里再也不需要一年四次的大翻仓,加工工人已减到很少了,它已为科学的、自动化的管理所代替,每年节省的用费从九万元、十八万元直到今年的二十二万元。仓库里整齐、清洁,井井有条。 开始研究科学
1958年夏天,有一次仓库刚收进十万斤黄花,技术员提出应该立即加工,防止霉烂,加工的办法就是将十万斤黄花一包包拆散,用人抬进密封仓,用硫磺熏后再抬到保管仓内。这样做不仅要花四千个人工、两千多斤硫磺,而且,加工后的黄花要降低等级,削价出售,最后,仍免不了霉烂的危险。当时,保管员樊光荣就不同意,他大胆向技术员说,这样的作法不科学。技术员看到一个普通的保管员在他面前谈“科学”,就不服气地说:“我是技术员,我要对公司负责,你不同意加工,就打张不会霉烂的保票给我,免得将来责任不清!”
樊光荣在党支部和另一些同志的支持下,虽然并没有灰心,但究竟怎样才能“科学”地管理这些商品,也没有办法。于是,他白天瞧着黄花,晚上守着黄花睡觉。结果,不但没弄出个眉目来,倒反转弄了一身感冒病。他到医院去看病,护士给他量体温。樊光荣猛一下想起黄花,回去就向党支部建议,买支温度计来也给黄花量量“体温”。党支部对他的建议很支持。
经过几天观察,樊光荣发现黄花的“体温”下降很快,分析原因,是黄花在沿途车船运输中,日晒夜露,冷热不调,以致温度增高,只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温度下降,即可免除霉烂的危险,樊光荣从这里不仅找到了保管十万斤黄花的办法,使它储存了一年没烂一斤,而且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他向科学的入口处跨进了一大步,不久,他自制了简易显微镜、酒精灯、电烘箱、毛发湿度计来考察商品内部的组织和变化情况。
耐高温的特殊材料
樊光荣的创造,使仓库保管工作进了一大步,但他觉得每天还得花十几个人三番五次去给商品“检查身体”,不符合总路线的精神,如果坐在办公室就能知道每个仓库商品的温度变化情况,以节省人力和劳动,不是更好么?不久,他从某工厂的一个电子温度计上得到了启发,便给想像中的新仪器取了个名字:“导电温度计”。
要做“导电温度计”,玻璃厂的技术员告诉他,得找能耐高温的白金丝才行。樊光荣心想,白金丝可难找呀,找别的东西代替不行吗?夜晚,他对着喷灯白热的火焰,把一根根铜丝、铁丝、钢丝拿来试验。它们一碰上火焰就都断了,满满地堆了一桌子。樊光荣看着,心里十分难受。在这困难的时刻,他想起了党的教导:在革命战争的战场上退却是可耻的逃兵。他就浑身上下有了力量。第二天,他从热补胶鞋蒸汽炉上的那支大灯泡上,找到了同样能耐高温的钨丝,克服了第一道难关。但在进一步试验研究时,却遇到了更大的困难。
樊光荣当时一边抽空学习,一边寻师访贤。有一次他跑到四川医学院去请教一位教授。教授先讲了一阵电学的道理,最后表示,如果学理上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至于要做的东西,书上没有,别处也没见过,似乎太缺乏根据了! 樊光荣又去找工人,在四川大学附属工厂的玻璃车间,得到了老工人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工人们白天黑夜和他一起干。试验没有成功,仓库党支部又发动全体同志和他一起搞,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直失败了一百五十多次,细玻璃管烧断了足足六斤。也就在失败中,他掌握了这方面科学技术的秘密,克服了重重困难,去年1月,理想中的“导电温度计”终于诞生了!
樊光荣把它装在仓库里,通上电流,坐在办公室里便知道仓库温度的变化情况。他的愿望实现了。 没有止境的道路
樊光荣继“导电温度计”之后,又制成了“导电湿度计”、商品堆码机、单杆和双杆起重机,使商品保管步步科学化、机械化。樊光荣在党的教育下也更加努力学习文化、技术和政治理论,在百忙中陆续读完了毛泽东选集、高初中物理、化学,苏联出版的副食品保管方法、组织与技术,苏联高等学校用的机械运输力学等。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年他还写了一本“副食品保管学”,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这一切,樊光荣还觉得不够,在他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后,又响应党的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号召,想着把“导电温度计”改成“自动化”的仪器。今年4月,樊光荣从重庆开完全国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现场会回来,从其他单位的经验得到启发,在火车上就想着搞一条自动线,能自动防热、防湿、防火、防虫、防鼠、防洪、报风、报雨、报告气象,然后再搞一条有轨自动线和无轨自动线,解决搬运进出仓问题,使保管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省事。于是,欢迎樊光荣归来的会变成了讨论这三条自动线的会,全仓库同志都行动起来了;上级党和其他单位也热情支持。樊光荣和同志们一起解决了原料材料缺乏的问题,在边干边学中克服了技术上的重重困难,经过日夜奋战,喜讯终于传出来,三条自动线试验成功了!
他的事迹像春风一样吹遍全国,从上海、云南、陕西、新疆等许多地区不远千里而来的取经者不下百余起。今年“五一”节,刘少奇主席在成都参加庆祝活动,接见了樊光荣,听取了他的汇报,勉励他作好人民的当家人。6月份,他又光荣地被选为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在北京,他带着“十防自动线”仪器,参加了全国技术革新表演会。在会上,由于受到了新的启发,他回来后不久,就制成了“无线电遥控”自动堆码机。最近,当记者第二次见到他时,他指着手上拿着的无线电发射机说:一系列新的革命又开始了……有了这家伙,我那“十防自动线”看来又落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