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以农业为中心合理摆布劳动力——怀来县董家房人民公社劳动管理问题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09
第2版()
专栏:

以农业为中心合理摆布劳动力
——怀来县董家房人民公社劳动管理问题的调查 河北日报记者、张家口市各县(区)通讯干事集体采写
河北怀来县董家房公社是张家口市工作基础较好的一个公社。全社八个管理区,三十一个核算单位,一万零二百三十六户,三万二千七百五十人,耕地十六万二千五百四十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四点九亩。
1958年以来,这个公社支援大工业生产劳动力三千三百六十四人。现有劳力的分配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一万零三百八十人,占总劳力70%以上,每个劳力负担十五亩多耕地;把辅助劳力折合成整劳力,平均每个整劳动力负担耕地二十三亩多。
两年来,这个公社的生产获得了高速度发展。1958、1959年卖给国家余粮一千九百一十万斤,油料三万斤,工业用席、造纸原料等近百万斤;今年虽然遇到了特大干旱,由于田间管理精细,作物生长茁壮。社营工业也有很大发展,上半年生产总值达十一万多元。
最近我们就这个公社的劳动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可供各地参考。
保证农业所需劳力
为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董家房人民公社在去冬今春对农村劳力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全面安排了农村劳动力。凡是常年与农业生产有紧密关系(如农具修配厂、化肥厂、粮食饲料加工厂等)的事业就坚决办下来,而且要办好;农忙季节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该缓办的缓办,该下放的下放,该停办的停办。经过分类排队,全面整顿,既保证了农业所需的劳力;也保证了农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援。
在安排生产时,把和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理发、饮食、澡堂、钉鞋、图章等八十一个厂、组,共五百八十九名劳动力,下放到生产队,由生产队灵活掌握,根据农活忙闲情况开展业务,有些业务在农忙时停止经营。这些生活福利事业,比集中在公社时,更便利群众,也为农业生产增加了机动力量。社员们满意地说:这么办是“两全其美”。比如在夏锄突击灭草荒时,这些行业的劳动力都参加了。对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如火硝厂停工了。职业剧团下放到生产队,变成业余剧团,全部参加生产。
经过整顿,全公社一万四千八百零九个男女劳动力,农业生产占用70%以上;社办工业占用3.3%;生活服务行业和交通运输业占用5%以上;林业、牧业和水利建设占用8.3%;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占用5.8%;文教卫生事业占用0.8%;财贸金融占用1%;其他方面占用5%。
对于基本建设,采取了农忙时停办、小忙时备战、农闲时搞突击战的办法。去冬今春的农闲季节,曾集中一千三百多名壮劳动力,突击完成了六条全长二十五万四千米、共计八万零八百立方米的渠道土方工程,修建了一百四十九条支、毛、斗渠,安装地下管道三十六华里,共计扩大浇地面积一万五千零二亩,到农忙时全部竣工,在今年抗旱斗争中发挥了效益。在副业生产上,也采取了农闲大搞,小忙小搞,只有少数副业生产常年搞,作到副业生产不与农业生产争用劳力。比如,全公社副业中占劳力最多的编织业,农闲季节曾达到两千多人,农忙时只剩下少数辅助劳动力,这就保证了农、副业双丰收。去年副业收入就达到八十二万多元,占全社总收入的30%以上。
多方挖掘劳动潜力
经过合理的摆布,全公社保证了70%以上的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但与农业增产的要求所需要的劳力还相差很远。今年全社播种各种农作物十六万二千多亩,按照各种不同作物增产的要求,需用工二百五十六万五千个劳动日,连同基本建设用工共需要二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个劳动日。而全社投入农业生产的整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力是一万零三百八十人,按全部劳动力全年平均每人出勤二百七十五天,每天每人做六分五厘劳动日来计算,全部劳动力只能完成一百八十五万五千多个劳动日。这就是说,现有的劳动力所能完成的劳动日,与实现增产任务所需要的劳动日相差九十六万一千多个。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坚信依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多方挖掘劳动潜力,是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少数人看不见群众的力量,企图用降低生产指标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公社党委坚持了促进派的道路,批判了畏难情绪。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挖掘劳动潜力。
第一,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搞工具改革,这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社改革工具的效果看,在农具方面,已经试制成功并生产了三十三部深耕犁。这种深耕犁用一人操作,两个畜力牵引,一天能耕地五亩,深度在一尺左右,相当过去人力用锨深翻地的二十五个劳动力的工作量;按全年使用六十天计算,就可以为社里增加四万七千多个劳动日。试制成功的玉米脱粒机,已生产出二十三部,每部用三人操作,一天能脱粒一万斤,平均每人每天脱粒玉米三千三百多斤,较过去一个劳动力脱粒三百斤提高工效十倍。今年全社种植玉米二万五千一百四十三亩,估计可产玉米一千零五万七千二百斤,使用脱粒机可节省三万零四百七十七个劳动日。在粮食加工方面,全公社的七十五个生产小队已经实现了动力化,仅粮食加工一项,每日就可节省二百六十一个劳力和二百八十五个畜力,全年就为社里增加九万四千二百六十五个劳动日和十万三千零二十五个畜工。仅按以上三项计算,今年改革工具即可增加十七万一千多个劳动日和很大一部分畜力。
第二,挖掘妇女劳动潜力。公社根据便利群众,灵活多样的原则,整顿、巩固了集体生活福利组织和社会服务行业。全社有幼儿园七十四所,托儿组四百五十五个,公共食堂二百五十二个,缝纫厂、组和洗衣组八十四个,解放出妇女整半劳力三千二百多名。她们普遍地学会了整地、播种、锄苗等农活,许多妇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以后,已经从原来的辅助劳力变成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主力军。
第三,组织辅助劳力参加生产。过去,这个公社的社、队干部,认为辅助劳力干不了什么活,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适合辅助劳动力干的活却让整劳力去干。经过实践证明,辅助劳力能发挥很大作用。董家房队第三十小队张明先领导的小组,过去出勤簿上只有十一名青壮年,经过挖掘辅助劳动力,现在经常出勤的达到了三十七人,比原来出勤的人数增加两倍多。全公社各个生产队普遍采取逐户逐人排队,把轻活、零星活分配给辅助劳动力去干,腾出壮劳动力做重活。这样,全社共有一千三百十一个辅助劳动力,如按四个人折合为一个整劳动力,按全年出勤二百七十五天计算,就可以增加八万二千多个劳动日。
第四,组织非农业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这个公社的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学校师生以及各行各业的非生产人员,都规定有参加农业生产的任务。公社、管理区等各个部门的脱产干部,推行全年每个月有半个月的时间半天工作学习、半天劳动,农活大忙时一律半天工作学习、半天劳动的制度。“四化”中学、化肥厂等单位,都分配了包种、包管、包产量,全年一包到底的生产任务。在突击夏锄灭草荒的紧张时刻,全公社组织三千八百四十二名非农业生产人员突击灭荒,提前十天锄完了头遍苗。
此外,生产队之间,根据彼此农活忙闲程度的不同,也互相协作,互相支援。
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
这个公社在日常工作中,很注意提高社员劳动积极性。首先是加强了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从去冬开始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对以农业为基础的问题,展开了全民性的大辩论。通过鸣放辩论,使广大干部和社员深刻地认识到:农业生产不能高速度的发展,就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大跃进;只有农业的大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工业、文教、财贸等各方面工作的高速度发展,才能加速改变农村面貌。
及时作好分配,是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工作。董家房人民公社在1959年的分配中,强调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适当地安排扣留比例,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据董家房、下葫芦两个生产大队的调查,去年的扣留比例是:生产投资(包括籽种、肥料、农具、农药、牲畜、农业税等)、公积金、公益金、生产管理费等几项扣除,占总收入的45%,社员纯分配部分占总收入的55%。分配的结果是:90%的户,较1958年增加了收入;6.3%户不增不减,减少收入的只占总户数的3.7%。对减少收入的户,各生产队都分别进行了安排,使他们的收入也不低于一般户。第二,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全公社各个生产队大都采取了“三包”、“一奖”和定工生产、定额管理以及小包工的劳动管理制度,使出勤多、工效高的社员得到了应有的劳动报酬。据董家房生产大队的调查,每个强劳动力全年做二百五十个到三百个劳动日,每个中等劳动力做二百个以上,弱劳动力也做了一百个左右。此外,劳动好、增产多的生产小队,还得了超产奖励;思想好、劳动好的社员,除受到表扬,还得了奖金。董家房、下葫芦两个生产大队,有十四个生产小队得到了超产奖励,有一百四十八名思想好、劳动好、节约好、服从领导好、爱护集体好的“五好”社员受到表扬和物质奖励。第三,做好小段预分,使社员手里不断零花钱。这个社的绝大部分社员都作出了勤俭过日子的长期打算,把暂时花不着的钱存到信用社里。据下葫芦、董家房两个生产大队的调查,在信用社有存款的社员二千六百七十四户,占社员总户数的77%。
这个公社还十分重视组织社员生活。他们抓生活的办法是:各级书记进食堂,政治进食堂,层层干部包食堂;把全年吃粮指标交给群众,由群众自己掌握,民主管理。这样,领导心里有数,群众心里有底。群众按照全年吃粮指标,闲时少吃,忙时多吃,逐月进行安排。群众不仅吃的饱,吃的好,还节约了粮食。有的生产队对婚丧嫁娶、生育子女等用粮都做了妥善安排。社员生活安排的好,有劳有逸,促进了生产,也进一步坚定了广大社员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合理计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董家房人民公社,在计工方面,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据劳动力强弱评定劳动工分,按晌记工,这是不合理的,不能促进提高劳动效率和保证农活质量。目前只有少数生产队这样作。第二种是小包工,这种办法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有时容易忽视农活质量。第三种是“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相结合的制度,这种办法既调动了广大社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又提高了劳动效率,且保证农活质量。目前正在积极推行这种办法。
“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相结合的办法,是在“三包”、“一奖”的基础上,加强生产小队对社员个人劳动管理的办法。“以人定工”是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按照劳动力强弱的不同,订出个人每月和全年的出工计划。“以农活定工”的办法是,把各种农活按照轻重、难易、土地远近、技术性高低、山地、平地等经营管理条件,以及群众有无习惯等,分为三种类型:凡群众过去有习惯的农活,如打埂、挖渠、送粪、收割等,订出常年定额;凡是过去群众有临时包工习惯的,如整地、锄苗等,就搞小段定额;对群众不习惯的农活,如补种等零星杂活,只定工分不定额。各项农活制定出定额以后,按长安排短修订的方法灵活掌握。长安排是根据农作物生长过程和管理措施、生产指标,定出春播、夏锄、秋收等每一阶段、每种作物每亩地的用工标准。对各种作物因气候等条件引起的变化,进行临时修订,做到定额合理,社员满意。
“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经群众讨论制定后,把农活包到生产小队,责任到人,实行“四定”:定地块、定工分、定时间、定质量。结合每半月一次的爱社检查日,进行检查评比,超额完成定额并且保证质量的,除超过部分按定额和本人的劳力等级记分外,再奖励超过部分的25%;对完不成任务但又没有一定理由的,进行批评教育。责任到人以后,开展了携手赛,大插红旗,广树标兵,表扬先进。有了先进的劳动组织,有了先进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劳动积极性才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巩固。
推行“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相结合的定额管理办法以后,调动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全公社出勤人数由八千人增到一万多人,出勤率达到96%。原来感到劳动力不够支配的东堡生产小队,执行劳动定额以后,不仅够用,还支援了其他队。
劳动潜力仍然很大
采用这些办法以后,这个公社的劳动潜力算挖尽了吗?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就以食堂来说吧,目前全公社平均每个炊事员做五十一个人的饭,而千儿岭生产队食堂的炊事员,每人平均做到八十三个人的饭。如果经过炊具改革,全社炊事员的工作量都达到一比八十三,那么就可抽出劳力二百多人。在畜牧业方面,这社以养猪为主,目前全社平均一个饲养员喂养十六口猪,养猪率最高的董家房生产大队第四十一小队,两个男半劳力,平均每人喂养四十一口。如果全社饲养员的工作量都达到一比四十一,按现在全社喂养的七千三百零八口猪计算,即可抽出二百七十八个劳动力。
通过工具改革,挖掘劳动潜力,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但可以解决,而且还可以在原来增产计划、增产措施的基础上,把各种农作物管理的更加精细,达到更高的增产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